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翻譯藹覃、愛羅先珂童話因緣探討"/>
王家平,徐水芳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048)
作為心靈相遇媒介的童話
——魯迅翻譯藹覃、愛羅先珂童話因緣探討
王家平,徐水芳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048)
魯迅、望·藹覃、愛羅先珂分別屬于三個不同的國度,卻因童話發(fā)生交集,產(chǎn)生精神的共鳴。他們同屬19世紀后期出生的人,擁有相似的人生困境,懷著同樣悲天憫人的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在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象征的童話中,完成他們對生命本真狀態(tài)、理想生存形式等嚴肅問題的思考和對復雜生命審美的追問,提出一種崇尚童真、自然、野性的詩性文化品格和文明追求。
童話;精神共鳴;詩性
從地理上看,魯迅、望·藹覃、愛羅先珂,分別屬于中國、荷蘭、俄羅斯三個國度,一開始他們之間并無交集,但這三位作家的心靈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童話成為他們精神相遇的媒介,并使得他們走進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
綜觀他們的一生,人生際遇的些許相似,甚至交集,使得他們更容易走進彼此的精神世界,體驗相似的純美夢境和愛欲流轉(zhuǎn)。魯迅和望·藹覃都屬19世紀后期出生的人,和魯迅在從文之前的身份相似,望·藹覃也是醫(yī)生,并且后來還成為了荷蘭著名的心理醫(yī)生。1860年他出生在哈來謨一個富裕的家庭,這使他在從事醫(yī)學的同時能研習文學。在大學時代,他已經(jīng)在戲劇上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其中兩部曾在亞摩斯達登和洛泰登的劇場公演。1885年,他與克羅斯、費爾韋共同創(chuàng)辦了《新向?qū)А?,從《小約翰》原譯本保羅·賚赫的序中可知,這《新向?qū)А肥且环N戰(zhàn)斗和革命的機關(guān),是為了反對舊文學的瑣屑和陳腐,為新理想而開辟出道路來的期刊,而其中的精神領(lǐng)袖人物即是望·藹覃。在《新向?qū)А飞?,他先后發(fā)表過長詩《愛倫·苦痛之歌》,詩劇《弟兄們》,長篇小說《死之深淵》以及后來被魯迅翻譯的《小約翰》。作為醫(yī)生,波勒·兌·蒙德在《拂來特力克·望·藹覃》這篇論文中這樣寫道:“望藹覃,……他不僅是最大的我們的現(xiàn)存的詩人之一,也是最良善,最高超的人。……的確,雖然他從來不索報酬,而他醫(yī)治他的病者,撫養(yǎng)衰老者,無告者,……充當醫(yī)生,他也是屬于第一等……”[1]①波勒·兌·蒙德(P.de Mont,1857—1931)通譯波爾·德·蒙特,比利時詩人、評論家。著有《洛勒萊》、《飛蝶》、《夏天的火焰》等詩集。。從蒙德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了解望·藹覃善良和令人尊敬的一面。
而作為詩人,我們同樣能從那些評論者的文章中看出他的優(yōu)秀。在茀壘斯版的《小約翰》的序中這樣寫道:“《小約翰》的發(fā)表,在一八八五年,便將他置身于荷蘭詩人的最前列了?!惨允闱樵娙孙@,在荷蘭迄今所達到的抒情詩里,他的詩也可以算是最好的?!盵2]波勒·兌·蒙德也說:“在新傾向的詩人們……那拂來特力克望藹覃,那詩醫(yī),確是最出名的,最被愛的,而且還是許多許多的讀者……而他觸動,他引誘,借著他的可愛的簡明,借著理想的清晰,借著兒童般的神思,還聯(lián)結(jié)著思想的許多卓拔的深?!盵1]詩醫(yī)一詞多少可見望·藹覃詩性的氣質(zhì)。在離開《新向?qū)А分螅ぬ@覃與苦難的人們同甘共苦,建立了一個共產(chǎn)主義公社,照美國作家梭羅的隱居地沃爾登湖命名為“沃爾登”,但結(jié)果失敗了??v觀望·藹覃一生,無論是作為醫(yī)生還是作家,在20世紀的荷蘭他都是杰出的。
另一位童話作家愛羅先珂(1889-1952),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農(nóng)人家庭,因幼時患麻疹而失明,后來在莫斯科一個盲童學校讀書,懷著對世界主義的大愛學習世界語。從1914年離開俄國開始,他先后在暹羅、緬甸、印度、日本等國家漂泊,宣揚“世界主義”,并用日語和世界語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以其帶著理想和夢幻的童話、散文而被東方讀者熟知。例如《狹的籠》、《雕的心》等童話,童話劇《桃色的云》以及散文《枯葉雜記》、《為跌下而造的塔》等。
