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仕淑
(安徽財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41)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
殷仕淑
(安徽財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安徽 蚌埠 233041)
對《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詳略結合,重點突出,難點詳盡的要求進行優(yōu)化,側重基礎理論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抓住圖和重點公式的理解,用“時域”和“頻域”把知識點串起來,避免繁瑣公式推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信原理;教學改革;教學優(yōu)化
《通信原理》課程做為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通信原理》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多且繁瑣。但因為近年高校普遍進行教學改革,這門課的課時量大多由原來的70多下降為50多。以安徽財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為例,一學期18個教學周,除掉第10周為能力拓展周之外,17周每周3個學時,一共有51個學時進行課堂教學。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在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
本文將基于樊昌信所著《通信原理》(第6版)這本教材,對這門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進行探討。
樊昌信所著《通信原理》(第6版)這本教材一共有14章內容。其中,第三章“隨機過程”是《通信原理》這門課的數學部分的基礎知識;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內容是通信課程的基本理論;第九章內容講解的是模擬信號數字化,然后利用數字通信系統(tǒng)進行傳輸;第十一章內容是關于信道編碼的基礎知識;第八章和第十二章的內容屬于稍新的發(fā)展技術;第十章的教學內容事實上部分和前面章節(jié)有所重復。
基于上述對《通信原理》教材內容的理解及其定位,在51個課堂教學學時里,對各章節(jié)的學時分配如下:
第一章:緒論(2學時)
第三章:隨機過程(8學時)
第四章:信道(2學時)
第五章:模擬調制系統(tǒng)(5學時)
第六章:數字基帶傳輸系統(tǒng)(8學時)
第七章:數字帶通傳輸系統(tǒng)(6學時)
第九章:模擬信號的數字傳輸(7學時)
第十章: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4學時)
第十一章:差錯控制編碼(5學時)
第八章:新型數字帶通調制技術(2學時)
第十二章:正交編碼與偽隨機序列(2學時)
該課時分配方案是把側重點放在基礎理論的講解上。對于第八章和第十二章只簡單講解工作原理,余下其他內容自學。第二章:確知信號,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課后翻閱了解。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因相較內容簡單,責令學生課后自學。對于教學重點的基礎理論部分,筆者按照詳略結合,重點突出,難點詳盡的要求進行優(yōu)化。下面以第六章為例進行詳細說明。
第六章,數字基帶傳輸系統(tǒng),共有7小節(jié)內容。在進行內容講解時,筆者的關鍵處理方法是:(1)抓住圖和重要公式的理解;(2)牢記分析信號與系統(tǒng)是在兩個域:“時域”和“頻域”。在該思想的指導下,從討論圖6-1開始,了解數字基帶信號的幾種常見波形后,重點強調表達式(6.1-1),,的理解:
(1)注意到式中變量為t, 該式是數字基帶信號的時域表達式;
(2)一般來說,n是時間意義上的持續(xù);
(3)累加號不是幅度值大小的累加,而是時間上的持續(xù);
(4)an是第n個碼元對應的電平值,一般?。?,0,-1)中的某一個,但并不確定到底是哪個,因此,待傳輸信息的隨機性就反應在這個“an”符號上;
(5)函數)(tg可以是矩形波,三角波,升余弦波等,是一個碼元持續(xù)時間Ts內表示信息碼元的電波形函數。
在理解數字基帶信號的時域表達式的基礎上,對該基帶信號的頻譜結構進行討論。由于此討論過程非常繁瑣復雜,筆者主要強調以下幾點:(1)對圖6-2的理解;(2)對穩(wěn)態(tài)波部分的物理意義的理解;(3)數字基帶信號的隨機性體現在交變波部分。
對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公式(6.1-26)進行分析時,主要強調連續(xù)譜,離散譜分別取決于什么因素?信號帶寬如何確定?結合例6-1,例6-2,要求學生會計算分析該類的題。
在第二小節(jié)中,首先要告知學生為什么要進行傳輸碼的選擇?然后著重講解AMI碼和HDB3碼。余下內容課后閱讀。第三小節(jié),從圖6-6入手,結合圖6-7,講解圖6-6中各組成部分的作用,導出誤碼的產生的原因:加性干擾和碼間串擾。在做定量分析時,要求學生掌握"傳輸總特性的概念",以及對表達式(6.3-7)各部分的理解。強調消除碼間串擾,其實就是使得式(6.3-7)中的第二部分為零。
然后順理成章的導出第四小節(jié)的消除碼間串擾的基本思想。在理解圖6-10的基礎上,得到無碼間串擾的時域條件,強調奈奎斯特第一準則是無碼間串擾的頻譜條件。在對奈奎斯特第一準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基礎上,引出“理想低通特性”和“升余弦滾降特性”。要求學生能看懂圖6-12及理解表達式(6.4-19)。
對于“抗噪聲性能”分析這部分,強調以下幾點:
(1)噪聲模型;(2)分析方法;(3)與模擬傳輸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分析的區(qū)別。
所有數字通信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分析的方法是相同的,這里求的是“誤碼率”,而不是模擬通信系統(tǒng)中所求的解調器輸入輸出端的信號噪聲比。但要說明事實上誤碼率大小和輸入的信號噪聲比大小是密切相關的。
對于第六小節(jié)和第七小節(jié)的內容,安排學生課堂閱讀后進行問答式討論。
從上述對第六章授課內容的講解方式上看,抓住圖和重點公式,把知識點用一根線串起來,從時域到頻域,避免繁瑣公式推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難點詳盡;降低學生看到大量繁瑣公式的畏難情緒,提高其對知識點想要了解的興趣。事實證明,這樣對教學內容優(yōu)化處理的教學效果要遠遠的好過按本宣科,大大小小的知識點都不放過,沒有輕重之分,缺乏邏輯性的枯燥性填鴨式的授課模式。
由于近年來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大幅度調整,教學課時量顯著減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達不到要求的教學效果。通過對《通信原理》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細致的優(yōu)化,側重基礎理論。在基礎理論講解時,抓住圖和重點公式的理解,用“時域”和“頻域”把知識點串起來,避免繁瑣公式推導,效果明顯,反應良好。學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進一步帶動了對先進技術了解的熱情。對于程度較好的同學,教師應鼓勵他們通過閱讀相關內容的科研文獻培養(yǎng)其思考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1] 樊昌信,曹麗娜. 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
[2] 羅薇.《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青年與社會, 2013,(3):158.
[3] 侯艷麗,崔慧敏.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101-102.
Optimiz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s of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scheme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Based on two key words: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knowledge points are boned by understanding figures and formulas in books.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posed scheme.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teaching reform;optimized teaching
G642
A
1008-1151(2015)09-0142-02
2015-08-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02118)。
殷仕淑(1973-),女,安徽財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字信號處理,多速率數字信號處理,濾波器組,數字圖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