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涵
淺析漢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
□陳嫣涵
本文通過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的簡單句子考察,結合漢泰語定語語義指向的情況,發(fā)現漢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出現在語義同指與語義異指兩種情況下。就定語語義同指的情況而言,漢泰語中大體上都沒有差異。可是,在語義異指的情況下漢語與泰語中卻存在差異。
漢語 泰語 定語 語義指向
語義指向是一種分析方法,是對句法結構進行的語義分析。語義指向指的是在句子當中某一成分在語義上與句中或句外的另一成分發(fā)生語義聯(lián)系。目前,漢語中定語的語義指向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卻沒有人研究過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問題,對漢泰定語語義指向的異同點進行研究的成果更是沒有,本文擬對這一課題進行嘗試性研究。
本文采用張國憲對謂詞狀語語義指向的分類[1](P13~16)把定語語義指向分為語義同指和語義異指。語義同指是在句法結構上定語用于修飾其后的中心語,在語義上定語的語義也指向其后的中心語,所以句法結構與語義指向的關系是相應的。語義異指是在句法結構上定語用于修飾其后的中心語,但是在語義上定語的語義卻不指向其后的中心語,而指向其他句子成分,句法結構與語義指向的關系是不相應的。
本文利用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查找一些符合“主-謂-定-賓”結構的簡單句子,考察漢語定語語義指向的情況,并使用這些句子當作本文的語料。在“主-謂-定-賓”結構中,“主”表示句子的主語,“謂”表示句子的謂語動詞,“定”表示賓語的定語,“賓”表示句子的賓語。通過考察,發(fā)現漢語定語語義指向的情況如下:
(一)定語的語義同指
漢語定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相應的,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如下2種類型:
1.在“主-謂-定-賓”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賓”。例如:
(1)她是一.位.母親,自己有可.愛.的孩子。
例(1)在句法結構上,定語“一位”與“可愛”分別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母親”與“孩子”。在語義上,前句的“一位”表示“母親”的數量,而后句的“可愛”描寫“孩子”的性質,因此,定語“一位”與“可愛”的語義分別指向其后的中心語“母親”與“孩子”。
2.在“主-謂-定-賓”結構中,如果“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應的稱為“定1、定2……-賓”①),有時“定1”的語義可以分別指向“定2”。例如:
(2)此時,她已經是這.個.中.學.的老師了。
例(2)在句法結構上,定語1“這個”用于修飾定語2“中學”,在語義上定語1“這個”限制定語2“中學”的范圍,因此定語1“這個”的語義指向定語2“中學”。但是如果沒有考慮上下文語境的因素,“這個中學的老師”這個定中短語會發(fā)生歧義。定語1“這個”的語義除了可以指向定語2“中學”,還可以指向賓語中心語“老師”。為了避免產生歧義,需要使用替換量詞的方法來消除歧義。若定語1“這個”的語義指向定2“中學”,可以把指量短語“這個”換成“這所”,構成“這所中學的老師”,是因為量詞“所”是專門用于表示處所的數量單位的詞語。若定語1“這個”的語義指向賓語中心語“老師”,可以把指量短語“這個”換成“這位”,構成“這位中學的老師”,因為量詞“位”是專門用于表示人物的數量單位的詞語。
(二)定語的語義異指
漢語定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不相應的,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如下3種類型:
1.在“主-謂-定-賓”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主”。例如:
(3)三年來,你們都過著痛.苦.的日子。
例(3)中,定語“痛苦”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日子”,但是在語義上“痛苦”的語義不指向其后面的中心語“日子”,而是指向主語“你們”。王進安認為這類修飾語是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描寫的詞或短語。[2](P95)因此,定語“痛苦”用來描寫主語“你們”的心理狀態(tài)。若將例(3)中的后一分句變?yōu)椤澳銈兌歼^著讓你們痛苦的日子”,定語“讓你們痛苦”用于修飾后面的賓語“日子”,且它的語義也指向賓語“日子”,那么,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相應的。
2.在“主-謂-定-賓”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謂”。例如:
