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
摘 要:好的教科書既能理順教學思路、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又能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知識的積累起到良好的作用。中職英語教師只有結合中職英語教與學的特點,合理、高效、靈活地使用教科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特點;教科書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4-0046-01
教科書作為教師教學的依據(jù),主要是指導教師和學生完成某一階段的授課和學習任務。好的教科書既能理順教學思路、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又能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知識的積累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教科書只能作為教師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和參考,不能用它代替教師的工作。教師必須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充實大量背景材料,對教科書進行補充和完善,同時采用合理的授課方式,才能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作為一名中職英語教師,只有結合中職英語教與學的特點,合理、高效、靈活地使用教科書,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一、中職英語教與學的特點
中職英語教學有別于中學英語和大學英語教學,原因是它既不像中學英語教學有高考的壓力,又不像大學英語教學有過級考試的負擔,而是以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新教學大綱突出了對學生聽、說和寫作能力的要求,考核方式也從原來單一的筆試轉變?yōu)槁?、說、讀、寫多形式的綜合性考核。其具有教學任務重、周期短、實效性強的特點。而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低,學習目的性不強、壓力不大、方向不明確、積極性不高,這些都給中職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努力提高實際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第三,教師還要不斷啟迪和更新學生對英語聽、說、讀、寫的思維方式,提高語言的綜合性運用和應試能力。鑒于以上特點,中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循序漸進,若標準過高、急于求成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輕描淡寫、敷衍了事會使學生感到學習乏味;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則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凡此種種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對英語學習喪失信心,甚至放棄學習。所以,把握中職英語教與學的特點是教好中職英語的關鍵,而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巧用教科書則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使用教科書的誤區(qū)
剛走上中職英語教學工作崗位的教師或超負荷授課的教師及對自己缺乏自信的教師,有時會掉進“教科書的陷阱”,誤入歧途。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照本宣科與死記硬背誤區(qū)。再好的教科書也不能代替教師,因為它不會說、不會聽、不會改錯,更不會鼓勵學生。不管這本教材編寫組織得多么好,一切教學指導必須來源于教師。而有些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始終充當著教科書宣讀者的角色。他們總是以“Good morning.every—one.Open your books to page26.”開始他們的講課,整堂課的時間都花在讀課文和做練習上。教師和學生完全依賴教科書進行死記硬背式的教與學,雙方都變成了書面文字及印刷品的奴隸。教師只是在念,而學生只是在聽或學著念,根本不能掌握語言的真諦。
(2)“啞巴口語”與“聾子聽力”誤區(qū)。許多中職學生,包括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普遍存在聽、說的困難,原因是他們在學習時違背了語言的規(guī)律,總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讀英語、看英語、背英語上。他們把英語當成一門考試課程而不是語言技能,這很大程度上與機械地依賴教科書有關,他們所謂的“說”就是朗讀,一旦脫離了教材,即使能“說”出來,也多是“中國式”英語,即漢語思維與英語單詞“二合一”。讀英語是一回事,說英語又是另一回事,聽力辨音能力很低,會看不會讀,能看懂卻聽不懂,更談不上聽力理解。
三、合理使用教科書的幾點體會
本人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中職英語教學實踐,逐漸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得到了改觀,學生的英語技能得到了提高。具體的體會是:
(1)創(chuàng)造性地靈活使用教科書。首先,通過單人、雙人或多個學生進行口語或書面練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新句型結構和詞匯的學習應擺脫課本的束縛,圍繞教材要點,合上書做足夠的聽說練習,并達到一定的鞏固程度后,再讓學生開書自讀、跟讀或正音,認知學習的書面教材。第三,利用課本使學生自覺思考、回憶,將初步掌握的東西條理化,進而加深理解。第四,利用對話中熟悉的句子說明句型結構,并在黑板上寫下替換詞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第五,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各種練習,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檢測、運用所學過的語言材料,加深理解,提高技能。
(2)注重聽、說、讀、寫協(xié)調性全面發(fā)展。聽、說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讀、寫,將失去帶有規(guī)律性的先導作用,失去在讀、寫時將聽、說中所學的東西加以條理化與系統(tǒng)化的機會;而讀、寫反過來又加強了聽、說,為聽、說提供詞句的材料。教師要將教科書中聽、說訓練的內(nèi)容貫穿起來,使學生學會怎樣將單個的句子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領會文字的構思,掌握文字的寫作手法,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聽、說、讀、寫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作用,注重協(xié)調性全面發(fā)展。要努力使“英語的啞巴”會說話,“英語的聾子”能聽懂,“英語的文盲”會寫作。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合理、靈活地使用教科書,才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伍丹.對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的反思和改革[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05). [2]盧春鳳.淺談暗示教學法在職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