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瑩,陶高見,朱 彤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疼痛科,江蘇 南京210008)
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治療背部肌筋膜炎療效分析
黃 瑩,陶高見,朱 彤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疼痛科,江蘇 南京210008)
目的探討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治療背部肌筋膜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38例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18例采用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行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B組20例給予口服妙納(鹽酸乙哌立松片)及氙光、低頻等物理治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療效果。結果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 d及7 d記錄兩組患者VAS評分,結果發(fā)現兩組患者治療后3 d、7 d 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逐漸降低,治療前A組VAS評分[(4.68±0.67)分]與B組VAS評分[(4.63±0.83)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A組在治療后3 d、7 d VAS評分分別為(2.16±0.69)分和(1.58±0.61)分,B組則分別為(2.95±0.85)分和(2.05±0.78)分,A組治療后VAS評分均低于B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行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治療背部肌筋膜炎有確切療效,且具有見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應輕等優(yōu)點。
經皮骨骼肌松解;肌筋膜炎;療效
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多由外傷或慢性勞損造成積累性的損傷導致背部肌組織出現水腫和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等,常表現為纖維性變[1]。臨床常常表現為背部疼痛、僵硬感或酸軟無力,呈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性,當機體受涼、疲勞、外傷或睡眠位置不當時,可以誘發(fā)病情加重。隨著目前人們工作性質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患者越來越年輕化,其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單純的藥物治療在臨床上的效果不佳。我們科室在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療中采用了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通過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于南京市鼓樓醫(yī)院疼痛科確診為背部肌筋膜炎患者3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1例;年齡31~73歲,病程1個月至30年。入組標準:(1)患者常有勞累或受涼病史,特別是單一姿勢的過勞史或過去曾有受拉傷史;(2)有背部疼痛、酸脹、僵硬等癥狀,查體有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壓痛,肌肉僵硬、痙攣、可觸及硬結或條索狀物等陽性體征;(3)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2]。排除標準:(1)各種風濕病、慢性感染、結核、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所導致的慢性疼痛;(2)月經期妊娠期婦女,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疾病或出血傾向者;(3)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病無法耐受治療者;(4)嚴重皮膚病變或皮膚破損者。采用簡單隨機化法隨機分為兩組,A組1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使用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行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B組2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6例)給予妙納(鹽酸乙哌立松片)及氙光、低頻物理治療。
1.2 治療方法(1)A組:患者治療前簽署治療同意書,俯臥于治療床上,雙臂自然下垂,根據患者疼痛的不同部位選擇暴露頸胸腰背部治療部位,用記號筆標記出進針點,給予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NWX-1型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上海曙新科技開發(fā)公司)電極針穿刺,針體外徑1.03 mm,針體長度60~120 mm。根據患者疼痛部位不同,采用的插針方法:①頸背部:取頸椎旁1cm和2cm為穿刺點,內排垂直向下插針,外排斜向內側插針至骨骼肌附著點,保持1cm的插針間距。②胸背部:取胸椎旁1cm和2cm為穿刺點,內排垂直向下插針,外排斜向內側插針至骨骼肌附著點,保持1cm的插針間距。③肩胛部:從肩胛骨脊柱緣內側1cm處斜向外向骨骼肌附著點插針,并從肩胛岡上下向肩胛骨斜向插針,保持1cm間距。④腰背部:取腰椎旁2cm和3cm為穿刺點,內排垂直向下插針,外排斜向內側插針至骨骼肌附著點,保持1cm的插針間距。⑤臀部:從髂嵴上下兩側分別從頭部向尾部、尾部向頭部插針,插入骨骼肌附著點,保持1cm的插針距離。插針結束后使用骨骼肌松解治療儀進行加熱,加熱溫度恒定為42℃,加熱時間20min。治療過程中患者除酸脹感、溫熱外,無明顯不適。(2)B組:給予妙納50 mg tid口服,連續(xù)服用1周,同時給予患者疼痛部位氙光、低頻物理治療,每日1次,每次20min。
1.3 療效評價 疼痛變化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無疼痛和最強疼痛分別用0分和10分表示,并將治療前、治療后3 d和7 d的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記錄。療效評級用視覺模擬評分法相應指標表示,VAS改善度分為以下幾個區(qū)間:75%以上、50%~75%、25%~50%和25%,分別表示完全緩解、明顯緩解、中度緩解和輕度緩解。前三者在各組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表示總有效率,前兩者在各組患者中的所占比例表示總顯效率[3]。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性別(男/女,例)年齡(歲)病程(月) A組(n=18) B組(n=20)檢驗值P值3/154/16 χ2=1.00.33156.68±13.9057.15±14.17t=-0.4820.63654.94±82.5550.36±78.58t=0.7600.457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比較 兩組患者從治療前到治療后疼痛程度不斷減輕,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后3 d和7 d,A組的VAS評分明顯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A組患者治療后7 d病情完全緩解15例,明顯緩解3例,顯效率為100%;B組患者治療后7 d完全緩解5例,明顯緩解8例,中度緩解7例,顯效率為6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3 d 治療后7 d A組(n=18) B組(n=20)t值P值4.68±0.674.63±0.830.2940.7722.16±0.692.95±0.85 -3.7500.0011.58±0.612.05±0.78 -2.7990.012