(4)我因為得傷寒,住了三.個.月.的醫(yī)院。
吳靜雅(2008)指出:定語表示謂語動作持續(xù)的時間,由數量短語充當,而其中心語名詞可以分為過程名詞和非過程名詞。一般的,表時間的數量短語作定語修飾過程名詞,在語義上指向中心語,表示中心語持續(xù)的時間;表時間的數量短語作定語修飾非過程名詞,則在語義上指向謂語,表示謂語動作持續(xù)的時間。[1](P302)
例(4)中的定語“三個月”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醫(yī)院”。在語義上,由于賓語中心語“醫(yī)院”是非過程名詞。一般時量短語作定語時不能直接指向這類名詞,因此時量短語“三個月”的語義只能指向謂語動詞“住”,表示“住”持續(xù)的時間。此外,若將該句變換成重動句“我住院住了三.個.月.”,定語“三個月”就轉換成時量補語,用于補充修飾前面的動詞“住”。這樣,句法結構與語義指向的關系就是相應的了。
3.在“主-謂-定-賓”結構中,“定”的語義不指向句中的任何成分,而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例如:
(5)平時,家里充滿著平.靜.、祥.和.的氣氛。
這個句子中的定語“平靜”與“祥和”在句法結構上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氣氛”。但是在語義上,“平靜”與“祥和”不指向賓語中心語“氣氛”,也不指向句中的任何成分,而是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即“家里人”。若將句子變成“家里充滿了(一種)讓.家.里.人.平.靜.、祥.和.的氣氛”,定語“讓家里人平靜、祥和”用于修飾后面的賓語“氣氛”,它的語義也指向“氣氛”,使得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相應的。
泰語定中結構的語序跟漢語不一致。漢語定語置于中心語之前,而泰語定語卻置于中心語之后。用來分析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情況的結構如下:“主-謂-賓-定”結構。此外,本文利用泰國網站查找一些符合“主-謂-賓-定”結構的簡單句子,考察泰語定語語義指向的情況,并使用這些句子當作本文的語料。通過考察,發(fā)現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也出現了語義同指與語義異指兩種情況。
(一) 定語的語義同指
泰語定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相應的,這種情況可以分為如下2種類型:1.在“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賓”。例如:
例(6)中定語“????(我做)”在句法結構上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蛋糕)”,在語義上“??????(我做)”用來限制“????(蛋糕)”的范圍,因此,定語“??????(我做)”的語義指向其前的中心語“????(蛋糕)”。
2.在“主-謂-賓-定”結構中,如果“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應的稱為“賓-定2、定1……”③),有時“定1”的語義可以分別指向“定2”。例如:
....
例(7)中的定語1“????(新)”在句法結構上用于修飾定語2“????????(大學生)”,在語義上定語1“????(新)”描寫定語2“????????(大學生)”的性質,表示新來的大學生,所以“????(新)”的語義指向“????????(大學生)”。
此外,定語1“????(新)”除了指向定語2“????????(大學生)”之外,還可以指向賓語中心語“?????(宿舍)”。我們應該使用如下的方法來消除歧義,即如果定語1“????(新)”指向定語2“????????(大學生)”,為了疏離賓語中心語“?????(宿舍)”與定語2“????????(大學生)”的關系,而加強定語2“????????(大學生)”與定語1“????(新)”的緊密關系,中心語“?????(宿舍)”與定語2“????????(大學生)”之間必須加上表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的)”,構成“????????????????????(宿舍的大.學.生.新.)”,表示新來的大學生住的宿舍。此外,如果定語1“????(新)”指向賓語中心語“?????(宿舍)”,定語1“????(新)”之前必須加上量詞“????(棟)”,構成“????????????????????(宿.舍.大.學.生.棟新.)”,表示新蓋的大學生宿舍。另一種方法即,定語1“????(新)”與定語2“????????(大學生)”應該互換位置,即將定語1“????(新)”移位于離中心語最近的位置,將定語2“????????(大學生)”移位于離中心語最遠的位置,這樣“?????(宿舍)”與“????(新)”的關系就更加緊密,而且為了更加疏離“?????(宿舍)”與“????????(大學生),“????????(大學生)”之前應該加上表示領屬關系的結構助詞“???”,構成“????????????????????(宿舍新的大學生)”。
(二)定語的語義異指
