史為峰
摘 要:教和學不是一對矛盾體。教是為了學,學是教的目的,是教的核心?!耙@、練、品”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性為目標,讓學生在自學、合作、探究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文章對如何運用好這一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引、顯、練、品”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2-0074-02
“引、顯、練、品”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模式完全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它從尊重學生的地位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案的介入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引
“引”即把“授人以魚”的教學模式變成“授人以漁”,其目的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習慣,使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會提問、會釋疑。我認為,必須明確“引”的方向、講究“引”的方式、提高“引”的可操作性、注重“引”的效果。教師要通過藝術性的“引”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化被動為主動,在學習上能夠自立。
1. 明確“引”的方向
依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現(xiàn)狀,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自學。從最接近學生現(xiàn)有知識體驗的起點,引導學生延伸發(fā)展,達到離學生最遠的最豐富內涵的終點。
2. 講究“引”的質量
講究“引”的質量、提高“引”的藝術,才能使“引”落到實處。如在教《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我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之后,使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讓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學習,也能其樂融融。在這篇文章學習過程中,我是這樣引入的:首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整個事件的展開方式是怎樣的,明確文章是以時間為順序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然后讓學生講述整個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并用三十六計加以說明,這樣很快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引導學生揣摩語言的藝術魅力,理解文章主旨。
3. 注重“引”的效果
注重“引”的效果,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有目的、有方法、有藝術地進行引,歸根結底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各種方式和方法,教會學生在文本學習之前如何預習、如何置疑、如何找關鍵字詞和語段,并且反復加以模擬訓練,持之以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如,我們在教《江南》這篇文章時,從中選取“顏值高”的句子加以賞析:“河的兩岸,是窄而陡峭的;岸上有走馬轉閣的回廊,有伸向河面的茶樓,書場,酒肆;還有住家戶,住家戶后門的石梯坎,姐兒妹兒們蹲在石梯坎上,洗菜,濯足,淘米;她們的印花巾,像一朵朵彩色的香草;她們輕柔的話語,像紫燕歸來,在彈奏呢喃的春歌;在橋上,橋下,篾籮里,是活鮮鮮的鮒魚,刀魚,鱖魚;竹籃里,是水淋淋的荸薺,蓮藕,茨菰,菱角;小街,雖是用石板鋪的,但卻像泡在水里,像一條條河道港灣,腥也腥得有味兒……”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方式,讓學生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去試著找到文章中描述的場景及景物,先從表層進行感知,并在觀賞的過程中自己解決疑問,在課堂講述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師生共同探討,并得出答案。在課堂講述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江南的景物有很多可以寫,為什么作者選取了本文之中的這些景物和場景呢?”通過我們師生共同探討得出了以下結論:“文章恰到好處地選取了‘江南水鄉(xiāng)這個獨具特色的地域,對景物、人物及其生活場景進行了淡筆勾畫,全文僅285個字,所寫的僅是江南的一角。但這一角是江南的縮影,他選取了最能代表江南水鄉(xiāng)特點的代表性事物,凸現(xiàn)了江南特色的典型化,讓文章達到了一葉而知秋的妙處,可謂匠心獨運啊?!苯處煹摹耙币冀K圍繞著學生的“學”,學生的“學”需來源于教師的“引”,即要使教師的引導不致成為“一言堂”,使學生的主動不致成為盲目行為。通過教師的引導與暗示,不斷啟發(fā)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把教師的引導性落實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有效性上來,真正達到“引”學生“學”的初衷上來。
二、顯
“顯”作為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合作、小組學習的有效方式,它能明確學習目標并檢驗學習成果、反饋教師教學信息,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挖掘學生潛力?!帮@”既要側重于知識的升華和拓展,又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僅僅拘泥于學案的題目;要多舉例子,用多種思路進行講解。顯示的時候要超越書本,把書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再進行展示。如在教學“比喻”這一修辭方法時,先讓學生找出實例。如《荷塘月色》一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這些句子很快就可以看出是比喻句,把荷葉比作為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及其星星。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舉出另外一個例子,對比著來鞏固對這一修辭的認識。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里的美人有的學生看作為擬人,實則為比喻??梢宰寣W生想象一下那美女出浴氤氳純潔的一幅場景,可以清楚地理解這里比作的是場景而不是人。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這一修辭特性。
三、練
“練”既是檢驗和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實現(xiàn)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步驟。學生的各項技能必須通過有序的訓練,才能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提高。要提高語文課堂訓練的效率,首先就必須重視訓練順序。就是要遵循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能力發(fā)展的規(guī)律,訓練要有明確的計劃和不同的年級要求,要有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順序。例如,培養(yǎng)學生寫記敘文的能力,就可以分為狀物、寫景、敘事、寫人四類進行;培養(yǎng)說明能力,則可以按先靜態(tài)后動態(tài),先實用性說明后文藝性說明的步驟實施。其次,要正確處理“講”與“練”的關系 。語文課堂訓練要以學生為主,但這并不等于就不需要教師的“講”。實際上,沒有老師“講”的課不是好課,至少不是一堂完整的課,沒有老師的“講”,學生的訓練是無從談起的。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受知識獲取能力及其獲取內容的限制,當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無所知,懵懂不知所之時,僅僅靠學生自學是沒有實效的,在這個時候就必須靠教師的“講”進行輔導了。學生的思緒雖然豐富多彩,但畢竟缺乏必要的廣度與深度,那么教師的“講”就會起到了必要的補充,能夠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又能夠挖掘出學生思維的深度。當然,無論教師的“講”有多重要,但是必須牢記它終究是為學生的“練”來進行服務的,“講”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練”,更有效地“練”。再次,要設計好科學的訓練題。就是要緊緊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結合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有選擇性、針對性地精心設計,周密思考典型性、代表性強的習題,做到主次分明,題量適中,難易適度,不搞多而雜,盡量少而精。堅決杜絕題海戰(zhàn)術,加重學習負擔的做法。其實質在于“精益求精”。還要注意訓練的手段和形式要靈活多變,各種訓練方式要靈活安排、巧妙運用。要注意書面練習和口頭練習,階段練習和系統(tǒng)練習,問題答辯和自我檢測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拘一格地開展課堂訓練。課堂訓練要以勤練為基礎,以精練為導向,以巧練為途徑,做到基礎實,目的明,方法靈。
四、品
“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教師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效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進行品鑒的同時,要善于運用得體的身體語言來輔助品評,這樣可以更好地增強品評的形象性,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表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藝術性。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一樣的教材內容,讓學生學會的途徑絕不是一種。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證明,“引、顯、練、品”教學模式是一種既能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又能鍛煉學生探究精神及其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當然,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被學生認可,被學生熱愛,使他們愛上語文,這是語文教學的宗旨所在。
參考文獻:
[1]劉菊.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2]孫衛(wèi)華.淺探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朱俊.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教文匯,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