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強,王雅穎,紀麗麗,郭 健,應知偉,宋文東*
(1.浙江海洋學院 食品與醫(yī)藥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2.浙江海洋學院 石化與能源工程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3.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2)
木糖母液[1-3]是玉米芯或蔗渣酸水解的副產物,主要有果糖、L-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通常很難被分離[4-5],雖然可以使用離子色譜法進行分離,但價格昂貴且分離效果差,限制了其在工業(yè)中的大規(guī)模使用。因此,木糖母液基本上是一種廢液。而在我國北方,因大量生產木糖而產生大量木糖母液,對其的有效利用成為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美拉德反應[6]在近幾十年來一直是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營養(yǎng)學、香料化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7-10]。因為美拉德反應是加工食品色澤和濃郁芳香的各種風味的主要來源,特別是對于一些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過程(如咖啡、可可豆的焙炒,餅干、面包的烘烤以及肉類食品的蒸煮[11-13])。另外,美拉德反應對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也有重要的影響[14-15],既可能由于消耗了食品中的營養(yǎng)成分或降低了食品的可消化性而降低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也可能因在加工過程中生成抗氧化物質而增加其營養(yǎng)價值。
現已有研究報道利用單糖為原料進行糖焦化實驗[16-18],對于傳統(tǒng)的煙草具有明顯的增香作用。但尚未有利用木糖母液為原料進行美拉德反應的相關報道。L-谷氨酸常被用作代鹽劑、營養(yǎng)增補劑、鮮味劑,廣泛應用于烹飪和食品加工中。本實驗以廢棄的木糖母液為研究對象,將其與L-谷氨酸進行美拉德反應,采用正交試驗確定最佳反應條件,并對其反應產物的揮發(fā)性成分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as cha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法進行分析測定,意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尋找到合適的工藝條件,從而解決木糖母液閑置浪費問題,為開發(fā)一種天然的食品調味劑提供理論依據。
木糖母液:山東省淄博玉豐源制糖有限公司;L-谷氨酸(生化試劑):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SHT型攪拌數顯恒溫電熱套:山東鄄城華魯電熱儀器有限公司;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美普達公司;AR124CN 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SHIMADZU QP-2010 Plus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日本島津公司。
1.3.1 主要工藝流程
木糖母液→稀釋若干倍→調節(jié)pH→控制溫度→美拉德反應→乙醚萃取揮發(fā)性物質→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檢測揮發(fā)性成分
1.3.2 美拉德反應
L-谷氨酸標準溶液的配制:準確稱取1.470 0 g的L-谷氨酸置于100 mL燒杯中,加入少量蒸餾水充分攪拌至溶解;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靜置3 min,即得1 mol/LL-谷氨酸標準溶液。
美拉德反應:準確稱取50 mL木糖母液和50 mLL-谷氨酸標準溶液,充分攪拌后,用10%NaOH調節(jié)pH值,將溶液倒入250 mL的蒸餾燒瓶中,分別在一定溫度條件下蒸餾一定時間。冷卻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波長49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
美拉德反應的程度由反應后溶液的吸光度值作為依據,以未反應的溶液作為參比溶液,測定美拉德反應后溶液在波長490 nm處的吸光度值。
1.3.3 美拉德反應產物分析
最佳工藝條件下的產物,使用SHIMADZUQP-2010Plus GC-MS進行分析,測定產物成分。
質譜條件:電離方式為電子電離(electronionization,EI)源,電離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為200 ℃;四極桿溫150 ℃;傳輸線溫度為260 ℃;質量掃描范圍35~550m/z,譜圖檢索采用Wiley9.L和Nist08.L進行檢索。
1.3.4 影響美拉德反應的單因素試驗
準確稱取50 mL木糖母液和50 mLL-谷氨酸標準溶液,充分攪拌后,用10%NaOH分別調節(jié)pH值至4、6、8、10、12;將溶液倒入250 mL的蒸餾燒瓶中,分別在90 ℃、95 ℃、100 ℃、105 ℃、110 ℃溫度下分別蒸餾1.0 h、1.5 h、2.0 h、2.5 h、3.0 h;冷卻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波長49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考察反應溫度、時間及pH值對美拉德反應的影響。
