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始于生活淺析思想品德課生活化導入的功能
◎福建省石獅市教師進修學校 王美蓉
初中思想品德課采用生活化的導入,在內容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形式上充滿生活情趣,具有凝神、點題、引趣、激情、啟思等功能,能夠開啟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導入
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節(jié)精彩的思想品德課應該從生活開始,因為生活是真實、生動、豐富、感人的,“生活之樹常青”。課堂導入只有在形式上充滿生活情趣,新穎獨特、引人入勝,兼具藝術性和趣味性,才能令學生耳目一新,迅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堂導入只有在內容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的學習之旅從感興趣的、熟悉的生活話題出發(fā),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有效思維,引發(fā)情感共鳴,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本人主持的“運用生活化策略實現(xiàn)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的課例研究”課題的實踐與探索中,我們總結出思想品德課生活化導入所具有的凝神、點題、引趣、激情、啟思等功能。
凝神,即“收心”,在短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注意是智力活動的基礎條件。集中學生注意力就是使學生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它具有組織教學的重要功能。在一節(jié)課開始時,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jié)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能否把學生由“課間”引到“課上”,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課間活動心理雜念的干擾,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實際或個人生活情境,采用諸如視頻、圖片、音樂、漫畫、故事、案例、展示、表演等形式,以靈活多樣的生活化導入新課,改變學生心中“政治課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感覺,使學生體會到每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都是一個新的吸引,從而主動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石獅二中潘澤福老師在課題觀摩課《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教學開始時,展示一組我國最新的建設成就,特別是航天航空科技成就的圖片,并創(chuàng)設小王看完圖片后的驚嘆:“太棒了,我國將要進入發(fā)達國家的行列了!”這一生活情境,接著提出“小王說我國就要進入發(fā)達國家行列的說法對嗎?你對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情了解嗎?”的問題,設置懸念,自然導入到新課教學。這組色彩絢爛的時事圖片,配合相關設問,迅速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活動之中,神情專注地進行思考。石獅八中王秀珍老師在課題研討課《我們享有上帝的權利》教學中,以展播自己作為消費者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消費的一組照片來導入新課,原來在翻書、整理學習用品、觀看窗外景物的學生,忽然看見王老師的生活照出現(xiàn)在屏幕上,注意力頓時被吸引過來,自然而然地被引進“消費的領域”,并知道消費者擁有哪些受法律保護的重要權利。這些生活化的導入簡約生動,有效地起到了凝神的作用,為教學推進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為學生的主動思考與學習打下了基礎。
點題,即巧妙地點出學習主題,把學生帶進教學主題。一節(jié)課的導入,無論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須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明確學習的課題和主題,對于掌握教學重點、提高學習效率至關重要。采用生活化導入,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資料和話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和問題,帶進學習主題,可以架起生活和學習主題聯(lián)系的橋梁,使學生一開始就明了學習的重點和目標。
石獅銀江華僑中學許宏昶老師的課題觀摩課,采用一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本地歷史文化遺跡的圖片為背景,鏈接播放《上海世博會各場館》視頻,迅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之后又以形象化的世界地圖為背景,出示本課框題《世界文化之旅》。剛一播短片,學生的視線就聚焦在屏幕上,感受到從自己的家鄉(xiāng)親切熟悉的文化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開始世界文化之旅的快樂,并從中明確了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題——各國豐富多彩文化奏響的和諧文化樂章。石獅中英文實驗學校鄭清春老師在一節(jié)課題研討課開課之后,使用了《齊全哥》、《快遞姐》、《奶瓶哥》、《啃老族》等諷刺某些大學生缺乏自立生活能力的漫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老板,你會聘用‘奶瓶哥’、‘快遞姐’這樣的大學生嗎?為什么?”學生通過幽默、詼諧的漫畫,體會到依賴的極大危害性,明確了《告別依賴,走向自立》的學習主題及相應的能力與情感目標。以上兩例運用圖片、視頻、漫畫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問題進行導課,設計巧妙、獨具匠心,形象直觀地讓學生迅速明確學習的主題和任務,從而帶著明確學習目標去積極探究、分析問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引趣,即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良好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獲得能力的強大推動力。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內容一般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教師若一開講就平鋪直敘,勢必事倍功半。而采用生活化的導入,選取各種鮮活的生活素材,運用具有藝術性、趣味性、新穎獨特、引人入勝的表現(xiàn)形式,能在課堂一開始就緊扣學生心弦,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中。
