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春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三閘中心學校 734000)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劉永春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三閘中心學校 734000)
把教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超課時中解放出來,讓教師輕松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畢生都在追求的目標。構建數學高效課堂,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
觀念 反思 生活 習慣
課堂教學是師生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畢生都在研究的課題,即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優(yōu)化。那么,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這就是說,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習興趣;要消除教師“滿堂灌”“填充式”的教學方式,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闭n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互動過程,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而且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會出現什么問題、思路的走向會是怎樣的、怎樣學才是最有效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一主線,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不光要充分了解教材的設計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還需要了解社會環(huán)境,了解在數學中所涉及的其他學科的知識等。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學活動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序、合理、高效地展開。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我都要讓學生都保持極大的熱情,保證整節(jié)課都有收有放、有講有練、張弛有度、興趣盎然。最后,對教材的處理還要體現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應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學,我發(fā)現自己在很多情況下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都還不夠,這樣就影響了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反過來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情感高于技法》一文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分析一下自己的某些作品,自己認為較為滿意的,總是傾注了我的情感,傾注了我對許多和我有過同樣生活道路的人們的情感。”如果我們把一堂課比做一部作品的話,那么一堂成功的課也必然傾注著教師的全部情感。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教師能否奏效的關鍵。教師與學生親切的交談,可以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有聲語言外,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傳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態(tài)語,其也是情感交流極其重要的渠道。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實施后,教師轉變了教學觀、課堂觀、學生觀,把小組合作學習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契機,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表達和傾聽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扮演好小組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角色。自主探究的成功,是學生學習的目標,也是推動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時候,要注意教給他們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嘗試解決新問題,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習慣成就未來,習慣成就人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具有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高效性。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該注意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傳授;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去積累,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培養(yǎng)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人才。
評價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就要看其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認知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在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不僅要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還要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
[1]張偉.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1(11).
[2]尚向琴.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25).
[3]杜連彪.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校課堂”[J].文理導航,2013(2).
[4]安玉梅.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中的點滴嘗試[J].課外閱讀,2012(22).
[5]王晶.淺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寫算,2014(46).
[6]羅凌晨.自主·合作·探究——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措施[J].新課程,2013(8).
(責編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