1.3.5 美拉德反應的正交試驗設計
以反映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吸光度值為考察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考察溫度、時間、pH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初步確定影響美拉德反應各因素的范圍,然后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3)正交試驗設計對反應條件進一步優(yōu)化,其因素與水平表見表1。
表1 美拉德反應條件優(yōu)化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s for Maillard re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反應溫度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見圖1。由圖1可知,當溫度在90 ℃時,美拉德反應程度較低,之后隨著反應溫度的上升,美拉德反應程度也隨之上升,當溫度達到105 ℃時,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最強,而在110 ℃時反應程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由此推斷,105 ℃為美拉德反應最適溫度,溫度過高,L-谷氨酸經過脫氨酸、脫碳酸反應,發(fā)生分解,此時美拉德反應不能有效地進行。因此,木糖母液和L-谷氨酸在105 ℃的溫度條件下反應最佳。
圖1 反應溫度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aillard reaction
反應時間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知,反應初期美拉德反應褐變程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當時間達到2.5 h時,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最強,之后木糖母液褐變程度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反應底物濃度的減少或L-谷氨酸在長時間高溫下發(fā)生分解造成的。因此,綜合香味、色差、舒適感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認為,在2.5 h時,美拉德反應的效果最佳。
圖2 反應時間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Maillard reaction
pH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知,當pH值為4時,美拉德反應的程度較低,之后隨著pH值的增加,美拉德反應程度也隨之增加,在pH值為10時,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最強,之后隨著pH的增加,反應程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美拉德反應一般隨pH的升高而加劇,酸性介質中,美拉德反應受到抑制,堿性介質中則加強。羧氨縮合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在酸性條件下,葡糖氨重排,產物較易質子化,另外,酸性時羧氨縮合產物很容易水解。羧氨縮合過程封閉了游離的氨基,反應體系pH值就下降,所以堿性條件下有利于羧氨反應。因此當pH值為10時,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最佳。
圖3 p H對美拉德反應程度的影響Fig.3 Effect p H on the Maillard reaction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試驗對美拉德反應條件進行優(yōu)化,結果與分析見表2,方差分析見表3。
由表2可知,對美拉德反應程度影響的主次關系為B>C>A,即反應時間>pH值>反應溫度。根據正交試驗得到的最佳條件為A2B3C3,即反應溫度為105 ℃,反應時間為3.0 h,pH值為12。在此最佳反應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吸光度值為1.910,說明美拉德反應褐變程度最強。
由表3可知,反應溫度、時間及pH值對結果影響均不顯著(P>0.05)。
表2 美拉德反應條件優(yōu)化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Table 2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s for Maillard reac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表3 正交試驗結果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產物通過GC-MS檢測,所得可能的揮發(fā)性成分總離子流色譜圖如圖4所示,各主要組分鑒定結果見表4。美拉德反應一般可以分成2個反應階段,3條反應路線。初級美拉德反應不引起褐色變化,也不產生食品香味。其中關鍵的一步是Amadori重排,其產物是極重要的不揮發(fā)性的香味前驅物。高級美拉德反應包括3條主要反應路線,而每條反應路線生成的中間產物及以后發(fā)生的變化都相當復雜,但最終都會產生其反應路線特征性的幾類香氣物質,目前已報道的美拉德反應產物中揮發(fā)性香味物質包括醇類、醛類、酮類、酸類、酯類、酚類、烯類、呋喃類以及吡咯、吡啶、吡嗪等氮雜環(huán)化合物。
