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致血小板減少1例病例分析
徐娜
(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西藥房北京100040)
關(guān)鍵詞利奈唑胺;血小板減少;分析
【中圖分類號】R978.1
患者,男,85歲,主因喘憋4年,加重2天于2014年12月19日入院?;颊呒韧啻我蛐貝?、心慌、氣短入院治療。此次于2014年12月6日晚8時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5℃,伴咳嗽,無咳痰,有雙膝關(guān)節(jié)疼痛,入院完善相關(guān)檢查并給予頭孢曲松、阿奇霉素抗感染等治療后癥狀好轉(zhuǎn),于12月13日出院。12月17日患者著涼后出現(xiàn)喘憋,咳嗽、咳痰,無發(fā)熱、咯血、胸痛等癥狀,收入監(jiān)護室,予頭孢哌酮舒巴坦等抗感染治療,后因體溫較高,改為亞胺培西司他丁鈉、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同時予抗纖維化、祛痰治療,期間體溫最高39℃。于12月19日轉(zhuǎn)入呼吸科進一步治療。
患者入科后有發(fā)熱,體溫波動于37.5-38.5℃,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正常,中性粒細胞偏高,肺炎支原體抗體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1:640,繼續(xù)給予抗感染,同時抗纖維化、祛痰等治療,12月22日開始體溫明顯下降,后查痰培養(yǎng)示金葡菌、白色念珠菌,加用替考拉寧抗球菌,氟康唑抗真菌治療。12月28日復查血生化,肌酐(cr)125.1umol/L,根據(jù)Cockcroft公式計算其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為24.29ml/min,患者腎功能不全,考慮到替考拉寧具有腎損害,故于12月28日將替考拉寧改為利奈唑胺 600mg,q12h(商品名斯沃, 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用藥當天血常規(guī)示W(wǎng)BC 13.45*109/L,PLT 126*109/L,利奈唑胺應用3日后患者出現(xiàn)小便出血,黑便,急查血常規(guī)示W(wǎng)BC 10.69*109/L,血小板計數(shù) 12*109/L,立即停用利奈唑胺,1月1日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shù)再次減少為 7*109/L,血小板減少迅速,予以輸注血小板、紅細胞及血漿,患者消化道出血逐漸好轉(zhuǎn),癥狀好轉(zhuǎn)。此后血小板計數(shù)逐漸恢復:1月2日 PLT 61*109/L,1月5日 PLT 81*109/L,1月8日 PLT 158*109/L。
利奈唑胺是全球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惡唑烷酮類抗生素,為細菌蛋白質(zhì)合成抑制劑,它不影響肽基轉(zhuǎn)移酶活性,只是作用于細菌50S核糖體亞單位,阻止形成70S始動復合物,這種獨特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使得利奈唑胺在具有本質(zhì)性或獲得性耐藥特征的陽性細菌中,都不易與其它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藥發(fā)生交叉耐藥,在體外也不易誘導細菌耐藥性的產(chǎn)生。利奈唑胺主要用于治療耐萬古霉素的屎腸球菌感染,金葡菌及肺炎鏈球菌所致的社區(qū)及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以及由金葡菌或化膿鏈球菌導致的復雜性皮膚和皮膚軟組織感染。尤其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所致感染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1]。自2007年9月在我國上市以來,利奈唑胺救治了無數(shù)重癥感染患者,相比糖肽類抗生素,它的耐受性顯著提高,尤其對于肝腎功能不全者。其組織體液分布也更廣泛、濃度更高,老年人藥物代謝無明顯變化,故老年人也無需調(diào)整劑量。獨特的優(yōu)勢使得利奈唑胺在臨床嚴重感染患者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者中使用廣泛,因此其不良反應也多有報道。利奈唑胺輕中度不良事件常見為為惡心、頭痛,腹瀉、高血壓、瘙癢等[2];嚴重不良反應為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其中骨髓抑制較為常見,包括血小板減少,乳酸酸中毒及高乳酸血癥,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其中以血小板減少最受關(guān)注[3]。本文病例中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當天測定其血小板為正常值,在利奈唑胺治療期間未使用其他有明確骨髓抑制作用的藥物,而且該患者用藥3天后血小板測定值迅速下降,采取停藥措施8天又恢復到正常水平。發(fā)生不良反應時間因果關(guān)系明確,而且利奈唑胺有明確的骨髓抑制作用,根據(jù)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采用的因果關(guān)系評價方法[4],明確該患者血小板減少為利奈唑胺所致。有文獻報道,一般使用利奈唑胺治療4-6周以后會出現(xiàn)可逆性得骨髓抑制,如血小板減少、貧血等,主要與患者用藥療程有關(guān)[5]。但是若是老年患者、并且基礎(chǔ)疾病較多、病情較重時,即使短期用藥也會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6]。該患者用藥3天后血小板計數(shù)迅速降低考慮年齡大,基礎(chǔ)疾病多,病情危重有關(guān)。患者停藥8天后血小板恢復至正常水平,符合血小板的生長規(guī)律,可見利奈唑胺導致的血小板減少是可逆的。
雖然利奈唑胺抗菌作用強大,但由于長期使用會導致血小板減少,因此在臨床應用過程中,應遵守抗菌藥物應用原則,嚴格按適應證合理用藥,而且治療療程一般不超過28天。在應用利奈唑胺治療期間,應密切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關(guān)注患者有無出血傾向,高齡、嚴重感染患者尤為注意。若血常規(guī)測定異常,考慮為藥物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時,應立即停藥,當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至30×109/L和(或)發(fā)生嚴重出血傾向時,應及時輸注血小板,加用糖皮質(zhì)激素[7],如果同時發(fā)生紅細胞減少,應給予紅細胞生成素治療,伴發(fā)白細胞減少,應加用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以避免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2010 年版)[S].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1:742-743.
[2]陸奇志, 曾嶸, 李俊. 利奈唑胺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 內(nèi)科, 2013, 8(3):297-299.
[3]Garazzino S, De Rosa FG, Bargiacch IO. Haematological safety of long term therapy with linezolid[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7, 29(4): 480- 483.
[4]朱永珙. 進一步提高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的質(zhì)量[J]. 中國新藥雜志, 1999, 8(1): 37-38.
[5]崔向麗, 趙志剛. 新型唑烷酮類抗生素利奈唑胺[J]. 中國新藥雜志, 2008, 17( 6) : 530- 533.
[6]Attassi K, Hershberger E, Alam R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liezolid therapy. Clin Infect Dis. 2002; 34: 695-8.
[7]王博雅,閆素英.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減少及其防治[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11, 13(2): 99-102.
[8]劉巖,俞森洋. 高齡嚴重感染患者應用利奈唑胺的療效及其對血小板的影響[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12(3):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