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發(fā)病機制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一般學說認為,其病變的主要病因是頻繁的活動導致肌肉相互摩擦或者牽拉導致局部軟組織的炎性退變和粘連[4]。此外,受涼可導致肌肉血管出現缺血性壞死、血管收縮,局部纖維漿液滲出進而導致組織炎癥的出現。肌筋膜炎的發(fā)病因素中,職業(yè)因素、體質、氣候變化、睡眠障礙、精神憂郁、慢性感染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都會對其產生重要影響,導致肌肉筋膜受損,出現纖維性病變,對毛細血管和神經細胞產生壓迫,出現局部疼痛[5]。
慢性損傷的病變組織常常處于較深的位置,由于血液循環(huán)效果較差,導致口服藥物的吸收效果差,能夠到達治療部位的劑量有限,一般的物理治療能量也難以到達位置較深的病變部位。激素類藥物在使用時用量受到限制,而普通藥物的擴散范圍有限,因此受損傷的組織炎癥很難得以完全恢復。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是治療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病變部位采用多針穿刺,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療法。傳統(tǒng)一般使用銀質針行骨骼肌松解治療,一般體內的針體溫度為55℃,針尖溫度為40℃[6]。使用銀質針治療時,溫熱銀質針可消除炎癥反應,增加局部供血,松解肌肉痙攣[7]。王福根等[8]在研究中利用銀質針經皮骨骼肌附著點行松解術,對椎管外的組織病變進行治療,發(fā)現局部病變部位的深層血流量在治療后顯著增加,一個月的時間內,治療前后血流量變化在20%~40%之間。馮傳有等[9]則指出,熱傳導銀質針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能夠顯著影響白細胞介素8的水平,治療1 d和3 d后,白細胞介素8水平增高,第3天時達到最高峰,7 d后開始下降,表明銀質針對局部炎癥介質有明顯的影響。宣蜇人[10]認為經皮骨骼肌附著點松解術時,熱能通過銀質針直接在疼痛部位起作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肌肉的炎癥,對血流增加有顯著影響,同時能夠調節(jié)五羥色胺、緩激肽或前列腺素E的釋放,使病變組織發(fā)生顯著松弛,進一步改善血流狀況。此外,在消除炎癥后,能夠對局部刺激導致的疼痛、肌肉痙攣等惡性循環(huán)產生重要影響,改善血流狀態(tài)和新陳代謝水平,促進無菌炎癥的修復,對長期改善疼痛狀況有重要意義[11]。
本文使用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代替?zhèn)鹘y(tǒng)的銀質針治療背部肌筋膜炎,是因為傳統(tǒng)的銀質針溫控不穩(wěn)定,針體溫度高,針尖溫度低,患者有燙傷的風險,甚至在皮膚上留下疤痕及色素沉著,而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除了具有傳統(tǒng)銀質針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體內深層治療溫度可控、針尖和針體的溫度統(tǒng)一恒溫在42℃左右、不損傷皮膚、儀器運行穩(wěn)定、控溫精度高的優(yōu)點。治療前、后患者疼痛評分下降顯著,與妙納聯合物理治療組相比其近期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患者在第1次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治療后,均有不同的癥狀減輕,少數患者會有穿刺點疼痛,休息后3 d內基本緩解。總的來說,內熱溫控式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儀治療背部肌筋膜炎療效顯著、療程短、并發(fā)癥低,在臨床應用中值得廣泛推廣。
研究病例數少是本文的主要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加強。相對于傳統(tǒng)物理治療,經皮骨骼肌松解治療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針感過于強烈,穿刺時疼痛明顯,局部創(chuàng)面相對大,但對于長期有慢性背痛且其他治療方法療效不佳的患者,選用此治療會達到較好的效果。
[1]檀亞軍,何本祥,黎萬友.拔罐療法治療腰背部肌筋膜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3,21(1):34-35.
[2]趙 俊,李樹人,宋文閣.疼痛診斷治療學[M].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728.
[3]中華醫(y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
[4]程廣勝,鄭雪梅,王文智.銀質針松解術治療項背肌筋膜炎56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9(19):1617.
[5]魏千程,王自平,燕忠生.“Z”型拔針刀治療腰背部肌筋膜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6):1024-1025.
[6]肖志剛,陸 薇,楊世忠.銀質針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性疼痛146例療效觀察[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2,2(12):106-107.
[7]丁永國,甄龍龍,張 騁,等.以銀質針為主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復發(fā)28例體會[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3,19(8):511-512.
[8]王福根,江億平,馮傳有,等.銀質針肌肉導熱療法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5,11(1):5-6.
[9]馮傳有,陳 華,王福根,等.熱傳導銀質針治療對股四頭肌慢性損傷兔骨骼肌白細胞介素8水平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18):98-99.
[10]宣蟄人.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421-422.
[11]安 平,沈茂榮,段朝霞,等.銀質針配合布洛芬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J].華夏醫(yī)學,2009,22(1):93-95.
R686.3
B
1003—6350(2015)20—3074—03
2014-12-10)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0.1118
陶高見。E-mail:138518246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