石獅八中章麗萍老師在講授課題研究觀摩課《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一課時,創(chuàng)設了四個初中生的不同學習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角色扮演形式導入新課??赐杲巧缪莺?,讓學生辨別哪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哪些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把學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來展開教學活動。風趣精彩的表演讓同學們興趣盎然,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達到很好的導入效果。這種讓學生參與“動一動、演一演、辨一辨、猜一猜”等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感悟道理,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活潑的圖片漫畫、經典的故事典故等素材來導入,都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激情,即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或某種特定的情緒,使之迅速進入學習者的角色狀態(tài)。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睂W生的情感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積極情緒、情感的參與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消極的情感如焦慮、抑制、沮喪、緊張、懷疑等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fā)揮。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營造生活化的情感氛圍,進行生活化導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使教學過程由學生的被動接受變?yōu)樵诮處熤笇碌闹鲃犹剿?、主動獲取、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過程。
石獅石光華僑聯(lián)合中學許菊華老師在課題觀摩課《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教學中,以MTV《國家》導入新課,飄揚的五星紅旗、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奔騰的黃河,巍峨的長城、香港回歸、奧運舉辦、高樓林立、立交盤旋、“神舟”震撼升空、各族人民翩翩起舞……再配上歌詞“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國與家連在一起”“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國是我是國,家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我愛我國家”等歌詞和激昂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學生置身于這種極具感染力的立體情境中,頓時熱血沸騰,報效祖國的真摯情感油然而生,導入的激情功能得以彰顯。石獅錦峰實驗學校張英玲老師在課題觀摩課《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教學時,選取東南快報關于石獅梅林村水污染事件的圖片及報道材料《癌癥之殤——石獅永寧梅林村3年35人死于癌癥》,以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活生生的事實導入,從情感上給學生極大的沖擊,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污染帶來的不可承受之痛,從而堅定了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樸素情感和價值追求。這種運用生活素材的導入,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情感,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啟思,即導入要有啟發(fā)性,要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積極思維、產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使學生直接進入有效思維狀態(tài),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泵绹逃叶磐f:“我們主張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為思維階段的開始?!彼枷肫返抡n的目標不只是教授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因此,教師要運用生活化導入方式,設置和制造懸念,設計一些具有生活基礎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來導入,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境”,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積極思維、學會思考,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石獅五中王榮獻老師在課題研究觀摩課《公民的義務》教學中,以四川達州小學生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訛詐引發(fā)的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典型熱點話題導入,引導學生對公民義務進行了有深度的思考。學生在“扶與不扶”的爭論中,最后明確了“扶”盡管不是我們的法定義務,但卻是我們應盡的道德義務,只有人人在履行法律義務的同時,自覺自愿地履行道德義務,才能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道理。石獅七中邱國悅老師在課題觀摩課《做誠信的人》一課中,用中學生QQ聊天中泄露同學的隱私實例導入,并設置這樣的問題:對人誠實重要還是尊重他人隱私重要?如何處理對人誠實與尊重他人隱私的沖突?從而引導學生在認知沖突、思維碰撞中思索,初步學會辯證地認識問題,明確對人誠實是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同時尊重隱私也是待人坦誠的前提和維護良好關系、有效溝通的基礎。當二者發(fā)生沖突時,我們要結合具體情境,堅持原則,權衡利弊,按照實際情況妥善處理。這種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富有思考性的生活問題導入,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討論探究,促進了學生全面、具體、辯證認識問題能力的發(fā)展。
生活永遠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始自生活。思想品德課采用生活化導入策略,能拉近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思想品德課中抽象的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活化,對學生學習發(fā)揮了凝神、點題、引趣、激情、啟思等重要功能,奠定了有效課堂的起點。我們課題組成員將堅持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踐行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開啟更多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
(責任編輯:黃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