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軍,鄭桃云
(湖北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黃石435002)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和教師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師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應怎樣提高專業(yè)教學技能、怎樣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好地實現(xiàn)角色轉換等。高師院校承擔著為我國培養(yǎng)大量合格師資的重任,是我國師范教育與教師教育的中堅力量。因此,高師院校英語教育課程必須為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重點突出教師教育的師范性和實踐性,以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英語教師。
我校英語教育專業(yè)總學分為181 個學分,其中通識類課程為66 個學分、教師教育類課程僅占15個學分、專業(yè)基礎課總學分為32 個學分、學科教學論僅占3 個學分、專業(yè)課總學分為55 個學分(其中英語測試理論與方法、英語教學技能與訓練、中學英語教材教法僅占3 個學分)、集中實踐環(huán)節(jié)(教育實習、畢業(yè)論文、教育見習等必修學分)僅占總學分的13.81%。師范性質類的課程所占比例較小,不太合理。我校英語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師范性不突出。我校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主要受到三種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是重學術性輕師范性。課程設置盲目向專業(yè)的外國語院校課程設置看齊,教師教育類課程占通識類課程的22.7%,但除了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與能力等幾門課程外,其他課程設置與專業(yè)外國語院校英語專業(yè)基本沒有較大差別。二是重理論性輕實踐性。理論性課程占據較大比例,如英語語言學、英語語音學、英語修辭學、英語詞匯學等課程占55 個學分,且教師只在課堂上教授理論知識,缺乏實用價值。雖然開設了英語口譯、寫作、英語教學法等這些實踐性課程,但教師在課堂上仍主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忽略實踐技能的訓練。三是重必修課輕選修課。專業(yè)課程所占比例過大,我校外國語學院2012 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經過幾次改革選修課比例提高到18.23%,但選修課內容大多是提升人文素質的英語專業(yè)課程,如英美戲劇、外國文學專題研究、語言學專題研究等,能夠體現(xiàn)英語教育性質的教育類實踐課程如英文粉筆字、簡筆畫、英文歌曲等幾乎沒有,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喪失了自主權,整個課程體系缺乏足夠的靈活性與彈性。
第二,教育課程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時代性。教師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通常在大三下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微格試講,教育見習,但這些課程受到傳統(tǒng)學科理念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很好地用來指導學生的教育實踐。長期以來,我校的英語教育課程與教學實際情況相脫節(jié),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多以理論為主,缺乏實踐性,期末考試也是教師考前劃重點、學生們考前死記硬背幾個理論。除此之外,學生所用教材幾年都沒更新與改版,不能及時吸取時代最前沿的內容,如新課改的主要方針、政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以及對中小學老師的教學技能方面所提出的具體要求等。
第三,教師教育類課程中實踐性課程薄弱。我校外國語學院教師教育類課程占通識類課程的22.7%,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心理學基礎、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與能力。雖然有教師語言、書法等實踐類課程,但這些課程以講授理論為主,忽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此外,集中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必修課主要包括教育實習、畢業(yè)論文、教育見習等。選擇考研的學生,不參加教育實習。還有一部分學生辦理自主實習手續(xù),去相應的輔導班等培訓機構工作或者利用這段時間做兼職積累些許工作經驗,剩余的學生根據學校的安排到學校分配的中小學參加實習。因此教師教育類課程中實踐性課程相對比較薄弱。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動態(tài)性,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以及情境性,學生是自己知識的構建者,教師的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1]。根據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有學者提出了高師英語教育專業(yè)專業(yè)課程的構建原則是師范性原則、素質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實用性原則[2]。因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改進和優(yōu)化英語教育課程。
第一,優(yōu)化課程結構,增強內容的多樣性,堅持“學習者中心設計”。學習者中心設計(learner -centered design)強調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目的,是課程適應學習者,而不是學習者去被動地適應課程。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每一個學習者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3]。由于我校課程結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單調,必修課過多,選修課過少,為適應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在保證必修課學習質量的基礎上,增加選修課的內容,使選修課的內容多樣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活力與彈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學校應該給英語師范類的學生開設有關微格試講、說課、三字一話(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與普通話)、教育實習與見習等選修課程,并積極組織學生在空余時間去中小學實地考察,去基層學校聽課、評課、錄像,回來與老師一起分析探討,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為自己以后更好地做一名中學老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與老師樹立“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的”思想,帶著問題去參與教學過程。為了滿足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的需要,學校應該組織編寫《實用英語教師口語》《中學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中學英語說課與評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及案例賞析》《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與論文寫作》等適合地方高師院校英語特色專業(yè)的系列教材,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4]。
