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文學院 陳忠紅
隨著高校擴招以及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高等教育逐漸由傳統的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普及性教育,大學生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天之驕子,加之在市場經濟思潮的影響下,拜金主義盛行,“讀書無用論”“寒門難出貴子”等思潮甚囂塵上,大學生曾有的光環(huán)逐漸褪去,逐漸邊緣化。部分大學生價值觀念缺失、學習動力不足,都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如何在大眾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也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一方面,使絕大多數的青年學子有機會進入高校,這極大地推動了全民素質的提升;然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學子進入高校,在大眾化教育的趨勢下,系列問題突出表現出來,如就業(yè)問題愈加嚴重、高校教學質量的滑坡、大學生優(yōu)越感的逐漸消失、心理問題的凸顯。當代大學所處的尷尬境地是高校不能掩蓋和回避的現實問題,高校教師不能一味地教學生埋頭讀書,更應該讓學生了解所處的環(huán)境,做好心理準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詳細分析產生這種問題的根源,引導學生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從而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時代在進步,大學生不再是獨特的群體,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國家出臺了各種幫扶大學生的政策,如獎助學金、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優(yōu)惠政策,為大學生的成才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這個時代,每個年輕人都可以擁有夢想,而助推大學生實現夢想的手段、資源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樣化,大學生可以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因此,生活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必須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不能因為暫時的不利條件而對時代、對自己缺乏信心。在日常的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一定要幫助學生樹立戰(zhàn)勝困難、實現夢想的自信心,督促、引導大學生刻苦練習基本功,學好專業(yè)知識,積極利用各種機會,參與社會實踐提升綜合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就業(yè)、擇業(yè)中游刃有余。
高校擴招后,高等教育成為一種大眾化教育,似乎大學教育培養(yǎng)是大眾化的,社會成員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大學生精英意識逐漸喪失,高校培養(yǎng)精英人才的功能也逐漸淡化。大學生更多地滿足于不掛科、修夠學分、順利畢業(yè)這樣的低級要求,而缺乏對所學專業(yè)的深度學習、研究,“60分萬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最響亮的口號。這樣的大背景下,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大一、大二忙于各種社團活動、文藝活動,大三感覺到畢業(yè)將至,才開始著手考研、就業(yè)的準備,這也成為高校教學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學習中,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增強大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高校也應在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有效性地開展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便捷之道。當下教育,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再是一考定終身這樣的模式。培養(yǎng)模式多樣化也促成了大學生成才方式的多樣化,因此有必要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規(guī)劃,要求大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長、興趣,進行人生發(fā)展定位,不能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任憑統一的課堂教學,而忽略個性化的培養(yǎng)。對大學生進行分類指導時,更應該以學生的性格、稟賦為主要關注點,指導大學生進行傾向性的發(fā)展,幫助大學生制定成長方案。同樣,高校也應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資源對大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增強大學生學習的動力,也能讓大學生在將來的就業(yè)中擁有自己的優(yōu)勢、專長,在嚴峻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中游刃有余地應付各種情況。
高校擴招,大學教育的大眾化,以及現實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困境,讓高校學子迷茫、找不到出路,甚至看不到希望,這導致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凸顯。另外,高校錄取規(guī)模的擴大,也給更多的農村學子提供了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他們比別人更渴望成功,他們更渴望贏得所期待的認可、尊重。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反差,讓他們的期望值降到谷底,致使他們陷入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困境。同樣,面對當代大學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問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千人一方,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分類梳理,了解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癥結、找出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有效地干預、治療。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要從學生的內心出發(fā),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切實解決他們成長中的苦惱,通過細致的觀察、周到的服務,彌補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給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落差。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面對現實的變化以及成長中的困境,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問題。如何實施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有效地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迫切解決的課題。因材施教,早已不是新的教育理念,但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重提卻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才能解決高校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問題,促進大學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