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軍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通識教育作為高校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yè)性的、非功利性的集知識、基本技能與態(tài)度,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yè)性教育。通識教育能夠使大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遇到問題時,能夠從開闊的、跨學科的多視角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不同學科與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它還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與社會責任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zhì)方面綜合全面發(fā)展。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zhì)和教學目標,通識教育理念融入教學之中,在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文化素質(zhì)方面是很有益處的。
大學英語通識教育中,應該包括通用外語、通識教育外語、專門用途英語、學術外語等教學內(nèi)容[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具有獲取信息、達到交流目的、擁有豐富人文性的特點,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應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利用英語跨文化交流,讓學生在英語交流中有話可說,在學習英語中不知不覺的忘記英語學習的痛苦。由此,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急需深化改革,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不在僅僅重視對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傳授,要重視英語教學課程結(jié)構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意識,提高學生的全方位素質(zhì)。目前,我國有些高校英語教學中已經(jīng)開展了外語通識教育,如北京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學校[4],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了讓廣大高校深層次了解中國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精髓,實現(xiàn)中西文化順利傳播的目標,各大高校都應積極深化英語教學改革,開通外語通識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大一和大二,英語課程還是所有學生學習的必修課,但是到了大三,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英語純粹靠自覺,不考研的學生基本中斷了對英語的學習,而作為一門外國語言,長期不接觸,學生的英語能力就會慢慢退化,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是很不利的[5]。筆者認為在大三、大四,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仍舊需要開設英語課程,可以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主要以拓寬學生眼界和知識面為目的,同時還應該設置專門用途英語課程,使英語教學逐漸走向?qū)嵱没?、綜合化。
例如,中山大學在外語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方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建設了十二門雙語或者外語類的通識教育課程,為了落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仍在不斷的優(yōu)化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結(jié)構,其在課程標準與實施方案制定方面,在遵循國際規(guī)范的基礎上,參照世界前100所大學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設置方案;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邀請名校相關專家或者著名的學者參與建設或者參與教學工作;在英語通識教育教材的選擇上,優(yōu)先選擇國內(nèi)外一流的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學者研發(fā)的教材,并支持學生利用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進行自主個性化的學習。在大學英語通識教育實踐中,學生利用網(wǎng)絡信息環(huán)境自主學生的課時占二分之一,學分占三分之一[6]?,F(xiàn)以中山大學《北美社會與文化》為例,這門課屬于中山大學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之一,這門課程主要是向?qū)W生介紹北美的歷史、社會文化,在課程建設中,邀請了北美高校以及國內(nèi)重點高校中相關的知名專家或者學者參與建設,其教材屬于國家級規(guī)范教材,同時還有相關配套的網(wǎng)絡課程。
再如,北京大學大學英語課程也設置了英語通識教育。北京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內(nèi)容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大類平臺課,是指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關的公共基礎課程。大類平臺課又分為基礎平臺課程和開放性平臺課程,其中的基礎平臺課程主要包括東方文學和西方文化兩門課;開放性平臺課程主要包括英語史、英語詞匯、英語結(jié)構、英詩選讀、圣經(jīng)釋讀、短篇小說選讀、大眾文化間接與批評、當代文學批評簡論、莎士比亞與馬洛戲劇、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與文化。二是通選課。北京大學的通選課程設置每一學期都不同,以傳授各國社會與文化知識為主,根據(jù)選修課的開設情況,為同一大類學生提供的通選選修課有16門,面向全校所有學生開設的通選選修課程有幾十門,而且每一個學期的通選課重復率極低,學生在大學選修課中選擇機會較多,這樣也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目標選擇自己習慣的選修課,從而促進學生綜合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為了促進學生多方位的選擇,北京大學規(guī)定,所有學生畢業(yè)后通選課的學分不得少于16個,其中每一個領域的通選課學分不得少于2個,在E領域選修的通選課學分不得少于4個;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學生在A領域選修的通選課學分不得少于4個,通選課的教師基本是由學校經(jīng)驗豐富的骨干教師擔任,教學內(nèi)容重點是啟發(fā)學生的思想,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思辨的能力。每一門課每周兩個課時,一個學期內(nèi)完成。綜上,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在設置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中,都予以了高度重視,積極向?qū)W生傳授國外的社會與文化知識,促進跨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學,這樣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zhì)。
