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韻東 馮毅
一、成果檔案
成果名稱:小主人教育: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三十年
主持人:戚韻東
研究時間:1978年至今
主要實驗課題:
第一輪:《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實驗研究》
第二輪:《構建小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模式的研究》
第三輪:《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
第四輪:《小主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及其培育策略的研究》
第五輪:《快樂做主人:兒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
二、成果簡介
本成果呈現(xiàn)的,是我校以“快樂做主人”為核心理念,開展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培養(yǎng)集體的、學習的和生活的小主人,歷經三十年所形成的教育教學實踐范式。
對兒童的發(fā)展來說,學習是真正產生影響的因素。我們努力建構的“一體化學習”,是兒童與自己、他人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三位一體”、全學科領域整合、集體的、學習的、生活的“小主人”情境交融的學習實踐。小主人教育的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探索,以“一體化學習”為核心展開,形成了三個“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實踐。一是課程架構的一體化,按整合性課程架構的思路,圍繞小主人核心素養(yǎng)確定概念性主題,調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本位課程的學習內容,形成“一體化課程”。二是教學實施的一體化,基于一體化課程開展目標、內容、評價一體,師生共同“快樂做主人”的教學。三是實踐路徑的一體化,形成以課程與教學為重點,在辦學全域協(xié)同推進的整體性、一體化教改實踐。
經過三十年不懈探索,本成果提出并闡明了基于“快樂做主人”核心理念的一體化課程與教學主張,形成并驗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案與實踐范式,豐富并創(chuàng)新了以兒童發(fā)展為本、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
三、歷程回眸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至今的這三十余年的時光里,瑯琊路小學和“小主人教育”密不可分,說瑯琊路小學就是在說“小主人教育”,而說起“小主人教育”,大家都會想到有那么一所學校叫瑯琊路小學。
小主人教育是瑯琊路小學首創(chuàng)的校本教育主張,它是在愉快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教育主張,是愉快教育的實踐范式。小主人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做集體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和生活的小主人。小主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快樂做主人”。以“快樂做主人”為魂靈的小主人教育,回應了小學教育的基本命題,構建小學素質教育的實踐范式,時刻引導我們回歸教育的本來意義,正確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從事小學教育。
1.時間表: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
作為一項持續(xù)三十年的教改實踐,小主人教育的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經歷了四個階段,若以十年為紀,鉤稽爬梳,細為條理,我們就能透過理性的思考,走進為之傾情付出的幾代瑯小人感性的心路歷程。
(1)“課內為主,內外結合”的教改實踐(1978-1988)
1978年前后,全國各條戰(zhàn)線正在從十年動亂的錯誤與傷痛中走出來,教育振興首當其沖。當時基礎教育的狀況不容樂觀,學校教育重知識、輕能力,學生課業(yè)負擔重,自理能力差,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亟待提高。這是一個歷史轉折點,何去何從,是擺在每一個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限時難題”。
就在此時,以張慧娟、祁杰、王宗宏、李敬光等為代表的那一輩瑯小人,以對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的赤膽忠心,憑借辦好瑯小的強烈愿望和敢立教育潮頭的非凡勇氣與智慧,開始了科研興校、整體改革的一攬子計劃,一干就是十年。
1988年,南京市教育局出版了“南京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十年探索叢書”,總結十年經驗,其中,單獨為一所學校出版的只有一本,這就是《瑯小十年》。它全面總結了我校從1978至1988這十年間,在“課內為主、內外結合”的教改之路上耕耘和探索的歷程。
即便在今天看來,《瑯小十年》依然是鮮活的,來自一線的教改經驗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正是這十年,開啟了瑯小改革開放以來教改實驗的先聲,也正是從這里開始,提出了“三個小主人”——做集體的小主人,做學習的小主人,做生活的小主人。
(2)全面實施小主人教育(1988-1998)
1988年11月,時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長的羅炳權同志聽說“三個小主人”后特別重視,親自安排市局的同志到高校邀請到葉瀾、杜殿坤、顧志躍、吳康寧等教育理論工作者來校指導,親自主持召開了“三個小主人”教育整體改革論證會。之后,南師大的一批專家蹲點在學校,和我們一起研究制定了“三個小主人”目標系列。隨后,第一輪小主人教育實驗——“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的開啟,初步嘗試調整課程設置,改變教學結構,小主人教育在瑯小全面實施。
