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宜梅++++++周永華++++++嚴沖++++++楊小華
[摘要] 目的 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為臨床醫(yī)學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II型糖尿病患者,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為兩組,無DN組(UAER<20 μg/min)、有DN組(UAER≥20 μg/min),分析兩組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結(jié)果 通過分析一般資料無DN組體重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分別為(25.89±4.45)kg/m2、(7.23±1.89)%、(7.83±1.78)mmol/L、(2.03±2.01)mmol/L、(124.53±18.26)mmHg、(267.11±76.89)μmol/L;有DN組體重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27.81±6.35)kg/m2、(8.27±2.22)%、(9.67±3.62)mmol/L、(2.89±3.49)mmol/L、(139.87±20.89)mmHg、(278.45±86.52)μ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依照Logistic 回歸分析,其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結(jié)論 II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控制體重等危險因素,合理飲食,改善自身代謝的情況,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
[關鍵詞] II型糖尿?。惶悄虿∧I??;危險因素;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2;R6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b)-0080-02
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很多因素共同導致發(fā)病,目前還沒有特殊的療法,早期發(fā)現(xiàn),早做預防。該研究對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II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給以早期干預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96例II型糖尿病患者,男50例,女46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7.5±4.5)歲,病程1個月~20年,平均病程(10.1±2.37)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2010年制定的中國II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經(jīng)診斷該組96例患者均為II型糖尿病,且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糖脂代謝紊亂患者和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排除。取患者24 h尿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無DN組(UAER<20 μg/min)、有DN組(UAER≥20 μg/min)。其中無DN組患者50例,有DN組患者46例。
1.2 方法
統(tǒng)計該組96例患者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實驗室檢查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bAlc(糖化血紅蛋白)、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UA(尿酸)、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且過夜禁食12 h后次日清晨抽取靜脈血進行測定。
1.3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5.0 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t值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使用Logistic 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的易感因素。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在年齡、病程、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FBS)、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bAlc(糖化血紅蛋白)、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UA(尿酸)等方面,有糖尿病腎病組均高于無糖尿病腎病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x±s)
2.2 相關原因分析
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的易感因素,結(jié)果表明,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急速上升趨勢,被稱為“不死的癌癥”,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zhì)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2]。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是臨床糖尿病嚴重的并發(fā)癥,是II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變之一,其發(fā)病率占20%左右,且占終末期腎病患者的30%[3]。II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不明確,有一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就有蛋白尿,同時,糖尿病腎病也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防治是十分必要的[4]。
該研究結(jié)果中表明,無DN組體重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分別為(25.89±4.45)kg/m2、(7.23±1.89)%、(7.83±1.78)mmol/L、(2.03±2.01)mmol/L、(124.53±18.26)mmHg、(267.11±76.89)μmol/L;有DN組體重指數(shù)、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27.81±6.35)kg/m2、(8.27±2.22)%、(9.67±3.62)mmol/L、(2.89±3.49)mmol/L、(139.87±20.89)mmHg、(278.45±86.52)μ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jié)果說明,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林杏娟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5],空腹血糖(FBS)和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高糖條件下,醛糖還原酶被細胞內(nèi)的高葡萄糖所激活,并轉(zhuǎn)換為山梨醇,由于不能自由透過細胞膜,進而在細胞內(nèi)被大量的蓄積,形成高滲狀態(tài),最終破壞細胞結(jié)構(gòu)。此外,一系列的生理改變和生化反應,細胞內(nèi)蓄積的山梨醇形成滲透梯度以D-葡萄糖競爭性的與肌醇載體合成,造成細胞內(nèi)的肌醇池耗竭,進而導致糖尿病腎病。該研究結(jié)果中血壓是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的一個危險因素之一。在患者高血壓的狀態(tài)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nèi)壓增加,激活蛋白激酶,腎小球高過濾,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管壁張力增加,進而促進生長因子的釋放和合成,導致腎小球發(fā)生硬化。腎小球的功能喪失,便會引發(fā)糖尿病腎病。在臨床實踐中,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不僅注重患者的血糖變化,更加注重患著的血壓情況,這與吳強等人[6]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從結(jié)果看出,II型糖尿病患者中,有DN組和無DN組患者的體重指數(shù)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認為肥胖也是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這一結(jié)果與周少玲等人[7]的研究結(jié)果大致相同。甘油三酯的增高會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使血液流速減慢,進而促進血細胞在腎微血管中聚集和發(fā)生微血管病變,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會失去其對腎血管的保護作用,進而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因此,聯(lián)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壓、血糖和血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終末腎病而死亡的幾率。同時,嚴格控制血脂,糾正脂代謝紊亂,控制好血壓、血糖、限制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
近年來,尿酸(UA)的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愈來愈被重視,尿酸水平的升高是發(fā)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變化,蛋白質(zhì)和脂肪的代謝紊亂,腎糖閾下降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病,UA清除率下降,當它升高形成結(jié)晶時,活化包細胞被刺激,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引起組織損傷,同時還會加重腎小管的損害[8]。
綜上所述,體重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是糖尿病的發(fā)病危險因素,在臨床治療中,應同時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UA水平,可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
[參考文獻]
[1] 邵海琳.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
[2] 董健.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8):664-667.
[3] 孔虹,劉勇,陳驍.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1):21-23.
[4] 楊杰.60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及中醫(yī)證候特點分析[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5] 林杏娟.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7(20):5-6.
[6] 吳強,周英,袁慧.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腎病的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31(3):21-22.
[7] 周少玲,陳述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09,3(2):280-285.
[8] 楊帆.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藥物與人,2014,27(5):245-246.
(收稿日期:2014-09-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