愛羅先珂是浪漫的,他有著與生俱來的詩人氣質(zhì)。日本作家江口渙寫的《憶愛羅先珂華西理君》中是這樣描述的:“波紋的一直垂到肩頭的亞麻色的頭發(fā),婦女似的臉,緊閉的兩邊的眼睛,淡色的短衣和綴著大的銅片的寬闊的皮帶,還有始終將頭微微偏右的那態(tài)度,以及從這全體上自然流露出來的誠然像是藝術(shù)家的豐韻,都在我的心上,滲進了不可言喻的溫暖的一種東西去了。尤其是,火一般熱的握手,抒情詩的發(fā)響的幽靜的那聲音,便分明的說明了他是一個怎樣的激烈的熱情的所有者和美的夢幻的懷抱者?!盵3]120
魯迅最早關(guān)注到他是在1921年,他在《墳·雜憶》中寫道:“愛羅先珂君在日本被驅(qū)逐之前,我并不知道他的姓名。直到已經(jīng)被放逐,這才看起他的作品來;所以直到那迫辱放逐的情形來,是由于登在《讀賣新聞》上的一篇江口渙氏的文字。于是將這譯出,還譯他的童話,還譯他的劇本《桃色的云》……”[4]。1921年,由于愛羅先珂參加日本社會主義運動,被日本政府以思想罪名驅(qū)逐出境,一路輾轉(zhuǎn),于1922年2月來到中國,隨后受蔡元培之邀在北京大學教授世界語,寄居在周氏兄弟的八道灣家里,此時,魯迅與他才正式見面了。
愛羅先珂、魯迅、周作人他們用日語交流,周氏兄弟不時地陪伴愛羅先珂到各處發(fā)表詩一般的演說并作譯述,他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從《新青年》、《晨報副刊》到《覺悟》(副刊),從《婦女評論》、《小說月報》到《東方雜志》,幾乎新文化運動的所有媒介都反復地刊登他的作品和消息。這個盲詩人不僅外表浪漫,他的演講更是具有濃濃的詩情,江口渙就曾贊美過他的演講“那時候他的演說,實在是一曲音樂,一篇詩。帶著歐洲人一般腔調(diào)的日本話和歐洲人一般的句法,得了從他心坎中涌出的熱情和響得很美的調(diào)子的幫助,將聽眾完全吸引過去了?!盵3]121在八道灣的日子里,是周氏兄弟非常愉快、其樂融融的時光,周作人在《澤瀉集·愛羅先珂君》里對他剛到八道灣居住的情景有所記載:“愛羅君寄住在我們家里,兩方面都很是隨便,覺得沒有什么窒礙的地方。我們既不把他做賓客看待,他也很自然的和我們相處。過了幾時,不知怎的學會侄兒們的稱呼,差不多自居于小孩子的輩分了?!盵5]周作人在另外一篇文中又回憶說:“魯迅尤和他熟習,往往長談至夜半,嘗戲評之曰‘愛羅君這搗亂派’。因為他熱愛自由解放,喜趕熱鬧,無論有集會,都愿意參加,并且愛聽青年們熱心的辯論,雖然他是聽不懂?!盵6]有時兩人熱談時,魯迅甚至忽視了旁人,如吳克剛就曾抱怨魯迅的“冷漠”[7]。而魯迅寫的《鴨的喜劇》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據(jù),記下了他們彼此之間深厚的情誼。
魯迅在這位盲詩人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閃光點。魯迅一方面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對愛羅先珂主張解放自由、歌吟愛與美,在困境中依然保有敏感而熾熱的博愛之心與激越深沉的抗爭精神而深深敬佩。作為20世紀初為療救被黑暗與愚昧充斥的中國而發(fā)出吶喊的人,魯迅在愛羅先珂身上找到了深深的共鳴,先后翻譯了《狹的籠》、《魚的悲哀》、《愛字的瘡》、《時光老人》等童話,不僅是翻譯作品,查看魯迅的日記,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關(guān)于愛羅先珂的記載。例如:
夜得沈雁冰信并愛羅先珂文稿一束。(1921年12月1日)[8]450
復至高師校聽愛羅先珂君演說。[8]458
愛羅先珂君回國去。(1923年4月16日)[8]466
夜譯E君稿一篇訖(1923年4月21日)[8]466等。
總之,愛羅先珂是魯迅翻譯最多且保持深厚友誼的作家①中國翻譯愛羅先珂作品的還有胡愈之、汪馥泉等。,愛羅先珂火一般熱情的理想與詩般幽靜的聲音同樣懷抱了魯迅。在20世紀的初期,他們產(chǎn)生了交集,擁有共同的目的:療救青年,挽救國家命運,思考人生的走向,探究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這一點上,他們擁有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與精神困境。
除了相似的人生境遇外,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不謀而合的情感與精神氣質(zhì)。望·藹覃的本職是一位醫(yī)生,是一個精神分析學家,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擁有敏捷地捕捉這個世界變化的能力,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自由困惑的氣氛以及人生存在、生命追尋的意義做了相關(guān)的思考?!缎〖s翰》中望·藹覃精神的荒蕪之感無處不在,在高而遠的天空中和寬而廣的山崗上,世事紛雜,小約翰離家的流浪使他精神世界的寂寞開始滋長。
