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然 (河北省南和縣實驗中學 054400)
淺談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肖 然
(河北省南和縣實驗中學 054400)
初中政治新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提出一條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边@為我們的教學實踐指出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即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思想品質,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默F(xiàn)代化人才。那么,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呢?本文對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行淺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 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情境 生活實例 課外擴展社會活動
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知識或現(xiàn)象入手,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初中思想政治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有利于教師從學生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或耳熟能詳?shù)墓适氯胧謩?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師要利用思想政治學科的這個特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讓思想政治學習成為幫助學生鑒別是非、輔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理論。比如,在學習《隱私和隱私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人談類似的內容——某某以前因為犯盜竊罪進過監(jiān)獄,咱們可要提防著他;某某家里做生意可賺錢了,據(jù)說他家產數(shù)百萬;咱們鄰居某某結婚好幾年了都沒有孩子,聽說他妻子有不育癥……同學們,類似的談話內容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你覺得這樣談論別人正確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隱私和隱私權》?!边@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本、學習相關知識的欲望,并引發(fā)學生對自身和生活現(xiàn)象的思考:我的日常行為符合思想政治要求嗎?人們司空見慣的言行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嗎?我們該如何去把握關心別人和窺探隱私的“度”呢?可見,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得當能讓思想政治教學很自然地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成為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與人正確相處的指南。
新編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與學生成長需要聯(lián)系緊密,尤其是初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很多都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煩惱而設計的。教師不必照本宣科地讓學生機械學習、理解和記憶,而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作為教學實例進行分析,讓學生獲得應對成長過程中挑戰(zhàn)的技能和本領。進入初中以后,由于課程的增加、學習內容的增多、教師授課方式的改變,部分學生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跟不上初中生活的節(jié)奏,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甚至引發(fā)消極情緒。在學習《學習新天地》這一課時,教師要大膽整合學習內容,打破課本編排的限制,讓學生談談自己進入初中以后的學習狀況,坦誠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然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并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之后,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展示各自的學習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同時,也獲得了解決學習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種以學習、生活實例為載體的教學方式能最大程度煥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并引導學生掌握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思想政治學習對自己學習、成長的幫助。
思想政治課本的編排以理論為主,輔以簡單的小故事和生活情境,學習內容難免顯得單薄。但是,教師如果能夠潛心研讀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簡單的理論闡述涵蓋了學生生活的豐富內容,如《難報三春暉》主要闡述子女應該孝敬父母的道理,數(shù)個板塊的講述都較為概括,卻涵蓋了孝敬父母的方方面面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適當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學會準確、客觀、理性地理解“孝敬父母”的含義。教師可以從父母與祖父母有矛盾的家庭入手,讓學生首先思考:祖父母為父親付出多少,對父母提出了哪些要求?他們的付出和索取哪個多、哪個少?父母是如何看待祖父母的付出和索取的?之后,教師可以進而引導學生分析造成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造成矛盾的主要因素。并討論作為晚輩該如何客觀對待長輩之間的矛盾,如何進行適當調節(jié)。一些列的拓展讓學習內容不再空洞,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適度的課外擴展既可以讓思想政治學習變得更具現(xiàn)實意義,成為學生思考人生、認識世界的有力依托,又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探究中提高對理論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究,學生一般僅僅是停留在對問題的理性認識和分析的層面上,缺乏直觀的感受,這會讓思想政治學習顯得過于“紙上談兵”。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據(jù),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從學科的視角去觀察社會、認識人生,促使知識的內化和提升。如針對中學生處于叛逆期與家長產生對抗情緒、抱怨家長對自己關心理解不夠的現(xiàn)實,教師可利用星期天組織一次“看看家長如何工作”的社會活動,讓學生分組到班級內不同職業(yè)的家長的工作場所去觀察、走訪,體驗家長工作的艱辛。當學生看到從事超市理貨員的家長在不停搬貨、上貨、擦拭貨架和商品,并要回答顧客的詢問,沒有片刻停歇的工作場景時,學生不禁會思考:父母工作這么辛苦,自己對父母有多少關心呢?學生通過切實感受父母為生活付出的艱辛和賺錢的不容易,對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也進一步理解了父母催促自己學習背后的深層用意。
通過這種社會活動得來的感受和知識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化和提升,它不但能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還能起到促進學生成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責編 喬召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