隱性課程是相對顯性課程來說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統(tǒng)稱為顯性課程,而隱性課程是指在課堂之外進行的英語教學。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通俗教育,可以邀請國外高校相關學科的知名專家或者學者來校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進行短期講學或者開展英語講座,也可以請國內(nèi)相關著名學者來校教學活動,有的高校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聘請外國各國學者來校開展教學活動,可能難度較大,但是可以在本校定期開展英語和外國文化的交流活動,還可以舉辦英語電影節(jié),組織各種有關英語文化知識方面的娛樂活動,使學生在隱性課程中更多的了解與豐富世界各國的基礎文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例如,中山大學從2009年開始,每年都會聘請外國相關專家來校開展合作,為學生進行短期的講學。
教師在教育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隊伍的配套建設跟不上。即使大學英語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好了,也難以取得好的效果。而且,目前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在不斷提升,這對大學英語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要滿足學生將網(wǎng)絡與英語文本、課堂的信息化教學相聯(lián)系的要求,還要為國家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推廣通識教育,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師水平是達不到要求的,因此,需要加強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加強對新進教師與中青年教師的引導教育,使他們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與教育,力求讓他們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法、課程設置、課程內(nèi)容等多方面都實現(xiàn)轉(zhuǎn)變,促進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實現(xiàn)與推廣。在具體的實踐中,高??梢韵绕刚垏庀嚓P的知名專家來校授課,并讓本校的英語教師學習,等本校的英語教師已經(jīng)具備的一定的能力之后,再讓其獨立授課;高校還可以為本校的英語教師提供出國進修的機會,使其在進修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擴寬視野。同時,高校英語教師自身也應該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與主人翁意識,主動的學習外國文化以及跨專業(yè)的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zhì)。例如,中山大學,每年7月聘請幾位國內(nèi)外的相關專家與學者來校合作,進行短期講學,本校的教師在這期間進行跟課學習,并協(xié)同一起建設英語通識教育課程。同時,每年7月中山大學還會開展信息化英語通識教育課程需要開發(fā)的專門技術培訓,使教師能夠充分掌握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合格的教師,給予相關資格證書。培訓結(jié)束后,教師需要建立本人主講課程的網(wǎng)絡支持系統(tǒng),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的課程資源,從網(wǎng)絡中學習各種文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進而推進英語通識教育的發(fā)展。
考試和評估制度在大學課程教學中,發(fā)揮著引導性與指導性的作用?,F(xiàn)階段,我國高校測試學生英語水平的方式普遍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很多學生在大二的時候就拿到了四、六級證書,拿到證書之后,就很可能松懈了對英語的學習,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英語水平的監(jiān)測,完善考試與評估制度,縮小期末考試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將平時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自主學習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英語口語能力等都納入考評范圍之中,從而督促學生學習英語,豐富學生的外國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而推進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發(fā)展。
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培養(yǎng)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層面,學生學習英語也只是為了掌握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對西方社會文化知識的學習與了解較少,綜合文化素質(zhì)不高,開展通識教育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zhì)。大學要深化英語教學改革,開通外語英語教育,調(diào)整大學英語課程結(jié)構,促進跨文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加強大學英語教學的隱性課程,完善大學英語考試和評估制度,加強大學英語的師資隊伍建設,從而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與要求的人才。
[1]彌忠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通識教育[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3):1-1.
[2]劉雪琴.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通識教育探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7(4):75-77.
[3]王毅,王維倩.多視角辨析大學英語教學與通識教育的關系[J].外語電化教學,2012,(2):36-40.
[4]李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通識教育[J].考試周刊,2013,(35):94-95.
[5]吳彤昱.通識教育視閾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華章,2014,(25):182-182.
[6]吳立農(nóng),韓素玲.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通識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2,(10):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