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芳,王惠珍,陳江鴻
(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不同學歷護生共情和關懷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秦 芳,王惠珍*,陳江鴻
(南方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調查分析不同學歷護生共情和關懷能力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41名在校護生,采用JSPE-NS量表、CAI量表進行調查。結果:本專科護生的共情和關懷能力得分均偏低。本科護生的共情及各維度、勇氣及耐心維度得分顯著高于??谱o生(P<0.05);本專科護生的共情與關懷能力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結論:護理教育者需重視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營造人文技能軟性教育氛圍。根據不同學歷層次的關懷能力特點,開展共情維度訓練。
不同學歷;護生;共情;關懷能力
共情(empathy),是個體由于理解了真實的或想像他人的情緒而引發(fā)的與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緒體驗[1]。關懷是一種被對象感知到的主觀體驗,是改善及促進人類健康而直接協(xié)助、支持、滿足個體(群體)現實或預期需要的一種行為[2]。護士的共情程度越高,關懷能力越強[3]。護理專業(yè)的學生(護生)主要以本??茷橹?,其共情水平將直接影響今后臨床護理服務的質量。本研究從本專科兩個學歷層次探討分析護生的共情和關懷能力的相關性,為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護生的共情能力,提高關懷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選取廣州市某醫(yī)科院校在校??粕?19人,本科生122人。(1)納入標準:①護理專業(yè)本專科在校護生;②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障礙的護生;②實習的護生;③非知情同意者。
2.方法。(1)調查工具:①一般資料調查問卷;②杰弗遜共情量表護生版(JSPE-NS量表):杰弗遜共情量表由Hojat[4]博士編制,邱志軍[5]翻譯成JSPE-NS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39,共20個條目,包括觀點采擇、情感護理和換位思考三個維度,采用7分制計分,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強;③關懷能力量表(CAI,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由Nkonghon編制[6],許娟、劉義蘭翻譯[7]。Cronbach’s α系數0.84,共37個條目,包括認知、勇氣和耐心三個維度。得分越高,關懷能力越強。(2)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共發(fā)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1份,回收有效率為96.4%。
3.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兩獨立樣本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不同學歷護生共情得分比較。本專科護生的共情得分均略低,情感護理維度得分均最低。本科護生的共情及各維度得分高于??谱o生(P<0.05)(見表1)。
2.不同學歷護生關懷能力得分比較。本??谱o生的關懷能力得分均偏低,勇氣維度得分均最低,本科護生的勇氣及耐心維度得分高于??谱o生(P<0.05)(見表2)。
表1 不同學歷護生共情得分(均分)比較(±s)
表1 不同學歷護生共情得分(均分)比較(±s)
學歷 觀點釆擇 情感護理 換位思考 總共情???55.88±7.24(5.59±0.72) 43.75±5.85(5.47±0.73) 11.66±1.98(5.83±0.99) 111.28±13.23(5.56±0.66)本科 58.05±5.60(5.80±0.56) 45.62±4.51(5.70±0.56) 12.21±1.39(6.11±0.70) 115.89±10.10(5.79±0.51) t -2.571 -2.752 -2.511 -3.000 P 0.011 0.006 0.013 0.003
表2 不同學歷護生關懷能力得分(均分)比較(±s)
表2 不同學歷護生關懷能力得分(均分)比較(±s)
學歷 認知維度 勇氣維度 耐心維度 總關懷能力???68.57±6.26(4.90±0.45) 60.74±8.26(4.67±0.64) 55.25±6.59(5.53±0.66) 184.56±16.13(4.99±0.44)本科 68.46±7.41(4.89±0.53) 62.76±7.27(4.83±0.56) 56.92±5.31(5.69±0.53) 188.14±15.20(5.08±0.41) t 0.119 -2.005 -2.136 -1.761 P 0.906 0.046 0.034 0.080
3.不同學歷護生共情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分析。本??谱o生的共情與關懷能力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通過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本科護生關懷能力回歸方程中換位思考(X1)和情感護理(X2)進入方程。??谱o生關懷能力回歸方程中觀點采擇(X1)和換位思考(X2)進入方程(見表3)。