第二,強化活動課程,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從課程內容固有的屬性來看,課程可分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顒诱n程也被成為“經驗課程”,強調以人的活動為中心,通過身體經驗獲得直接經驗的課程,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課程的設置要適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經驗[4]。為適應新課程改革以及教師教育改革的需要,學校應不斷強化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大多數(shù)師范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同一個問題:自己專業(yè)理論知識已經比較扎實,但是在教授學生具體知識方面不知所措。他們只掌握了“授之以魚”卻沒有很好地掌握“授之以漁”,這就是缺乏實踐造成的,因此這就要求學校要把學生的實習工作落到實處,增加實習基地,提高實習生的薪資待遇,給實習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如實習學校的圖書館以及電子閱覽室供實習生免費使用。課程內容過于老化也會影響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教材應及時更新,與時俱進。每學期讓學生去中小學基層參與教育實習,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最新的教育政策的發(fā)展情況,了解新課改的變化,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第三,改革課程設置,豐富課程資源。建構主義主張,提供給學生豐富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學生豐富的處理信息的工具,提供給學生適當?shù)膸椭c支持改革課程設置。一是在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構建綜合化課程。綜合化課程是一種在學科課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課程類型,它是把兩門或兩門以上密切聯(lián)系和相互配合的學科知識加以綜合,組成一門課程,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高學習效率。二是在改革課程設置的基礎上,豐富課程資源,積極開發(fā)并且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地方高師院校應該給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書籍供其閱覽,增加圖書館資源,增設更多的電子閱覽室。三是開發(fā)校本課程。比如我校地處黃石,礦冶資源、有色金屬資源比較豐富,可以積極開發(fā)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使企業(yè)的項目與高校大學生的學科背景結合起來,在促進企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使得學生的興趣、個性、愛好得到充分發(fā)揮,能力得到充分鍛煉與培養(yǎng)。四是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學校可在課余時間積極組織各種比賽,如英語口語演講比賽、英語詩歌朗誦比賽、教師技能大賽、英語課件制作PPT比賽、英語話劇表演比賽、英語單詞拼寫大賽、英語寫作比賽、英語翻譯暨口譯筆譯大賽、英語聽力比賽、英語閱讀比賽等。
第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應堅持發(fā)展性原則,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促進英語教師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促進英語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教師在指導學生微格試講的過程中,要實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評價要多維度多主體,如實行同伴互評、自評、他評,以評促改[5],從pronunciation,intonation,topic development,language skills,effective delivery,proper attitude等多個維度出發(fā)進行評價,改變單一的僅由老師指導、學生被動接受的現(xiàn)狀。
通過對湖北師范學院英語教育課程設置分析可看出,盡管課程設置日趨完善,但仍然存在著如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實踐性課程薄弱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依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情況、科研文化發(fā)展情況和高師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來進行。只有不斷提高師范院校的課程質量,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質量與規(guī)格。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是教師教育的核心與關鍵。地方高師院校的英語課程改革與發(fā)展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內容,優(yōu)化課程結構,豐富課程資源,強化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師院校課程改革的新局面,把高師院校師范教育的特色體現(xiàn)到教師教育的領域中來。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徐晶.課改背景下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1.
[3]鐘啟泉,汪霞,王文靜.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柳海民.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章策文.高中英語課堂Daily Report 的現(xiàn)狀調查與實施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4,11(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