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時代價值
雷偉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國勞動人民不斷拼搏奮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強有力精神支撐。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但近些年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艱苦奮斗精神在部分大學生思想意識中漸漸淡化,為了使大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大力加強對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不斷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大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需要,展現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個體價值;社會價值
價值是具有非常廣泛意義的范疇,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無時無刻的不在和身邊的事物發(fā)生著某種價值關系。馬克思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睂Υ髮W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不僅能夠滿足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能滿足大學生個人的發(fā)展的價值需要,主要表現為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
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個體價值,就是指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作用于大學生個體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對大學生全面素質的塑造及發(fā)展其重要作用,其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否有意義,方向是否正確,主要還是看教育是為誰服務的,為誰所用。教育的方向對,教育就有意義,方向不對,教育就有可能用錯地方。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就是有意義、有價值、方向正確的教育,所以它可以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發(f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沒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zhí)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不只是讓大學生簡單的接受教育還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要艱苦奮斗,為了誰而奮斗,艱苦奮斗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胡錦濤同志曾經指出過:堅持艱苦奮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fā)展好。所以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最終目的要使大學生明白人民的利益永遠高于一切,他們所具備的這種精神最終也是要為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的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將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轉化為正確的政治行為。
(二)激發(fā)大學生的精神動力
精神動力是與政治方向結合在一起發(fā)揮作用,如果一個人政治方向是堅定正確的,那么他的精神動力越大,就越能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政治價值觀念是錯誤反動的,那么他的精神動力越大,對社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激發(fā)大學生的精神動力。比如可以激發(fā)大學生艱苦樸素、儉樸自守的節(jié)儉精神,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知難而進、永不懈怠的進取精神,勤于探索、自主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埋頭苦干、拼搏奉獻的奉獻精神等等。艱苦奮斗精神教育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調動大學生實踐艱苦奮斗精神的積極性,只有把積極精神都調動起來才能更好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三)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指他們所具有的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志高遠大的理想、艱苦奮斗的精神、遵紀守法的品德、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豐富多彩的健康個性、報效祖國的責任感等心理特征。其中艱苦奮斗精神在塑造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過程中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個不具備艱苦奮斗精神的人特別愛被一些小小的勝利沖昏頭腦,很容易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而當真正的遇到大的困難和挫折時卻缺少繼續(xù)奮斗的意志,大多數這樣的人都會畏縮不前、不思進取,所以很難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心態(tài),更不用說心存志高遠大的理想了。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艱苦奮斗精神,那么他就會很難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品德,因為這種人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在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一旦社會監(jiān)督不力就有可能就會做出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偷竊搶盜違法犯罪的行為,最終也就不能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道德品行。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艱苦奮斗精神,那么也就不可能具備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那是因為創(chuàng)新的過程的本身就是艱苦奮斗的過程,所以要想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要具備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是人們能夠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的精神支撐。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艱苦奮斗精神,那么他就不可能具有豐富多彩的健康個性,因為健康的個性需要的是能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獨立自主、不人云亦云的品質。一個不具備艱苦奮斗精神的人不可能會有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因為這這種人害怕吃苦,逃避現實、缺乏獻身精神,內心里根本就不會存在有對人對事的負責的概念,所以報效祖國的責任感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是否具備艱苦奮斗精神在大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通過一系列傳導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方式,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
斗精神的教育,努力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社會價值是其個體價值在社會領域的延伸和發(fā)展,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體現出來的經濟價值
1.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
社會經濟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需要更多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因為人在社會經濟活動占據主導地位,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人的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這一力量的大小。加強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人的素質,具備艱苦奮斗精神的人可以憑借昂揚的斗志、銳意進取的品質克服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險阻,推動生產力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最終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真正源泉。大學生是促進未來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力軍,加強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從而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
2.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為經濟的發(fā)展營造更有利的和諧環(huán)境
市場經濟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是有利有弊,它在促進了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不協調因素。加強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有效抵制因經濟飛速發(fā)展所帶來的各種道德風險和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的避免市場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比如,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使人們形成奮發(fā)向上、公平競爭、精誠合作、竭誠服務的思想意識,從而維護經濟活動中的法制觀念;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節(jié)儉意識,使人們意識到地球自然資源的短缺,促使他們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的、辯證的看待社會經濟發(fā)展問題,幫助他們把眼光從片面的追求經濟發(fā)展的舊框框中解放出來,知道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也需要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
(二)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體現出來的政治價值
1.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傳播社會主流政治思想
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黨一直以來需要保持的優(yōu)良政治傳統作風,不僅如此它也是在當今社會占有主流地位的政治思想。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傳播在我國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就是艱苦奮斗精神政治價值的有效發(fā)揮。
2.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增強民族團結和凝聚力
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為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的態(tài)度和信念,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在一定程度有了統一性,在進行思考和行為活動時有了一個的共同參考標準,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能夠向為了增強民族團結和不斷凝聚的方向努力發(fā)展。
3.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發(fā)展
“歷史和現實也都表明,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思想上的穩(wěn)定是很難保持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睂Υ髮W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把黨和國家主要的政治思想轉化為大學生個人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行為,保證了我國主流政治思想的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保證了我們能夠為國家及時輸送政治支援者和保護者,使得我國整個政治系統和體制能夠不斷完善。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為促進我國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三)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體現出來的文化價值
“文化的核心是社會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觀、人性觀和價值觀?!贝髮W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在文化領域的價值就在于引導大學生選擇與我國主流文化發(fā)展方向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主流文化得到維護、傳承和發(fā)展。
1.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維護了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
文化可以分為主流的文化和非主流的文化,占社會主導地位的文化觀念同與之相對立的文化觀念之間的斗爭又是文化領域的主要斗爭。艱苦奮斗精神不僅屬于社會主義文化中主流文化而且也屬于占社會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文化觀念。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利用進步的文化觀念去戰(zhàn)勝落后的文化觀念,維護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既保證了文化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方向和性質,又有力的推動了主流的文化發(fā)展。
2.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引導文化選擇的方向
我國人民進行文化選擇時堅持的根本方向就是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體現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艱苦奮斗精神就具備了以上兩點方向性的要求,它既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又體現了以廣大人民群眾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fā)點的集體主義思想。在這個文化開放、文化多元的社會,堅持對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在文化領域的價值就顯得更加重要。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文化選擇,幫助他們能夠對我國現存的各色文化進行批判的選擇和吸收,對從國外傳到我國來的糟粕文化排除在外,選擇與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相一致的文化并將這些文化合理吸收。
3.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繼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
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不僅是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堅持現代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內在要求。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在現代復雜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中,如果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缺少本國家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并且作為其精神信仰的文化,那么這個國家或是這個民族是不可能在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之中占有地位的,還會影響到這個國家或是民族內部其他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所以自己國家、自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關系到了他們自身發(fā)展和滅亡,最終也會影響到世界各民族國家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1963.406.
[2]毛澤東.在延安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上的講話,1935-05.
[3]胡錦濤.堅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http://www.cnr.cn/2004news/column/2004lhqz/zhengfu2003/200402/t20040216_197854.html.
[4]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25.
[5]石書臣.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