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祥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文獻資料調研和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武漢地區(qū)高職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高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其參與程度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阻礙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首要客觀因素是場地器材的欠缺,首要主觀因素則是沒掌握適宜的運動技能。
關鍵詞:高職學生 ?終身體育 ?體育參與
青年代表了國家民族的將來,青年學生的身體狀況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狀況直接決定了將來勞動者的身體素質狀況。高等職業(yè)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作為國家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yǎng)機構,應當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引導與培養(yǎng)。學生體育參與行為作為能直觀體現(xiàn)其終身體育意識的現(xiàn)在與發(fā)展趨勢。為了解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現(xiàn)狀,作者于2014年9月~2014年11月對武漢市10所高職院校的2000多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以期了解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現(xiàn)狀及其終身體育意識現(xiàn)狀。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武漢市高職院校青年學生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0份,有效問卷2760份,有效回收率為92%。有效問卷中,男生1273人(占46.1%),女性1487人(占53.9%);大一學生1233人(占44.7%),大二學生927人(占33.6%),大三學生600人(占21.7%)。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
查閱相關文獻,對相關研究現(xiàn)狀有大體的了解;查閱相關年鑒,了解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對4名體育專業(yè)學者和8名體育教師的訪談初步了解終身體育意識的概念及內涵;通過對25名高職學生的訪談了解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現(xiàn)狀以及制約因素。
1.2.2 問卷調查法
被調查學生按所在班級由班級任課老師或者輔導員召集、調查員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并講解填寫方法注意事項、學生填寫后統(tǒng)一回收。
調查問卷由學生背景資料(包括性別、年級等)、一般體育參與情況(次數(shù)、時間、強度、鍛煉地點等)、參與動機、體育參與的制約因素以及健康狀況與身體形態(tài)的自我認知等五個方面組成。
使用EXCEL2010軟件和SPSS18.0 for windows軟件包對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研究結果
2.1 學生對“終生體育”的了解情況
終生體育理論對我國大眾體育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校生活階段無疑是學生形成終生體育意識、掌握終生體育能力的關鍵階段,但學生對終生體育的認識與了解卻嚴重不足,從表1可以看出,知道并了解內容的比例僅占4.9%,而34.9%的學生是知道不了解內容。從學生年級分布上看,“知道并了解內容”和“知道不了解內容”比例隨年級的增高而在增高。說明年級越高,其對終生體育的了解的自覺性和程度稍高,但是各年級差別不大,整體了解情況很低。
表1 ?高職院校學生對“終生體育”了解情況(%)(N=2760)
■
2.2 課余體育參與情況分析
2.2.1 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與時間分析
本調查結果表明,有94.9%的高職學生不同程度地參加體育活動。有53.6%的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達到3次或3次以上;男生中有58.2%每周參加體育活動次數(shù)達到3次或3次以上,女生中有49.8%。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參與的男女生之間存在差異,男生活動比女生活動次數(shù)多。
表2 ?高職院校學生每周鍛煉頻率(N=2760)
■
表3 ?男女生每周鍛煉頻率情況
■
2.2.2 課余體育參與項目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喜愛項目的前五位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游泳;女生喜愛項目的前五位是:羽毛球、健美操(健身操)、乒乓球、游泳、籃球。高職學生課余體育參與在參與項目的選擇上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男女性別差異,男生更傾向于選擇力量技巧性項目,女生在選擇運動項目上更傾向于柔美技巧性;場地器材的限制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表4)
對于學生熟練掌握項目的調查顯示(表5),有高達22.2%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能夠熟練掌握的項目。沒有自己擅長的項目,這一群體顯然無法形成正確的鍛煉習慣,對于學生終生體育的實施必然是巨大的障礙。
表4 ?男女生喜愛項目排序
■
表5 ?高職院校學生熟練掌握項目(N=2760)
■
2.3 課余體育參與場所與體育消費支出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表6、表7),選擇學校場館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達到50.1%;選擇免費體育場館器材的學生達到57.3%;學生最大的體育消費開支項目為體育服裝器材。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所有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自己的家庭,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故其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主要還是選擇免費場館器材。另外其最大體育消費支出為服裝器材也反映出了學生在不具有獨立經濟來源的情況下,其主要消費還是首先滿足最基本的服裝器材。
表6 ?高職院校學生首選體育參與場所(N=2760)
■
表7 ?高職院校學生最大體育消費支出(N=2760)
■
2.4 影響學生體育參與的主客觀因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表8),阻礙學生體育參與的最大障礙是場地器材的缺乏;阻礙學生體育參與的排名前6位的原因中有5個原因實際上是學生的主觀因素。
表8 ?阻礙學生體育參與的主要因素
■
3 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參與行為促進對策
3.1 學校創(chuàng)造學生體育參與的軟硬件條件
學校體育設施是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學校應當適當增加體育場館器材建設投入為學生參加可以體育活動創(chuàng)造比較充足的硬件條件。
軟件條件這塊應加強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為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因此高校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對大學生體育參與和校園文化建設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3.2 發(fā)揮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終生體育意識中的主導作用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表明將近一半被調查者(46.4%的被調查者每周體育參與的次數(shù)少于3次)的課余體育參與行為仍不夠積極,體育習慣還未養(yǎng)成。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學校體育教育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終生體育意識屬于體育教學的深層層面,高校體育應利用其有利的環(huán)境和條件通過各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主要包括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教育,體育興趣及鍛煉價值的教育,為他們養(yǎng)成終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奠定思想和運動能力基礎。
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學生課余體育參與的不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自己喜愛或者是能熟練掌握的運動項目(22.2%的學生沒掌握至少一項運動項目)。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技能的教學,使大多數(shù)學生能通過體育課程掌握至少一項運動項目。
高職學生是即將踏上人生旅程的群體,其終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除了狹義的運動技能準備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必要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的儲備。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不僅是狹義的體育,更是增添了文化內涵的廣義上的體育。大學體育教育,不單是室外的體育鍛煉,而是應該充滿了知識性的體育文化教育。高職院校應充分注意學生對體育文化的需求,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體育理論教育。
4 結論與建議
①武漢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對終生體育的認識與了解嚴重不足;隨年級的增高其對終生體育的了解的自覺性和程度稍有提高,但是各年級差別不大。
②武漢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中有58.2%的男生每周體育參與的次數(shù)超過3次,女生的比例是49.8%。每周體育參與次數(shù)超過3次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③選擇校內場館以及免費場館仍然是學生進行課余體育參與的主要場所;學生的主要體育消費支出是服裝器材。這些都符合學生目前的經濟狀況。
④阻礙學生體育參與的最大障礙是體育場館設施的不足;但學生缺乏必要運動技能也是不容忽視的阻礙因素。
參考文獻:
[1]張武.終生體育的實證研究[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19(5):80,84.
[2]安宇.廣西大學生課余體育行為現(xiàn)在調查與分析[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
[3]張中軍.長春市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行為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4]楊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巢湖:安徽師范大學,2006.
[5]高泳.我國青少年體育參與動力機制研究——以河南省為例[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6]湯敏.大學生自尊體育鍛煉參與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5):96-97.
基金項目:江西省體育局課題“江西省青少年體育參與動機研究”(2014011)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