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峰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三閘中心學校 734000)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龔永峰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三閘中心學校 734000)
教師的天職首先是育人,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才是教書,即傳授知識。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廣大一線教師一直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教書容易育人難。對于一個學生來說,要想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并不是一件難事,但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他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改變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則是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所以,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教育階段,廣大教師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應滲透德育。
農村 語文教學 滲透 思想教育
目前,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全面轉軌的非常時期,經濟與社會基礎的變更必然會影響處于轉型期人們的心理,同時受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的滲透的影響,家長、學生及教師都會出現種種心理問題。受其影響,學生常常沒有追求,沒有理想,不求上進,時常會出現一些不道德行為。
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道德素質普遍偏低,教師和家長也無力應對。有時教師和家長迫于種種社會壓力,只抓學生成績,忽視學生德育,使學生的道德素質雪上加霜。所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和家長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尤其是農村的一線教師,必須將德育滲透于一切教學活動和所有學科教學之中。那么,怎樣才能更有效地把德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呢?以下本人將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漢字中一些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等的字形、字義本身就具有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價值。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引用一些可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字音、字義的事物、現象、故事、典故等,如果能夠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這些思想教育因素的作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中要認識2500個常用漢字,因此教師可以在識字、寫字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結構特點巧妙地滲透德育。比如,通過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對字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從而建立起字形結構同做人處事之間的相互關系,最終將識字、寫字教學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受到尊重他人、文明禮貌、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以“乳”字為例,我是這樣給學生講解它的來歷的。先告訴學生在甲骨文中“乳”是手抱嬰兒哺育的形象,然后再啟發(fā)學生將此拓展到各位媽媽哺育孩子的辛勞上。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記住了“乳”字的寫法、意義,還加強了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又如,在教學生學習“打”字時,我和學生共同分析了這個字的字形。然后問他們:“你們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能組詞嗎?”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組了“打架、打人、打罵”等詞語。我聽了之后,先表揚了這幾個學生積極主動的發(fā)言,然后問:“同學們,我們能隨便打架、打人、打罵嗎?”大家齊聲回答:“不能。”我說:“對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隨便打架、打人、打罵。那你們還能組成其它有表示“打”這個動作的詞語嗎?”在我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很快組成了“打水”“打球” “打魚”等詞語。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一些文學品位極高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好作品,充分體現了文以載道、道以文益的原則。但一些小學語文課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意圖卻比較含蓄,并沒有采取直接表達的方式。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時候,要認真鉆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意圖,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使學生逐步受到教材思想的感染和熏陶,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并在無意中受到德育。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我先運用多媒體播放了邱少云被烈火燒身的片段,學生安安靜靜地看,不少人悄悄地擦眼淚。短片結束后,學生問:“老師,被燒的人為什么不懂得跳出來呢?”“他為什么不想辦法自救?”“他為什么一動不動?”還有的學生憤憤地說:“那個人為什么那么傻?”此時,學生的心已被緊緊抓住,他們的情感完全融入到錄像情境中,恨不得親自到現場去救那個人??梢?,他們的道德情感已被極度激發(fā),但對于他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導他們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最后,學生明白了邱少云只要跳出來,是完全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他之所以能夠忍受巨痛,一動不動,直到最后一刻,是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由此,學生深刻體會到了邱少云那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和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寧死不屈的高尚品德。進一步深思,學生就能領會到這是源于邱少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極度仇恨。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不用費太多的口舌,就使學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洗禮,德育滲透非常自然,恰到好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我們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卓有成效地滲透德育。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讓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無聲地深入學生的心田。
[1]陳梅.撥動語文教學的生命之弦——淺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3).
[2]周波.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8(4).
[3]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07(9).
[4]李興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種方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8).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