1990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北京召開全國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典型經驗交流會,來自全國的七所小學作大會發(fā)言,瑯小也是其中之一,這七所學校就是后來的全國愉快教育七校聯(lián)盟。
1992年,由南師大教育系和我校合著的《小主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第二次全國愉快教育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小主人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辟了一條校本之路,創(chuàng)造了一種瑯小經驗。
這一階段繼續(xù)豐富“小主人教育”主張下課程與教學的理論。標志性事件是提出了“小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3)小主人教育的深化研究(1998-2008)
1999年9月,在孫宜珍校長的帶領下,瑯小人堅定不移地走小主人發(fā)展之路,提出了“實踐愉快教育思想,在愉快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愉快,培養(yǎng)人格健全自主創(chuàng)新的小主人”的辦學理念。
這十年間,完成了小主人教育研究第二、三輪實驗《構建小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教育模式》和《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品質的研究》,對教學組織過程中的結構性要素做整體把握與建構,重點是樹立“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過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本階段研究定下了以學習為核心,以研究學習、優(yōu)化學習為主題開展教學改革探索的基調?!靶W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后來收錄在2004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愉快教育”研究專輯《兒童教育詩篇》一書中。
這一階段還開啟了第四輪實驗《小主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及其培育策略的研究》,研究小主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豐富小主人教育目標,進一步拓寬我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內涵、畛域與路徑,取得豐富的成果。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校本課程《快樂小主人——綜合實踐活動》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小蔓教授作序,充分肯定了瑯小課程改革的成果。
(4)“快樂做主人”的教育實踐范式研究(2008迄今)
依托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快樂做主人——兒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我們對此前三個階段的研究成果進行匯集,提出了以“快樂做主人”作為“小主人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學習科學研究為指引,逐步形成“一體化學習”的完整認識,并以此為核心開展課程與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推進一體化實踐。標志性事件,包括“快樂做主人”理念的提出、“快樂小主人教育目標”的修訂完成、《瑯琊路小學兒童公約》的頒布、“活力課堂”理念的提出等。
從本研究階段起,我校更加注重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在各種研討會上推出課程與教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參加和承辦全國愉快教育研討會、承辦江蘇省教育家論壇、承辦全國個人課題研討會、主辦海峽兩岸教育研究“雙城會”等,為成果爭取更大范圍的宣傳和論證的機會?!度嗣窠逃贰吨袊逃龍蟆返冉逃龑I(yè)媒體多次介紹我校教育教學實踐成果,由江蘇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主人教育”叢書也廣受業(yè)內好評。其中《快樂的兒童教育》一書榮獲江蘇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實踐探索類”一等獎。2013年,我校的教育教學成果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014年,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成立江蘇省小主人教育研究所。同年,研究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路線圖: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
三十年小主人教育研究,從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整體改革,到自主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模式,到小主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再到“快樂做主人”理念下兒童教育范式建構,我們一直致力于探索整體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方案。
研究的歷程,也是回答這樣三個重要問題的歷程:教育應當如何更好地促進兒童發(fā)展?如何開展小主人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實踐?如何發(fā)揮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效應?