而愛羅先珂,一個對醫(yī)學和生物有著天然熱情和敏感的盲詩人,他更能敏銳地感受事物的細微變化,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便流露出了一種時代的悲傷感和寂寞的情感。剛到北京不久就感受到了北京這座古老的城市在文化精神上的沉寂,對周氏兄弟訴苦:“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式的寂寞呀!”[9]《時光老人》寫了來到北京時的那種沒有對話的孤獨。周作人對愛羅先珂當時在北大教授世界語課的情形作過回憶:“他來教世界語,用世界語講演過幾次俄國文學,想鼓舞青年們爭自由的興趣,可是不相干,這反響極其微弱,……”[10]。世界語學者王魯彥在回憶散文中也說:“住在北京城里,只是整天的吃灰吃沙,縱使有鮮花一般的靈魂的人也得憔悴了。”[11]
而魯迅也在《鴨的喜劇》里專門描述了愛羅先珂的寂寞,這種沙一般寂寞的感受魯迅是熟悉的,“是的,沙漠在這里。沒有花,沒有詩,沒有光,沒有熱。沒有藝術(shù),而且沒有趣味,而且至于沒有好奇心。沉重的沙……”[9]403。在《鴨的喜劇》之后兩個月所作的《吶喊·自序》也有很好的寫照:“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于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12]。魯迅透露了根植在意識深層的寂寞情結(jié),吶喊消弭于虛空的無奈、新文化陣營的分化、艱難的思想蛻變等等人生困境,他“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里嗥叫,慘傷里夾著憤怒和悲哀。”[13]
孫郁也在《魯迅書影錄》中對他翻譯愛羅先珂的《童話集》有這樣的論述:“魯迅在譯書時,用自己灰色的體驗,重染了愛羅先珂的感傷,好像那文體間,有呼應的東西在?!雹趨⒁妼O郁:《從魯迅到梁實秋的歷史輪回》,http://bbs.tianya.cn/post-free-1657389-1.shtml這種在內(nèi)質(zhì)上一脈相承的感受如寂寞的冷夜的光,無窮深遠的廣大的夜一般,跨越了國界,在兩個弱小的身軀中蔓延。他們都是那個時代具有特殊稟氣的貓,被認為患了重度狂想癥,寂寞地存在于人群中,用銳利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的荒誕。這里對他們相似的寂寞之感不再予以詳細的分析,而重點在于發(fā)現(xiàn)他們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詩性的情感,一種詩性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我們知道魯迅是嚴肅的,他怒目金剛式的批判實則是想引起療救者的注意,但是其實他也是詩性的睿智的,我們可以通過他翻譯的童話了解他內(nèi)心一種與現(xiàn)實社會的渾濁恰成對比的簡單與天真,熱愛花草,熱愛自然;一種近憂與遠慮并存于頭腦中的睿智,思考詩性地生存。江口渙談到愛羅先珂時說:“愛羅先珂君是詩人,是音樂家,而同時又是童話的作者。他所住的世界是美的未來的國,是烏托邦,是自由鄉(xiāng),是近于童話的詩的世界?!盵3]122同樣魯迅談到愛羅先珂童話他說:“通觀全體,他于政治經(jīng)濟是沒有興趣的,也并不藏著什么危險思想的氣味;他只有著一個幼稚的,然而優(yōu)美的純潔的心,人間的疆界也不能限制他的夢幻,……我掩卷之后,深深感謝人類中有這樣的不失赤子之心的人與著作。”[14]
愛羅先珂作品中各類粉紅的、灰紫的夢,暗淡無光的地下與曠亮高遠的天空,讓魯迅有一種游弋于夢幻中的快意?!洞阂沟膲簟分谢鹞灐⒔痿~為著對方“親愛者的自由”[15],不惜犧牲自己美麗的東西乃至獻出生命,將一種帶著崇高性質(zhì)的死亡描寫得優(yōu)美動人,頗有烏托邦式的浪漫,文章詩般輕靈的意境展露了一顆天真可愛的“童心”,歌頌了一種兒童式超功利的愛與美的結(jié)合,難怪魯迅說:“卻令人覺得他實在只有非常平和而且寬大,近于調(diào)和的思想”[16]。而這種比仁慈和善良更為豐富、深沉、巨大的情感,這種“大愛之心”在《魚的悲哀》和《桃色的云》中更為集中地得到了體現(xiàn)?!遏~的悲哀》中愛羅先珂不惜筆墨多處寫了他關(guān)于心中充滿大愛的理想世界的勾畫“那個國土里是有著又大又美的池,毫沒有冬天那樣的冷,什么時候都是春天似的溫和的”[17],“在那個國土里,沒有缺少糧食的事,沒有寒冷的事,也沒有不順手的事?!盵17]462。而《桃色的云》更是一部夾雜著無量悲苦和大的善美的童話劇,愛羅先珂讓各種弱小的動物參與了整個劇本,以土撥鼠、春子和桃色的云為代表的弱小生命沒有拘泥于自身痛苦的呻吟,卻在風雪的呼號、花卉的議論與蟲鳥的歌舞搖曳中,盡情展開與冬的戰(zhàn)斗,要把那光的、愛的“虹的國”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