泰語定語的句法結構和語義指向的關系是不相應的,這種情況出現在以下2種類型中:1.在“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主”。例如:
以上的句子中,在句法結構上定語“??????(幸福)”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生活)”,但是在語義上“??????(幸福)”的語義卻指向句中的主語“?????????(我和他)”,表示描寫“?????????(我和他)”的心理狀態(tài)。2.在“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不指向句中的任何成分,而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例如:
這個句子中的定語“??????(溫暖)”在句法結構上用于修飾賓語中心語“?????????(氣氛)”。但是,在語義上“??????(溫暖)”不指向賓語中心語“?????????(氣氛)”,同時也不指向句中的任何成分,而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即“?????????????(辦公室里的人)”。
以上我們發(fā)現漢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都可以分為語義同指與語義異指兩種情況。就語義同指的情況而言,漢泰語中大體上都沒有差異。可是,在語義異指的情況下漢語與泰語中卻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將漢泰語定語語義指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情況說明如下:
(一)漢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的相同點
漢語與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的相同點都出現在語義同指的情況,包括語義異指情況中的一些類型,下面分別說明。
1.定語的語義同指
1)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賓”,詳見漢語例(1)與泰語例(6)。
2)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如果“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有時“定1”在語義上指向“定2”,詳見漢語例(2)與泰語例(7)。
2.定語的語義異指
1)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主”,詳見漢語例(3)與泰語例(8)。
2)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詳見漢語例(5)與泰語例(9)。
(二) 漢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的不同點
漢語與泰語定語的語義指向的不同點只出現在語義異指情況中的一種類型。如下:
漢語“主-謂-定-賓”結構中,“定”的語義可以指向“謂”,詳見例(4),而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定”的語義不可以指向“謂,一般使用如下的結構來表達。例如:
由于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的定語語義不可以指向謂語動詞,一般運用“主-謂-賓-“??(來)”-時量補語”的結構來表達。上面的例子的“???????????(一整夜)”充任句子的補語,說明謂語動詞“????(坐)”的動作持續(xù)的時間。此外,這里的“??(來)”不是表示動作的方向,而表示某一動作已經完成了或已經過去了。
漢語“主-謂-定-賓”結構與泰語“主-謂-賓-定”結構中定語的語義指向情況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漢泰語中的相同點都出現在語義同指中的所有類型包括語義異指中的一些類型。在語義同指的情況下,漢泰語“定”的語義都可以指向“賓”,而且如果句中具有兩個“定”,有時“定1”在語義上也可以指向“定2”。而在語義異指的情況下,漢泰語“定”的語義都可以指向“主”,并且也可以指向句外成分的對象。至于漢泰語定語語義指向的不同點只出現在語義異指中的一種類型而已,即漢語“定”的語義可以指向“謂”,但是泰語定語的語義卻不可以指向“謂”。
注釋:
①定1、定2……-賓的“定2”是離賓語中心語最近的定語,“定1”是離中心語賓語最遠的定語,而是修飾定2的定語。
②泰語結構助詞“???”是表示限定范圍、性狀等關系的定語標記。
③賓-定2、定1的“定2”是離賓語中心語最近的定語,“定1”是離賓語中心語最遠的定語,而是修飾定2的定語。
[1]張國憲.謂詞狀語語義指向淺說[J].漢語學習,1991,(2).
[2]王進安.定語的語義指向及表述功能的差異[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3]吳雅靜.初探定語語義指向謂語[J].法制與社會,2008,(23).
(陳嫣涵 江蘇南京 南京大學文學院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