反復思考和實踐所帶來的成果,我們將其總結為——以“快樂做主人”為核心理念的一體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方案。
(1)小主人課程:一體化學習的課程架構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我校確立了“課內為主,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整體改革框架,其中一個重點是變化課程設置,由此開始,形成了一批優(yōu)秀的校本課程。其中《快樂做主人——綜合實踐活動》《鐘靈毓秀話金陵》美術課程、《小主人眼中的民國文化》社區(qū)課程等均獲南京市校本課程評比一等獎。
隨著“小主人教育”的深入,我校的課程改革向深水區(qū)推進,以“槐花節(jié)”和“科學節(jié)”等為代表的“統(tǒng)整課程”應運而生。
這里所謂的“統(tǒng)整課程”,是全領域、全秩序和全情境的課程建設思路,體現(xiàn)了“課內為主,課內外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核心思想,以豐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一體化學習”的經歷,促進了學生在“槐花節(jié)”這一情境中的“一體化發(fā)展”。
所謂的“一體化學習”,是對單向度、有界限的和抽象的學習圖景的改變,它強調佐藤學所說的學生與自己、他人和客觀世界的對話一體化實踐;強調在全學科領域整合下的學習一體化實踐;強調在學校、家庭、社區(qū)教育情境交融中的學習一體化實踐。
如圖所示,一體化學習促進兒童的“一體化發(fā)展”,即指三個小主人——集體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和生活的小主人的一體化發(fā)展;快樂小主人的核心素養(yǎng)——主人意識、自主能力、快樂體驗的一體化發(fā)展。
自此,瑯小課程建設的核心確定為構筑“一體化學習”,促進“一體化發(fā)展”。從這一意義上說,本成果作為一個實踐范式,整體建構的核心就是促進“一體化學習”情境的達成。
這樣的思想最終發(fā)展為“小主人一體化課程”的課程?!靶≈魅恕笔钦n程的屬性,是培養(yǎng)小主人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一體化”是它的實施和學習方式。
對“小主人一體化課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指我校所實施的“科目”的總和。這些科目,有的來自于國家課程,有的來自于地方課程,有的來自于校本課程??颇吭鯓佣ㄎ?、作何增減,就看該科目能否貢獻“快樂的小主人”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所有的科目均要為“快樂小主人”的“一體化發(fā)展”服務。狹義的理解,是指一種學校本位課程,它通過創(chuàng)造“一體化學習”的情境,確定概念性主題,引導學生去調動在所有科目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這種整合學習來促進小主人能力的發(fā)展。
如上所述,一體化課程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在情境中綜合運用課程知識的機會。為此,我們按照整合性課程架構的思路,分年段設置主題情境,構成情境族。自一年級至六年級主題分別為認識、友善、夢想、探索、策劃和審美。這里的主題是概念性主題,調動的是學生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本位課程不同科目中獲得的學科核心概念,努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達到概念發(fā)展層次。概念性主題和情境設計的依據(jù)是快樂小主人教育目標和小主人核心素養(yǎng)。
以一年級所開展的“一體化課程”——“我的成長新起點”為例。該課程以“認識”作為核心概念。課程目標的設置以新生入學的現(xiàn)狀和需求為基礎,以迫切需要解決的環(huán)境熟悉和人際交往為現(xiàn)實突破口,以“快樂小主人培養(yǎng)目標”中對“快樂的小主人”的素養(yǎng)要求為依據(jù),讓孩子們在入學后能夠盡快地認識、熟悉,用八到十周的時間形成“我是瑯小小主人”的意識。具體來說,在兩周時間內,能達到主動、大膽地向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認識至少5位同學,并且能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同學。用四至五周時間,熟悉自己班級的任課老師,并且主動認識至少5位其他班級的老師;能夠為自己的班級建設至少提一條建議。在八周到十周的時間內了解學校各樓層的環(huán)境及功能分布,繪制一張屬于自己的校園地圖,并用學會的漢語拼音注明地點;能夠大方地為老師、家長、來賓引路,介紹校園。根據(jù)目標,設計了五個主題活動:我的第一天、請你認識我、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家,我愛它、歡迎來我家。學生在入學以后,班主任老師利用報到的機會、品生課的時間等,給學生介紹自己的機會,學校還為每個學生發(fā)了一張名牌,加強師生交流。美術老師指導學生畫一畫老師、同學,繪制校園地圖;語文老師指導學生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學校、班級、老師,為班級提點建議,標注地名。這個課程給初入校的孩子一個“認識身邊的人和環(huán)境”的整合學習機會,能夠使大部分孩子比較自信、主動地認識校園、老師、同學。小朋友們說,我想帶著我的地圖,歡迎爸爸媽媽來我的新家做客,讓我來做小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