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莉(棗莊學院圖書館,山東棗莊277160)
圖書館知識管理、知識開發(fā)與價值實現(xiàn)*
江莉
(棗莊學院圖書館,山東棗莊277160)
摘要:目前國內圖書館已接受西方知識論思想,將其工作的主要方面定位于知識管理。但是隨著知識的激增,社會性的需求出現(xiàn)極大的盲目性,圖書館面對這種情況也出現(xiàn)了很多困惑。如果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反思,圖書館在知識管理方面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對社會知識的真實價值應有更真切的認識。圖書館要參與知識的創(chuàng)造,學會淘汰舊知識,開發(fā)真知識,達成知識的價值實現(xiàn),真正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知識管理;知識開發(fā);價值實現(xiàn)
在知識與信息時代,由于知識與信息的激增,使得社會對它們的獲取變得更加復雜,社會性的需求出現(xiàn)盲目性、忙亂性,作為知識的集中地,圖書館也面臨著應對性的困惑。大量的圖書館工作者與研究者在探討知識的管理,運用數(shù)字信息技術,實現(xiàn)了最大化的便捷,但是,卻沒有為知識與信息的需求者作出具有價值導向性的管理與服務。圖書館對于社會上的真實需求基本上是處于無助狀態(tài),就像是超市,只能做到任你所取。這種被動性的服務,必將產(chǎn)生一個不良的結果,即圖書館盲目購書、盲目集結知識與信息,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以巨大的投入換來極低的社會效益。所以,在知識開發(fā)與價值實現(xiàn)方面,圖書館應當有積極的作為,增強前瞻性、預測性與引導性,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服務。
人類總是要從前人那里繼承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形成新的經(jīng)驗,以此運用于社會生產(chǎn)使人類更好地生活。在社會層面上,知識是自然淘汰的,同時也是自然更新的。近幾十年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知識生產(chǎn)越來越多,圖書館對知識的集結與管理有應接不暇的趨勢,圖書剔舊的概念應運而生。但是很多時候,剔舊的只是圖書,并不是知識的剔舊,圖書館將舊書下架封存,常常犯一個不分青白的錯誤??梢哉f,圖書館還沒有學會淘汰舊知識,原因在于圖書館對知識的真實價值并不清楚。
在傳統(tǒng)社會里,知識淘汰受到經(jīng)學意識的影響,其時一直有一個共同的歷史文化認同的心理。所以我們看到,漢代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整理國家藏書時,該保留什么,該刪去什么,都是有明確的標準的。到了清代編纂《四庫全書》時,也奉行同樣的標準,因而有應刊、應抄、應存三類。應存,即是只存目而已,相當于剔舊,與社會發(fā)展不相宜的知識作為舊知識而剔除。我們也可以注意到,司馬遷寫《史記》時,他面臨著巨量的知識與信息,但是“其文不雅馴”的必須剔除。近現(xiàn)代圖書館并沒有這種思維方式,基本上以藏書的全與多為重要的衡量指標,因而新知與舊知混亂不清,有益與無益雜而無章,僅能以學科為參照系,以書籍出版的時間久暫為存留與否的考量。
知識的更新,在不同的領域里是不相同的。與自然科學相關的知識的更新是比較快的,而與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的知識的更新就相對慢得多。圖書館應當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角度認識知識、衡量知識,對知識進行定期分析,定期淘汰舊知識,使舊的知識退出傳播渠道。這種衡量法就不是以知識的物質載體的過時而確定。
淘汰舊知識是一門大學問,它為新知識的價值實現(xiàn)做出了貢獻。淘汰舊知識使人們減少知識的包袱,更直接面對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而且對圖書館來說,每年會有大量的款項投入,逐年走向擴大規(guī)模、擴大展存空間、增加勞動量的路徑,背著越來越沉重的包袱。其實大量的知識是處于漸次淘汰過程當中的,而相應的圖書就應當被剔舊。但是,圖書館往往只在積圧過重、影響到流通的情況下,才會進行剔舊。圖書館應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改變這種局面,不要讓自己背上沉重的知識的包袱。
如果不能進行知識開發(fā),圖書館面臨的問題將不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一是它要站在社會需求的角度看問題,二是更進一步要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因而對于知識的真實價值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現(xiàn)在在知識面前基本上處于迷失狀態(tài),這是西方知識論與科學論帶來的必然結果。一是因為知識繁多,難以駕馭;二是知識論與科學論更導致了功利主義的加劇而難以判斷。就后者而言,在廣大的社會層面上大家都傾向于如何獲得知識,又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就以這些知識和能力開辟生產(chǎn)與工作空間,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社會上的這一傾向,基本上都是從實用出發(fā),雖然有用,但從人類文明角度來看未必是社會發(fā)展真正所需。
圖書館是社會的一個成員,當然也沒有離開這種思維方式。因而,對于知識同樣不會加以揀擇,不會做出價值判斷。但是圖書館如果在眾多的知識面前不能作出價值判斷,它存在的意義是要大打折扣的,因為人類生產(chǎn)出來知識并不都是有價值的。中國古代官府式圖書館在這一點上具有非常明確的認識,即永遠以政治與教化為旨歸,從而以此為標準來收集篇籍,整理文獻,因而形成了完整一體的以儒家經(jīng)典為核心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管理法。中國古代書籍之多,在世界上為首位,正是因為這些典籍具有永久性的價值,因而歷代視之為寶,形成共識。
如果借鑒傳統(tǒng)的官府式圖書館的經(jīng)驗,現(xiàn)在的圖書館最重要的是要參與到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整理過程之中,而不應袖手旁觀,只作為知識的管理者。在這一方面,國外也有許多經(jīng)驗可供參考,如哈佛大學圖書館,他們本身就已經(jīng)具有相當數(shù)量的不同學術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又能與社會各界密切聯(lián)系。而且這一類圖書館往往向社會開放研究空間,甚至從事國際間的合作,可以審批與資助相關學者的研究工作。國內幾家大的圖書館包括實力雄厚的高校圖書館也有這種情況。
