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強 徐蘭
摘 要 介紹了簡易食物熱量測定儀改進的背景、思路、過程及改進后的優(yōu)點。
關鍵詞 食物熱量測定儀 改進 熱價 熱價提高率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活動是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教材中一個重要探究實驗。實驗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簡易食物熱量測定儀雖然使用方便,能定量測出不同食物樣品的熱價,效果較好。但不盡完美,如:(1) 樣品燃燒時,鐵質(zhì)的筒體溫度較高,燙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2) 部分熱量散失,誤差較大。此實驗的關鍵是最大限度減少熱量散失,降低實驗誤差。為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改進裝置的設想,并對裝置進行了改進。
1 設計原理
紙質(zhì)、木質(zhì)材料傳熱性低于鐵質(zhì)材料。
2 裝置改進的設計思路
① 保留原裝置的優(yōu)點;
② 降低能量的散失,提高食物熱量的利用率,減少實驗誤差;
③ 消除安全隱患;
④ 便于自制推廣。
3 裝置改進設計
(1) 裝置設計。
① 改進后的裝置外觀、規(guī)格與原裝置相似;
② 紙質(zhì)材料、木質(zhì)材料替代鐵質(zhì)材料;
(2) 制作材料、用具。
① 制作材料:
直徑10~13 cm×高13~15 cm的紙質(zhì)筒罐1個(如廢棄的茶葉紙質(zhì)筒罐、油漆紙質(zhì)筒罐或其他高級禮品紙質(zhì)筒罐)。直徑0.2~0.3 cm、長20 cm小竹簽2根(或廢棄的竹筷、一次性筷子),細鐵絲少許、50 mL試管1支、試管塞1個、溫度計1支、橡膠塞1個。
② 用具:
夾鉗、尺子、鉛筆、紙片、剪刀、小刀、水泥鐵釘、小鐵錘、平口起子。
4 裝置制作、組裝
(1) 制作。
① 去掉罐底;② 在罐蓋中央位置制作一個直徑為3 cm的圓孔,罐蓋邊緣制作適量直徑為0.3 cm的通氣小孔;③ 在距罐頂部2 cm以下部位制作一個長軸為9 cm、短軸為4.5 cm的長橢圓形窗口;④ 在罐內(nèi)距頂部5 cm正對長橢圓形窗口位置制作寬5 cm的樣品支架(由2根小竹簽制作而成);⑤ 在罐內(nèi)試距管架下方3.5 cm位置制作一個6 cm×4 cm的懸空樣品架;⑥ 制作一個筒體塞,中央插入試管;⑦ 制作一個試管塞,中央制作插入溫度計。
(2) 模型組裝(圖1)。
①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塞,試管塞插入試管,試管插入罐蓋塞,罐蓋塞插入罐蓋中央的小孔;② 在筒體上裝上樣品支架;③ 樣品支架上裝上懸空樣品架;④ 合上罐蓋。
5 裝置改進前、后實驗數(shù)據(jù)對照
(1) 對照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1)
食物樣品熱量計算公式:食物樣品熱量=(水的體積×水體溫差×4.187焦耳)。
食物樣品熱價計算公式:食物樣品熱價=(水的體積×水體溫差×4.187焦耳)÷樣品質(zhì)量。
食物樣品熱價提高率計算公式:〔(改進后熱價-改進前熱價)/改進前熱價〕×100%。
(2) 對照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① 實驗數(shù)據(jù)對照:
改進前,花生熱價:5.359 kJ,核桃熱價:5.611kJ;改進后,花生熱價:8.484 kJ,核桃熱價:8.095 kJ。
② 改進后熱價提高率:
花生:〔(8.484 kJ-5.359 kJ)/5.359 kJ〕×100%=58.31%;
核桃:〔(8.095 kJ-5.611 kJ)/5.611 kJ〕×100%=44.27%。
(3) 對照實驗結論。
通過對改進前、后裝置對照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改進后的實驗裝置能提高食物樣品利用率,提高熱價,降低熱量散失、減少實驗誤差。
7 裝置改進后的優(yōu)點
(1) 保留了原裝置的優(yōu)點。
(2) 消除了安全隱患。
裝置改進前,主體為鐵質(zhì)材料,導熱性強,實驗結束時,裝置筒體上部溫度較高,燙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裝置改進后,主體為紙質(zhì)材料,實驗結束時,筒體溫度接近常溫,不燙手,消除了實驗中的安全隱患,提高了食物熱量的利用率。
(3) 紙質(zhì)材料(裝置主體)、木質(zhì)材料(裝置樣品支架)替代鐵質(zhì)材料,絕熱性能好,熱量散失少,提高了食物熱量的利用率,降低實驗誤差。
(4) 制作簡單、方便,易于自制推廣。
改進前的裝置,主體為鐵質(zhì)材料,制作時需使用切割機、電鉆等大型電動工具,自制較為困難,不利于推廣應用;改進后的實驗裝置,主體材料為紙質(zhì)、木質(zhì)材料,制作工具簡單,易于自制加工,便于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徐永強,徐燏.“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活動”裝置的設計制作[J],生物學通報,2012(10):P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