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是樹林中的小歌手,每到夏天,它就在樹上用力地鼓動肚子,大聲唱著“知了”歌。一聽到它的召喚,我就會加快腳步,向著屋后樹林前的那條小溪奔去。
清澈的溪水中有小魚在嬉戲,不時有小魚“啪啦”一聲躍出水面,又“撲通”一聲鉆進清涼的溪水中去。潺潺的流水中,柔柔的水草隨著水波漂動。我迫不及待地坐在樹蔭下,脫了鞋子,雙腳伸入水中,雙手不停地將溪水潑在大腿和臂上,享受那一份涼意。在陰涼的樹蔭下,我看著天空中悠悠的白云,聆聽陣陣的蟬鳴,心中有說不出的愉悅。
舅公家就在溪前,整齊的庭院、屋舍,青翠的山林和金黃耀眼的稻田,交織成一幅美麗的圖案。難怪每到暑假,家人都急忙收拾行囊趕到這里來。
來到舅公家,避開了都市嘈雜的人群和污穢的空氣,享受悠閑和寧靜。夜晚,大伙坐在庭院中乘涼,看著滿天的星星談天,稻田上吹來陣陣微風,清涼中摻雜著稻香,令人感受到田園生活的愜意。
住在鄉(xiāng)間,河水和清風驅(qū)逐了夏日的炎熱,陣陣的蟬鳴,更是自然樂章里獨特的旋律。多年來,我深深眷戀著這一段有蟬鳴為伴的鄉(xiāng)居生活。
點金石: "文章寫得很有層次感。先由蟬下筆,引出小溪,又由小溪引出溪前的舅公家,再通過對舅公家庭院及周圍景色的描寫,引出“田園生活的愜意”與“嘈雜”“污穢”的都市生活對比,從而抒發(fā)小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對都市生活的厭倦,揭示出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這樣寫不僅線索清晰,層次井然,而且引人入勝,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效果。
小作者一步步地引導著讀者,成功地把握著讀者的思想和行蹤,直到最后接近自己的目標,即小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這正是小作者構思巧妙之處:我們同他一起欣賞,一同感受,最后不由得產(chǎn)生與他相同的情感。
另外,小作者對蟬、小溪、屋舍、山林、稻田的描寫,生動、清新,充滿詩情畫意。作者善于調(diào)動讀者的視、聽、觸、味覺形象(清澈的溪水,悠悠的白云,青翠的山林,金黃耀眼的稻田;蟬鳴,小魚戲水聲,潺潺的溪水;清涼的溪水,柔柔的水草;稻香),而且多次運用疊詞(潺潺、柔柔、悠悠、陣陣、深深)使景物更加引人入勝,而且充滿了美的旋律。
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鑒。 (大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