我們說,他們這種研究式的參與與資助,其目的還不是對真知識的開發(fā),而且其發(fā)生作用的空間也是有限的。但這畢竟會引起我們的思考。以圖書館為職志的學者,他們可以以各自的研究領域為核心,深入本領域,從本領域去獲得對知識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正常關系與規(guī)律的認識,既對本領域內知識了如指掌,又能洞曉其社會價值,對社會需求提供有真實價值的指導,也對知識領域作出新的有意義的開發(fā)研究。任何一個圖書館,都應當對自己的知識資源的真實價值有一個整體性的清晰了解,他們都應當對社會負責任地提出知識開發(fā)的新領域,從而內在地對社會文化與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在知識開發(fā)的同時,圖書館因為具有深度的參與,所以更能從人類文明角度理解社會發(fā)展。對圖書館來說,進行知識開發(fā)是必要的,是圖書館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xiàn)。
我們遇到的問題是,目前現(xiàn)代圖書館普遍地滿足于知識管理,而不能有更高質量的作為。在這一方面,從中國傳統(tǒng)目錄學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第一,中國古代目錄學無論哪一家無一例外都注重會通?!稘h書·藝文志》首先開一個好頭,它完全與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相應,以儒家倫理的人文精神貫通政教,從而組織社會知識,使所有的典籍成為一體,此后的中國典籍均是如此。第二,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作為目錄學宗旨,為學者提供學術史的線索,必使其學有所承繼,術有所歸。古人治學講究終不失其正,不失其大,防止支離破碎,泛濫無歸,更不用說怪力亂神、有傷大雅之事。其實這個目錄學所具有的兩大特點,正是官府圖書館的真精神。
近現(xiàn)代圖書館是在西方知識體系下成立的,注重的是知識,近來又細化到了信息,因而圖書館一整套的工作都離不開知識。從文獻的界定來看,也體現(xiàn)了知識的特征,我們國家標準的文獻定義:“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边@就決定了圖書館所面對的文獻是知識的問題,而知識又是按照學科分類的,這就完全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上的經(jīng)籍分類法。文獻會通觀與“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經(jīng)世與治學精神被顛覆。從治學方面來看,恰恰落入支離破碎,泛濫無歸,因而有失其大,有失其正。從社會功用上看,也完全失去了方向,以物質實利為歸屬,缺失了人文精神。圖書館所發(fā)揮的作用,是給各方提供對他有用的知識與信息,而不再是有益于人類文明的治學與經(jīng)世指導。這種狀況,迫切要求我們圖書館在知識的真實價值方面有新的定位。
(責任編輯:袁宗建)
鑒于這種狀態(tài),有許多學者提出要由知識轉化為文化,以求得人文價值的復歸。這要求圖書館方面的學者注重吸收與學習人類文明的成果,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足夠的認識。就目前國內形勢來看,圖書館在這一方面是落后的。圖書館被動地收集了大量的各個學科的知識,但是對于這些知識的真實價值并沒有什么認識,只是替人家收拾與積累而已。各個方面的學者與研究者,他們開創(chuàng)了不少的新領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通過其他渠道在社會上傳播流通。圖書館首先就應該是一個研究機構,對于社會各方面的知識必須作出合乎社會發(fā)展需要的認定,從而指導社會對知識的需求行為。
傳統(tǒng)官府圖書館的經(jīng)世精神不應當丟失。我們的圖書館應學會站在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僅僅為讀者服務。當社會需要知識援助的時候,圖書館必須開出適合其情的良方。此時,對于圖書館來說,知識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圖書館應逐漸走向文化與知識的神圣承擔的道路。知識的價值實現(xiàn),就是要求圖書館,能夠會通所有的知識,疏理其學術的源流,以經(jīng)世的精神,對于社會的需求作出導向性的指導與建議,從而逐步走向對知識的社會商業(yè)運作的內在制約。
圖書館在社會中有自己特殊的形象,它是知識薈萃的地方,對于社會的文明發(fā)展具有絕大關系。但是我們追隨西方,將圖書館主體工作定位于知識管理與服務,在現(xiàn)在看來它的處境是令人擔憂的。它完全被動地隨著社會走,而不會主動地去指導社會,不會主動地去影響社會,它的作用就大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突破知識管理式的思維方式,積極尋求它對社會的影響力,尋求它對社會文明發(fā)展的正面作用。面對爆炸性的知識,圖書館應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角度,對知識的真實價值具有比較明晰的認識與定位,應當學會主動淘汰舊知識,學會開發(fā)新知識,使真正的知識在圖書館層面上走向價值實現(xiàn)。
Knowledge Management,Exploitation and Value Realization in Libraries
JIANG Li
(The Library of 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Shandong 277160,China)
Abstract: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have accepted western knowledge theories and affirmed their main work to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With the explosion of knowledge and certain blindness of social needs,libraries are getting into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Think over this phenomenon and we can find that libraries should pursue higher goal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They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clear of the true value of knowledge.Libraries should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and learn to eliminate old knowledge and exploit the new.They should try hard to achieve the value of knowledge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 exploitation of knowledg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作者簡介:江莉(1969-),女,安徽懷遠人,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收稿日期:* 2015-03-06
文章編號:1673-2103(2015) 04-0137-03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