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紅梅 (河北省三河市特殊教育學校 065200)
淺談如何做好特殊學校學前兒童教育工作
季紅梅
(河北省三河市特殊教育學校 065200)
特殊學校的學前兒童不同于普通兒童,他們的身心有一定缺陷,性格內向、退縮、不合群,社會適應能力、交往能力弱,缺乏自信心。要想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廣大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運用特殊的教學方法。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根據特殊學前兒童的身心特點,從四方面就如何做好特殊學校學前兒童教育工作進行探究,旨在促進特殊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特殊教育 學前兒童 教育理念個別化教育 家庭教育
特殊學前兒童一般指身心有缺陷的、需要特殊對待的3~6歲兒童,他們不同于普通兒童,其身體方面有一定殘缺,心理也不健全,表現(xiàn)為不合群、內向,缺乏自信心等。這就需要教師給予他們不同于普通學前兒童的教育方式。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很多特殊學前兒童和普通學前兒童接受的教育完全相同。這樣的教育教學不能兼顧特殊學前兒童的特殊需求,也很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那么,如何做好特殊學校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呢?對此,筆者經過長期的思考和實踐,提出了幾點策略與方法,旨在讓特殊學前兒童在最少限制的教育環(huán)境下更好地學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
每一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特殊學前兒童也不例外,他們雖在身心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并不代表沒有受教育的權利,相反,更需要社會的關注、教師的關愛。這一思想已經普遍被世界各國所接受。我國特殊學前兒童的早期教育開展的比較晚,能夠有機會到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幼兒一起接受教育的特殊學前兒童屈指可數(shù)。如此之多的學齡前特殊幼兒需要如何安置,才能使他們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呢?這就離不開學前特殊教育。為此,我們應重視學前特殊教育,樹立學前教育新理念。具體來說,教師要樹立以特殊學前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特殊學前兒童雖然身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并不相同,如有的聽力有問題,表現(xiàn)為內向、不合群,有的肢體方面有問題,表現(xiàn)為退縮,缺乏自信心,教師需要掌握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認識到特殊學前兒童的特殊性,了解他們的需要,從他們的需求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以促進特殊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
特殊學前兒童與普通學前兒童相比,他們的身體存在一定殘缺,心理方面有些缺陷,對他們進行教育難度更大,更為復雜、艱巨。這就給特殊教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yè)素質??梢哉f,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整個特殊教育的質量。具體而言,特殊教育教師應具備三方面的素質。一是知識要素。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是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基石。除了掌握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外,特殊教育教師還要掌握掌握特殊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相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熟悉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和基本理論,為特殊學前兒童爭取更多的權利和福利。二是能力要素。特殊學前兒童主要指有智障、視障、聽障、肢體障礙及語言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癥等類型的幼兒,對他們進行教育,特殊教育教師除了要具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外,也要具有相關的康復訓練技能,能夠根據不同的特殊學前兒童選擇不同的教育康復訓練模式,以滿足不同類型特殊學前兒童的康復需求。三是人格要素。特殊教育教師除了應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身體素質之外,還應具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將對特殊學前兒童的關愛細化到實際行動來中,真正做到理解、尊重他們,把師德落到實處。作為特殊教育教師,我們一定要加強上述三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不斷學習、培訓,以促進自身專業(yè)化成長,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滿足特殊學前兒童的不同需求。
特殊學前兒童具有特殊性,他們存在一定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其障礙類型、程度、伴隨的心理特點和家庭情況等不同,要想確保對他們的教育有效,我們有必要實施個別化教育。為了保障個別教育計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個別教育計劃的制定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制定的全過程應當具有科學性。如在分析、鑒定視覺、聽覺有障礙的兒童的基本情況時,我們應借助一定的量表,對其進行嚴格的測試,以準確掌握他們的視覺、聽覺障礙的程度。二是發(fā)展性原則。個別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的目的是滿足特殊學前兒童的特殊需要,促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不能消極地拘泥于兒童現(xiàn)有的障礙,單純地考慮減少教育內容、降低難度、放慢進度,而應當參照健全兒童發(fā)展序列,對特殊學前兒童提出要求,包括最終水平、先后次序、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以盡可能地促使他們發(fā)揮最大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三是可行性原則。在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時,我們應明確其可行性,考慮教育工作的時間、精力、能力的實際情況,且方案內容應符合特殊學前兒童的水平,以保證計劃得以貫徹和實施。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特殊學前兒童的各種康復訓練主要是在家庭中進行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無疑對他們的影響巨大,這就給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許多家長對此缺乏一定的認識和專業(yè)知識,以至于影響了特殊學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好特殊學前兒童家長的引導與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讓他們不僅在思想上認可、接受幼兒的特殊情況,而且在行動上積極支持、配合,參與教育計劃。具體來說,可通過特殊幼兒親子個別訓練、親子小組訓練、親子融合集體活動等既可獨立訓練又能相互銜接的親子活動方式,幫助家長掌握與特殊幼兒溝通的科學教育方式。
總之,特殊學校學前兒童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上下求索,為特殊學前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享受平等、尊重的教育而努力。
[1]張果萍.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3(18).
[2]周兢,程曉樵.論學前教育機構中的特殊兒童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1995(3).
[3]談秀菁.加快發(fā)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0(4).
[4]李鑫宇.有關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意義及問題的探討[J].才智,2011(22).
[5]馮曉華.淺談發(fā)展農村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農業(yè),2011(7).
[6]周逸君.學前特殊教育的教學原則和有效策略[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1(3).
(責編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