而望·藹覃的《小約翰》則更加豐富深遠,“這故事的開演,至少是大部分,乃在幻惑之鄉(xiāng),那地方是花卉和草,禽鳥和昆蟲,都作為有思想的東西,互相談話,而且和各種神奇的生物往還,這些生物是全不屬于精神世界,也全不屬于可死者的,并且主宰著一種現(xiàn)時雖是極優(yōu)越,極偉大者也難于企及的力量和學問?!盵1]106藹覃通過童話編織了一個個簡單純美的夢,并在這些童話中融入了人生體驗,每一個故事都是人生的一個象征,一個詩意的濃縮,是成人用稚童的心態(tài)來解讀生命的嘗試。
魯迅骨子里是最喜歡這樣詩性卻又深刻的洞察和描寫人生的。佛克馬就曾說:“魯迅無論是翻譯外國作品,還是創(chuàng)作,他所格外推崇的,并非現(xiàn)實主義作品,而是浪漫主義和象征主義的東西。”[18]這些童話巧妙的象征與寫實相結(jié)合的手法以及用童話的形式表達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生命價值的嚴肅主題的創(chuàng)作路徑,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魯迅之所以對《小約翰》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稱其為“無韻的詩,成人的童話”[19]6,將愛羅先珂的童話作為自己最滿意的童話文本的原因。魯迅曾在《小約翰》的序中寫道:“我也不愿意別人勸我去吃他所愛吃的東西,然而我所愛吃的,卻往往不自覺地勸人吃??吹臇|西也一樣,《小約翰》即是其一,是自己愛看,又愿意別人也看的書,于是不知不覺,遂有了翻成中文的意思。這意思的發(fā)生,大約是很早的,因為我久已覺得仿佛對于作者和讀者,負著一宗很大的債了?!盵19]7
愛羅先珂、望·藹覃、魯迅他們對許多問題有著共鳴,在這些童話中,思想與詩性都隱含其中,流動著生命的寓言,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詩人般的天性以及那種強烈朝氣的回歸童真、回歸自然的詩性文化品格和文明追求。
那么,魯迅為什么如此癡迷于《愛羅先珂童話集》、《小約翰》等童話的翻譯?我想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作為一個文人,魯迅有一種悲天憫人的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面對20世紀中國兒童文學落后的發(fā)展狀況,魯迅以啟蒙者的姿態(tài),響應時代的號召,希望通過翻譯介紹這些新式的童話作品,改變當時兒童文學的現(xiàn)狀。其次,魯迅支持和關(guān)注弱小民族的文學,多選擇匈牙利、荷蘭、波蘭等民族的文學作品。再者,是因為魯迅的遠見卓識。在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翻譯文本背后蘊含著他深邃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學翻譯思想。魯迅留學期間,日本經(jīng)過明治維新、經(jīng)過中日戰(zhàn)爭和日俄戰(zhàn)爭的勝利,這時的日本已進入一個相當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同時,資本主義的弊害也已暴露無遺。魯迅這一時期的思想就是以“矯十九世紀文明之弊害”為出發(fā)點的。他的《擬播布美術(shù)意見書》、《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破惡聲論》等一系列作品中都有對科學過度發(fā)展的警惕和對精神文明的關(guān)注,是他開始對理想生命形式、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而《小約翰》、《愛羅先珂童話集》中不乏對工業(yè)文明的批判,是“生態(tài)與文化”雙重隱喻的文本,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些文本有著相似之處。魯迅一定非常喜歡這樣充滿隱喻、蘊涵與自己相近心理體驗的童話作品的。而筆者認為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對渾濁現(xiàn)實的暫時逃避和對童真世界的一貫沉湎,即他生命感悟內(nèi)蘊和內(nèi)心原始驅(qū)動力的促使。