圖4 美拉德反應產物主要揮發(fā)性成分的GC-MS總離子流色譜圖Fig.4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of main volatile contents of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by GC-MS
表4 美拉德反應產物揮發(fā)性成分分析Table 4 The main volatile contents analysis of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經GC-MS分析共鑒定出91種化合物,其中主要包括表4所列出的43種物質,這主要包括醇、酮、酸、酯及醚5大類。被檢出的成分中醋酸乙酯含量最高,占20.38%;其次是丁基異氰酸乙酸酯,占10.16%。此外還有微量的糠醛,四氫糖醇具有相同的苦杏仁香味。
從已鑒定出的結果看,反應在產生特征香氣以外,還形成了以下幾種致香物質:二丁基硫醚為青葉香氣,這香氣多用于配制蔥蒜類、花果型及果香型香精;乙酸乙酯、鈦酸二乙酯、醋酸乙酯、丁基異氰酸乙酸酯主要香氣特征是清甜的水果香氣,可以起到協(xié)調葉組配方的香氣,減少雜氣作用;此外,1,1-二乙氧基乙烷、醋酸、乙醇都具有揮發(fā)性的香味并且都是食品行業(yè)中常用的調味劑或香精。
影響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的因素多而復雜,其中pH值、反應時間、反應溫度等因素對美拉德反應的完成程度和產物的香氣有重要影響。本研究在單因素試驗的條件下,通過正交試驗,確定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溫度105 ℃、反應時間3.0 h、pH值12。最終通過對產物進行GC-MS分析以確定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產物中的致香組分,結果表明,含有的丁基異氰酸乙酸酯、醋酸、醋酸乙酯、二丁基硫醚、1,1-二乙氧基乙烷、鈦酸二乙酯等都是常用的香精和調味劑。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對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最佳工藝條件的確定以及揮發(fā)性成分的分析,最終得出木糖母液美拉德反應產物揮發(fā)性成分主要有醇,酮,酸,酯及醚五大類,其中多種揮發(fā)性物質為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為木糖母液生產一種新型的食品調味劑增加了理論依據,提供了木糖母液綜合利用的一種新思路。
[1]王玉萍.木糖母液的綜合利用[D].重慶: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07.
[2]李 祥,楊軍盛.木糖母液的綜合利用[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2(5):54-57.
[3]聶永來.木糖母液的成分分析及應用[D].濟南:山東輕工業(yè)學院碩士論文,2012.
[4]周 強.離子交換法分離純化木糖母液[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0.
[5]周 娟,黃偉紅,杜瑞峰.高壓液相色譜對木糖母液的成分分析[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0(1):223-226.
[6]周建弟,丁關海.美拉德反應及其產物對紹興酒的影響[J].中國釀造,2006,25(10):65-68.
[7]蔡文韜,夏延斌.肉類香精風味形成機理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釀造,2010,29(1):9-13.
[8]MARTINS S I F S,JONGEN W M F,VAN BOEKEL M A J S.A review of Maillard reaction in food and implication to kinetic modelling[J].Trends Food Sci Technol,2001,11(9-10):364-373.
[9]唐 斌.美拉德反應在醬油香精中的應用[J].香料香精化妝品,2002(6):39-40.
[10]張榮立.以木糖母液為原料的半乳糖醇生產工藝的研究[D].濟南:山東輕工業(yè)學院碩士論文,2012.
[11]蔡培鈿,白衛(wèi)東,錢 敏.美拉德反應在肉類香精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釀造,2009,28(5):7-10.
[12]莊名揚.白酒生產中的美拉德反應與工藝調控[J].釀酒科技,2010(4):56-58.
[13]曾穩(wěn)穩(wěn),劉玉環(huán),阮榕生,等.美拉德反應所引起的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8,29(7):477-451.
[14]項慧丹,許時嬰,王 璋.蛋白質與還原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學,2008,29(9):52-57.
[15]龔巧玲,張建友,劉書來,等.食品中的美拉德反應及其影響[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9,30(2):330-334.
[16]程傳玲,楊艷勤,宋 輝,等.果糖與羥脯氨酸美拉德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4,43(4):147-151.
[17]朱 敏.抗氧化作用的精氨酸——木糖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制備條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2,23(5):82-83.
[18]馮大炎.美拉德反應及系列香料的合成[J].食品科學,1993,1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