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維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中心小學 744300)
淺談實現(xiàn)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
王 維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中心小學 744300)
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效的課堂教學是廣大教師追求的目標。在這一形勢下,探索教學的有效途徑十分迫切與必要。本文從深入解讀文本、科學設計問題、注重多元評價、加強課后反思四方面探討實現(xiàn)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望與廣大同仁共勉。
高效途徑 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不論從知識點的掌握上,還是從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材編者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數學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取了大量具有特定數學信息的現(xiàn)實背景,精心編寫了這套教材。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認真分析、研究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所蘊含的教學理念,以達到對“文本”由橫向到縱向的總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根據自己所需的數學教學資源,合理取舍不適合當時、當地的教學情境,真正確立起“教什么”“怎么教”,從而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流程,真正體現(xiàn)對教材的“活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正確、到位地解讀文本,靈活、應變地活用教材。這樣,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攻破教學重難點,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辟而變得精彩紛呈,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數學課程是以思維訓練為主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不只是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對課堂提問和習題的設計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實現(xiàn)有意義的思維訓練,即設計的問題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上升到適當的高度,或設計的問題背后隱藏著新的知識點,便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思考。
首先,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要求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這類開放性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防止他們形成思維定勢;能營造寬闊的教學空間,感悟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能讓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邏輯思想去得出結論,把數學知識的價值揭示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解決能力的層次性問題。所提的問題,對優(yōu)等生可合理“提高”,對普通生可逐步“升級”,對后進生可適當“降級”,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yǎng),滿足胃口。同時,還要不拘泥于書本,大膽對教材中所安排的習題順序進行調整,或者改變題目。如此一來,必然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再次,要設計有利于課堂“生成”的問題,即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從學生容易發(fā)生錯誤和經常發(fā)生錯誤的地方入手,有意讓學生出錯,然后再組織學生探討、辨析,找出錯誤的原因,歸納防錯的措施,在不斷產生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加強理解。這樣的問題設計和探究過程,既有利于鞏固數學知識,又節(jié)約了時間,擴大了課堂容量,真正達到了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課堂評價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要發(fā)現(xiàn)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因此教學評價這一行為應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多少年來,“賞識”評價已成為評價的主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激勵性語言能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的心靈,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欲望,增強探索動力。對學困生來說,激勵評價更能夠避免他們的尷尬,維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但為了避免重復雷同的表揚充斥課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外,還應該用“體態(tài)語言”去激勵學生,如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親切的握手、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這一系列表現(xiàn)都能在師生之間傳達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情感,對學生是一種莫大的精神獎勵,在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去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反思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滿足于獲得的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教學水平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痹谛抡n程改革形勢下,作為一線的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反思,不斷吸取教訓,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敖虒W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想想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師生“共鳴”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課堂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方法上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等,對這些可供以后教學時參考的經驗做好記錄,可以起到進一步完善教學的功效。另外,教師還要再審視課堂教學中的“敗筆”之處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導入的設計是否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導學流程的設計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否適時適度;知識點的掌握上有哪些疏漏等。通過對它們的歸類梳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次設計”的新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導以后的教學。
其次,反思也要跳出自己的課堂。要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在觀摩中,將他們的課堂和自己的課堂加以對照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探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并與他們進行交流研討,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提升自己。只有在教學中多多反思,總結、發(fā)揚成功經驗,改正、彌補缺點與不足,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課課精彩,堂堂高效。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業(yè)務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業(yè)務水平,勇于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責編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