從初識愛羅先珂的1922年到翻譯《小約翰》的1927年,伴隨著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愈演愈烈。事業(yè)上,魯迅在四周不斷的文化爭論與圍剿中殫精竭慮。1926年夏天離京南下,棄官從教,卻只到冬天便離開廈門去了廣州,在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經(jīng)歷諸多的挫折之后,魯迅于1927年離穗赴滬,別教從文,居無定所。他發(fā)出這樣的感嘆來:“抱著夢幻而來,一遇實際,便被從夢境里放逐了,不過剩下些索漠?!盵20]感情上,也為新的同居生活做準備,內(nèi)心的苦澀和酸楚逐漸形成悲傷,彌散開來。此時的魯迅“他已經(jīng)不是那可歌可泣的青年時代的感傷的奔放,乃是舟子在人生的航海里飽嘗了憂患之后的嘆息,發(fā)出來非常之微,同時發(fā)出來的地方非常之深”[21]。他的“生命力受了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22]223,他的內(nèi)心根底積藏著一種情感,心靈的火焰不斷地燃燒著他的憂苦悲憤和詩性渴望,而表現(xiàn)為了一種生命的本能性。這種情感已遠遠超越了普通的情感,帶上了一份審美化的詩性與深沉,化成了一種生命的激情。
陳學昭說:“魯迅先生是個神經(jīng)質(zhì)而怕羞的人”[23]。那么對于他身邊發(fā)生的這所有的一切,他要如何消咽呢?倘若我們以廚川白村的文藝理論來考察魯迅,廚川說“在內(nèi)心燃燒著似的欲望,被壓抑作用這一個監(jiān)督所阻止,由此發(fā)生的沖突和糾葛,就成為人間苦。但是,如果說這欲望的力免去了監(jiān)督的壓抑,以絕對的自由而表現(xiàn)的唯一的時候就是夢”[22]241,那么我們就不難理解魯迅選擇翻譯童話的原因。他是有所蘊藉的,他想在童話中做夢,逃避現(xiàn)實的混亂,尋求詩性的空間。童話翻譯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一種獨特的生命形式,蘊含了他的一股強烈沖動,是他豐富感情、詩性精神的另一種體現(xiàn)。換言之,翻譯童話是魯迅宣泄自身情感的一個途徑,他希望童話可以承載一些愁思,暢游在童話中以獲得一種自在的空間,達到一種精神與環(huán)境、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所以翻譯這些童話,也生動地反映了魯迅在遭受人生困境、作出深沉思索之后而反復尋求突破的詩性渴盼。
除了暫時躲進童話世界、回避生活帶來的苦難外,魯迅對童心純真的渴望和對童話“夢幻、純白、而且有大心”[24]的“詩趣”之美的向往便是長期令他念念不忘童話的原因。這是一種內(nèi)心的原始驅(qū)動力,一種細致敏感而深沉的情感,源自于人性最深處的本源,它使創(chuàng)作家勇于探索和實踐。我們知道童心在魯迅的思想中亦可稱作“白心”,他正是借了這樣一份赤子之心,來抵抗昏暗的現(xiàn)實社會,企圖在童話的維度里尋找一個與煩囂的現(xiàn)實社會截然相反的世界,哪怕只是暫時的也好。在夢幻的世界里,他重新對現(xiàn)世的文明社會進行了探視,從人文關(guān)懷和歷史理性的價值維度以及美好人性的現(xiàn)實意義對社會人生進行了整體性的關(guān)照,對詩性生命有了追問。
愛羅先珂、望·藹覃的作品剛好契合了魯迅的心境,對他們批判物質(zhì)文明過度發(fā)展的立場予以支持,可以說是魯迅對早期流露的并不明顯的思想的回應,而對兒童式真善和自然般美的人生的渴望和欣喜,寄寓了他對健康理想人性的追求和對詩性人生復蘇的追尋,是對他“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25]的精神追求作出的一種解答。不管是在工業(yè)化背景下作出的追問,還是在啟蒙叩響中國大門時對人生的深思,都是他們對現(xiàn)實的超越性的思考和復雜的生命審美的追問。
參考文獻:
[1]波勒·兌·蒙德.拂來特力克·望·藹覃[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三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保羅·賚赫.《小約翰》原序[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三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4.
[3]江口渙.憶愛羅先珂華西理君——代序[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八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該文曾由魯迅譯載于1922年5月14日《晨報副刊》,現(xiàn)收入《魯迅譯文全集》第八卷《譯文補編》).
[4]魯迅.墳·雜憶》[M]//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36-237.
[5]周作人.澤瀉集·愛羅先珂君[M].長沙:岳麓書社,1987:36.
[6]周作人.愛羅先珂[M]//鐘叔河.周作人文類編·八十心情.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364.
