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薩茹拉
我是內(nèi)蒙古日報社的一名蒙文記者。烈火英雄吉日嘎拉離開我們已經(jīng)139天了(截至9月10日),這些天里內(nèi)蒙古日報社以全媒體報道的方式對英雄事跡進行了多層面、立體式的連續(xù)報道。我們也在采訪報道中深切地感受到英雄的偉大,受到英雄精神的巨大鼓舞和激勵。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在我報道英雄事跡的過程中采集到的英雄的妹妹、妻子、母親、同鄉(xiāng)、牧民、記者追憶英雄的一些片段。
“外面的一切還在繼續(xù),我卻痛到無法呼吸,您曾給我們的那一片天空卻再也找不到。我想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給了您什么?您腦海中閃現(xiàn)過怎樣的念頭?您是否也后悔分給家庭的時間太少?是否也想急切地回到我們的身邊?”
這是4月25日,內(nèi)蒙古日報社吉日嘎拉英雄事跡全媒體報道組采集到的妹妹寫給哥哥的信中的一段話。
5月3日,原本是“五一”小長假休息日。我接到了單位的緊急電話,派我去“4·22”草原火災現(xiàn)場采訪,任務是拍攝紀錄片。當晚我們被召集在一起開會,組建全媒體報道團隊。5月6日,編導、攝像、出境記者、撰稿一行7人 第二次趕赴西烏旗。
7日清晨,巴拉嘎爾高樂鎮(zhèn),陰。我們從這里趕往高日罕鎮(zhèn)。97公里的距離,僅一個小時的路程中,我們卻經(jīng)歷了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小雨、雨夾雪、狂風、冰雹,到達高日罕鎮(zhèn)時已是大雪紛飛。草原在惋惜,草原在哭泣,草原母親因失去一個好兒子而悲痛欲絕。
下車后,我們徒步來到了英雄生命最后定格的地方。大火燒過的草地被雪花蓋上了一層薄紗,好像不忍心讓我們看到她的傷疤。
燒焦的紐扣、變形的鞋子、被吉日嘎拉的身體壓折了的鐵絲網(wǎng)木樁依舊躺在那里,借助風聲,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英雄的故事。
接到緊急電話連飯都沒顧上吃,餓著肚子連續(xù)幾個小時與火魔搏斗,這是何等的毅力!
風向逆轉,火浪襲來之時,毅然決然用身體壓住滾燙的鐵絲網(wǎng),這是何等的勇氣!
大火即將吞沒他們之時,發(fā)出了“你先撤,我打火經(jīng)驗比你豐富”的最后聲音,這又是多么崇高的境界!
站在英雄倒下的地方,我和同事孟根獻上了一束鮮花,虔誠地向長生天祈禱,愿英雄的亡靈得到安息!
完成了紀錄片的前期拍攝,主動請纓加入報道組的孟根突然離職了。大家都感到意外,但我卻沒有。因為在7天的共同采訪中我觀察到了她細微的變化。孟根的父親是牧馬人,孟根小時候是個騎手。后來求學、念書、上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內(nèi)蒙古日報社,成為內(nèi)蒙古少年報的一名記者。過慣了城市生活的她總是在夢里回到草原。在對吉日嘎拉英雄事跡的深入采訪中,她的一個信念越來越堅定,那就是回到草原。孟根說:“吉日嘎拉愛戀草原,離不開草原,為保護草原連生命都可以奉獻,我口口聲聲說眷戀草原,怎么就不能放棄安逸的城市生活和體面的工作呢!”孟根回到了草原母親的懷抱,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牧民愛著草原,就像嬰兒依戀著母親。
吉日嘎拉的離去,讓草原母親失去了一個好兒子,讓英雄的母親失去了她的獨生子。每當夜幕降臨,母親總是凝望著天上的星星,仿佛又看見了兒子的音容笑貌,聽到了兒子爽朗的笑聲。夜不能寐的父親總是靜靜地坐在臺燈下一遍又一遍翻看著相冊。
妻子烏日娜怎么也無法接受丈夫犧牲的事實:說好了晚點回來,怎么就變成了絕別?!夫妻倆結婚15年,由于兩地生活,加上工作繁忙,一直沒有孩子。過了不惑之年,妻子決定放棄盟里的工作,到旗里上班。吉日嘎拉也在26天前完成了鎮(zhèn)長崗位的工作交接,到旗農(nóng)牧業(yè)局正式上任。馬拉松式的兩地生活宣告結束,長相廝守的幸福生活在向他們招手。可是那一天,他們卻再也無緣享受。
6月10日,英雄犧牲的第49天,我們拍攝的紀錄片《用生命守護草原》和《留下你的腳步》MV在西烏旗首發(fā),引發(fā)大量網(wǎng)民轉載、熱評,追憶的帖子如潮水一般綿綿不絕。無數(shù)素不相識的人傳頌著英雄的故事,傳遞著英雄的力量。
吉日嘎拉的英雄事跡引起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高度重視,并做出重要批示。自治區(qū)黨委追授吉日嘎拉同志為全區(q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沿著高日罕河緩緩流淌的河水,走在他為牧民修建的“幸福之路”上,尋找英雄奮斗的足跡,探尋英雄的精神世界,我終于領悟到,他義無反顧縱身火海,那股力量來自于哪里!我終于領悟到,他4年里寫滿56本工作日記,那股信念來自于哪里!我終于領悟到,他365天如一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種崇高的境界和執(zhí)著的追求是怎樣形成的。
這是吉日嘎拉56本日記中的一本,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錦上添花的事;這是吉日嘎拉用過的照相機,他用這部相機拍攝了12000多張圖片,記錄下了草原母親每一天、每一刻的發(fā)展與變化;這部老式手機除了能接打電話和收發(fā)短信外,再沒有其他功能,他囑咐鎮(zhèn)干部必須24小時開機,免得牧民有急事找不到。同事們說“吉鎮(zhèn)長的手機是掛在耳朵上的!”。說的就是這部手機。
130多天的采訪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 我的眼里始終飽含淚水,翻看我們的作品,讓我感到肩上的擔子依然沉重。因為把英雄的精神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正能量是我們媒體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手上的這一本是《吉日嘎拉紀念畫冊》的校對版,近期即將出版發(fā)行。內(nèi)蒙古日報社推出的包括這本畫冊在內(nèi)的《吉日嘎拉日記》《吉日嘎拉學習材料》系列圖書及影視作品也即將問世。這些作品中因為有了我的一份參與才讓我沉重的心有了幾分慰藉。
英雄帶給我們的感動在繼續(xù)!向英雄學習的熱潮在繼續(xù)! 英雄的故事將在草原上久遠傳頌,英雄的精神將激勵我們忠于職守、勤奮敬業(yè),做一名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媒體人。
我的同事蘇日娜也是內(nèi)蒙古日報社全程參與報道吉日嘎拉英雄事跡的記者之一,她來自英雄的家鄉(xiāng),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留下你的腳步》歌曲和MV的創(chuàng)作中,并在6月10日首發(fā)儀式上首唱了這首歌曲。
(演講者單位:內(nèi)蒙古日報社)
編輯:趙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