表3 不同學歷護生共情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分析(r)
1.不同學歷護生的共情現狀分析。本??谱o生的共情得分均略低,情感護理維度得分均最低,說明護生體恤、尊重他人情感并給予及時幫助的能力較低,這與獨生子女較多,高考制度對人格情感培養(yǎng)的忽略,導致護生以自我為中心[8]有關。本科護生的共情及各維度得分顯著高于??谱o生(P<0.05),這與王燕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學歷越高,共情能力越高。原因:(1)本科護生較多參與社區(qū)及養(yǎng)老院等志愿活動;(2)本??谱o生培養(yǎng)模式不同,專科護生更注重技能,本科護生社會人文類課程較多;(3)本科護生年齡較大,較注重人際溝通。護理教育者要根據不同學歷層次護生的共情特點,完善護生教育體系,加大人文類課程比重。
2.不同學歷護生的關懷能力情況分析。本??谱o生的關懷能力得分低,這與陳瑜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科護生的勇氣及耐心維度得分顯著高于??谱o生(P<0.05),本??谱o生的關懷能力得分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平虒W目標、課程設置區(qū)別不大,且均側重科學教育和技術層面的訓練,忽視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故關懷能力均偏低。然而本科護生學歷高,生活學習閱歷豐富,能更好地應對未知事件,更有耐心和毅力完成既定目標。護理教育者需注重學校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營造人文技能軟性教育氛圍,嘗試將人文技能的培養(yǎng)滲透到各專業(yè)課程教學中。
3.不同學歷護生的共情與關懷能力相關性分析。本??谱o生的共情及各維度均和關懷能力呈高度正相關(P<0.01),這與何方敏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換位思考和情感護理是本科護生共情中影響其關懷能力的核心要素,觀點采擇和換位思考是專科護生共情中影響其關懷能力的核心要素。說明本科生同情心對關懷能力的影響較??粕螅瑢?粕_理解他人對關懷能力的影響較本科生大,而二者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關懷能力的影響都很大。護理教育者要根據不同學歷層次的關懷能力特點,開展針對性共情培訓教育。
護理教育者需重視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營造學校人文技能軟性教育氛圍,拓展社區(qū)志愿服務及醫(yī)院見習等人文關懷實踐活動。同時,根據護生不同學歷層次的關懷能力特點,開展針對性共情維度訓練,切實提高關懷能力。
[1]Wilson SE,Prescott J,Becket G.Empathy levels in first-and thirdyear students in health and non-health disciplines[J].Am J Pharm Educ,2012,76(2):24.
[2]黃行芝,劉義蘭,楊 春,等.關懷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0-11.
[3]田 敏,王志穩(wěn).精神科護士共情傾向與關懷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9):630-632.
[4]HojatM,Gonnella JS,Nasca TJ,et al.Physician empathy:definition,components,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to gender and specialty[J].Am J Psychiatry,2002,159(9):1563-1569.
[5]邱志軍.湖南省高職護生共情現狀的調查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10.
[6]Nkonghon O.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M]//Watson J.Assessing and measuring caring in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2:112-118.
[7]許 娟,劉義蘭.臨床護理人員關愛能力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08,23(3):16-18.
[8]穆菁菁,馬玉婷,趙 菁,等.高校新生共情能力與快感缺失相關性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8):934-936.
[9]王 燕,李 燕.本科護生情緒智力與共情能力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7):14-15.
[10]陳 瑜,翟惠敏,趙 陽,等.在校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3,28(20):7-9.
[11]何方敏,孟繁潔,劉 溪.護理碩士研究生共情和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4):60-62.
G444
A
1002-1701(2015)12-0056-02
2014-10
秦 芳,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護理教育學。
*通訊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