[7]吳克剛.憶魯迅并及愛羅先珂[M]//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學術(shù)論著資料匯編第二卷(1936-1939).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552-553.(初刊于1936年11月5日《中流》半月刊1卷5期)
[8]魯迅.日記第十[M]//魯迅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9]魯迅.吶喊·鴨的喜劇[M]//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83.
[10]周作人.寂寞[M]//魯迅小說里的人物.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69;藤井省三魯迅與愛羅先珂——關(guān)于《桃色的云》的添筆[M]//陳???魯迅比較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89.
[11]王魯彥.狗[M]//高遠東.魯彥.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333.
[12]魯迅.吶喊·自序[M]//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39.
[13]魯迅.彷徨·孤獨者[M]//魯迅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90-91.
[14]魯迅.《狹的籠》譯后附記[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54.
[15]魯迅.春夜的夢·愛羅先珂童話集[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81.
[16]魯迅.《春夜的夢》譯后附記[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58.
[17]魯迅.魚的悲哀·愛羅先珂童話集[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60.
[18]D.佛克馬.俄國文學對魯迅的影響[M]//樂黛云.國外魯迅研究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284.
[19]魯迅.《小約翰》引言[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三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6(本篇曾以《<小約翰>序》為題,最初發(fā)表于1927年6月26日《語絲》周刊第137期,后印入《小約翰》單行本).
[20]魯迅.三閑集·在鐘樓上[M]//魯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3.
[21]張定璜.魯迅先生(下)[M]//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學術(shù)論著資料匯編第一卷(1913-1936).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87.
[22]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魯迅,譯[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二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23.
[23]陳學昭.魯迅先生回憶[M]//蕭紅,等.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女性筆下的魯迅.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5.
[24]魯迅.《池邊》譯后附記[M]//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57.
[25]魯迅.墳·科學史教篇[M]//魯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5.
(責任編輯:李金龍)
I206.6
A
1001-4225(2015)02-0005-06
2015-01-29
王家平(1965-),男,浙江慶元人,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水芳(1989-),女,浙江上虞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魯迅翻譯文學研究”(09BZW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