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相偉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期,也是身心發(fā)展最為關(guān)鍵的時期,對他們的教育單純依靠學?;蚣彝ヒ环矫娴慕逃袝r是達不到預(yù)期目的的,所以,在這一時期,需要家庭和學校兩種主要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和配合,強化教育,才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作為教師,與家長溝通是學校工作的常規(guī)內(nèi)容,也是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教師應(yīng)在想方設(shè)法管理好班級的同時,掌握溝通技巧,積極求得家長的支持。
一、尊重家長,以禮待人
學生需要尊重,家長更需要尊重。這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基礎(chǔ),更是班主任與家長取得溝通的首要條件。離開尊重就談不上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心靈的交融。當我們背離了尊重這個原則,剩下的就只能是對家長的訓(xùn)斥、指責和抱怨。因此,當我們不尊重家長時,我們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chǔ)。
尊重家長首先要禮貌待人,要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不論在任何情況下請家長來校,都不應(yīng)該把自己置于老師的地位,而應(yīng)該有為人師表的風度和人格魅力,要像主人待客那樣主動給家長讓座、倒水,讓家長感受到你的友善,認為老師是可親可敬的。其次,尊重家長要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很多情況下學生犯了錯誤或者學習上出了問題,請學生家長來學校時有些教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對孩子的不滿發(fā)泄到家長的身上。這樣不僅不利于解決問題,更有甚者會激化矛盾,使家長產(chǎn)生抵觸情緒。再次,尊重家長要力求使談話的方式方法讓家長易于接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盡管學生犯了錯誤,但是他們的身上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所以與家長談話時盡量先說、多說孩子的優(yōu)點,不能盡挑孩子的缺點,盡說學生這不好那也不好,把學生看扁了,更不應(yīng)該當著家長的面訓(xùn)斥他們的孩子。因為家長都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莊稼別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們心里,自己的孩子是優(yōu)秀的。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yīng)該單獨同學生家長交流,達成共識,切忌挫傷家長的自尊心。最后,尊重家長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要虛心傾聽家長的意見,聽一聽他們的教育觀,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視了學生身上的某些閃光點,反思一下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這樣,就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和家長協(xié)調(diào)一致地教育學生,也會讓家長覺得我們是虛心的、誠實可信的。
二、相互信任,誠實待人
“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誠摯是架通心靈的橋梁”,如果沒有信任,那么做任何事只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便是簡單的交流也會出現(xiàn)“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懷疑,所以當我們想讓別人信任我們的時候必須先信任別人。誠然,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同樣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chǔ)上,如果沒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溝通,所以信任是班主任實現(xiàn)與學生家長良好溝通、開啟合作的心理基礎(chǔ)。
要想使家長信任我們,首先就應(yīng)該理解家長。畢竟我們是教師,比家長受的教育多,比家長更理智一點。所以,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應(yīng)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如: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家庭情況等。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從不關(guān)心學生的情況,好像孩子的教育就只成了學校老師的事,可這正是家長對學校的期望和對教師的信任。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人們一致認為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老師一定有能力有辦法,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可是他們不知道現(xiàn)代教育的多元性和復(fù)雜性,更不知道現(xiàn)代教育的統(tǒng)一性和互動性。有了這樣的心理前提,我們就會取得家長的理解從而達到溝通的可能。
三、多種途徑,及時溝通
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平時我們主要借助家長會、家訪以及電話聯(lián)系等方式來進行,而每個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優(yōu)點,這些方法交互使用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家長會。家長會是一座橋梁,又是一方陣地,是良好的教育契機,它可以使家長有所獲、有所悟、有所行,既可以將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知家長,又可以單獨約談個別學生的家長,解決班級某些問題學生,一舉兩得。其實,我覺得這兩者,關(guān)鍵還在于前者,因為家長會我們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家長,是全體家長了解學校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們向全體學生家長灌輸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最好時機,只有將全體學生家長調(diào)動起來,家校才能形成一股合力,達到共同的目標。
(2)隨機進行家訪。家訪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學生、促進后進生轉(zhuǎn)化的重要手段。真正做好家訪工作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成功的家訪能使家長更加佩服老師,使學生更加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從而激發(fā)積極向上的決心;然而,失敗的家訪也會使家長對老師產(chǎn)生不該有的誤解,會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給老師增添新的煩惱。因此,家訪要有目的性,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督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3)不定時電話聯(lián)系。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話已成為人們最普遍的通訊工具,打電話、打手機以及發(fā)短信也已悄然出現(xiàn)在家校聯(lián)系中,它的方便與快捷已逐漸被家校雙方所接受。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藝術(shù),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可最為關(guān)鍵的還是需要以誠相待,以心換心,用自己對人生的體驗,用自己對事理的洞察,用自己滿腔的熱情架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