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和平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方式探討
郝和平
(山西省陽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山西 陽泉 045000)
目的:探討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方式、手術時機。方法:回顧性調查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7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為梗阻型,30例患者為非梗阻型;其中梗阻型患者在發(fā)病3天內行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臨床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10.5±2.6d;非梗阻型患者在住院早期首先予以保守性治療,待患者癥狀緩解1~2周后方行手術治療,有1例患者死亡(3.3%),其余患者均臨床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17.4±3.1d。結論: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治療首先應判斷患者是否有膽道梗阻的病變,若患者無梗阻應先保守治療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再予以手術治療;若患者伴有梗阻則要立即予以手術治療;對于不同分型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和手術時機,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及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進一步降低手術死亡率。
手術時期;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治療方式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急腹癥,急性膽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膽石病等膽道疾病引起[1]。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手術治療是治療該疾病的常用方法,但關于手術的時機以及手術的方式仍存在一定的爭議。本文為探討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治療方式、手術時機,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先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回顧性調查分析其臨床資料,包括26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年齡18~70歲,平均53.6±7.2歲。臨床表現(xiàn)∶惡心、嘔吐52例,突發(fā)腹痛60例,上腹正中及右上腹壓痛54例,畏寒、發(fā)熱36例,黃疸22例,Murphy征陽性42例,白細胞升高66例,膽管結石26例,膽囊結石46例,有飲酒史及高脂餐史32例,膽管手術史18例,所有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胃腸道減壓、禁止攝食、應用生長抑素、應用抗生素、補充體液、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包括早期手術、延期手術。術前予以B超或CT檢查,探查患者膽道是否有梗阻存在。梗阻型患者在發(fā)病3天內行手術治療,非梗阻型患者在住院早期首先予以保守性治療,待患者癥狀緩解1~2周后方行手術治療。手術的原則為∶首先將膽囊常規(guī)切除,然后切開胰腺被膜,最后引流十二指腸外側的腹膜。梗阻型患者首先解除梗阻,再將膽總管切開,然后用"T"管引流進行減壓。如果患者梗阻較嚴重,則予以空腸造瘺、胃造瘺、膽總管引流的"三造瘺"治療方法。
7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為梗阻型,30例患者為非梗阻型;其中梗阻型患者在發(fā)病3天內行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臨床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10.5±2.6d;非梗阻型患者在住院早期首先予以保守性治療,待患者癥狀緩解1~2周后方行手術治療,有1例患者死亡(3.3%),其余患者均臨床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為17.4±3.1d。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急腹癥,急性膽源性胰腺炎主要是由膽石病等膽道疾病引起。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xiàn)除了有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特征,包括惡心、嘔吐,突發(fā)腹痛,上腹正中及右上腹壓痛,畏寒、發(fā)熱,黃疸,Murphy征陽性,白細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還包括膽石癥病史、膽道感染、膽道系統(tǒng)的梗阻和(或)感染等表現(xiàn)。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診斷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存在膽道系統(tǒng)的梗阻和(或)感染等活動性病變;②胰腺炎的急性發(fā)病時期。要診斷為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必須要有充分的證據說明患者的膽道系統(tǒng)處于活動期,如膽蛔蟲嵌頓、膽結石、膽管阻塞感染等。此外還應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非特異性淀粉酶升高,應將血淀粉酶>500U/L、尿淀粉酶>1000~2000U/L作為標準。由于早期淀粉酶并不升高,且淀粉酶水平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胰腺炎的病理輕重程度,因此,要確診還需配合MRI、CT、B超等檢查[2]。
3.1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對所有患者均適用,非手術治療不僅能夠有效患者的癥狀,同時還可以為患者的手術治療做準備。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①注意禁水禁食、胃腸道減壓,改善患者的腹脹、嘔吐癥狀。②注意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恢復腸道功能、改善微循環(huán)、營養(yǎng)支持、利尿等對癥治療。③早期予以患者全腸外營養(yǎng),根據患者腸功能的恢復情況,逐漸過渡至腸內營養(yǎng)。
3.2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手術治療
如果患者的胰腺炎表現(xiàn)較輕、膽道疾病癥狀較重時,明確診斷后均應行手術治療,行膽囊的常規(guī)切除、T管引流術等[3]。如果患者以胰腺表現(xiàn)為主,當患者胰腺出現(xiàn)腫脹、包膜周圍積液,此時應沿胰腺的上下緣將包膜切開,同時充分松動胰床,注意術中是否有胰腺的壞死灶,若發(fā)現(xiàn)及時予以清創(chuàng)處理。
3.3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手術時機的選擇
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膽源性胰腺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手術時機的選擇對于患者的預后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筆者認為,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①梗阻型的膽道疾病,對于梗阻型的膽道疾病應立即予以手術治療,及時解除患者的梗阻癥狀,并進行充分引流。②非梗阻性型的膽道疾病∶對于非梗阻性型的膽道疾病,應先予以非手術治療,待患者的癥狀緩解后再行手術治療。③繼發(fā)性胰腺炎的水腫階段,對于處于繼發(fā)性胰腺炎水腫階段的患者,由于該階段的患者病情較重,隨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此時不管患者屬于梗阻型還是非梗阻型均應予以及時的手術處理。④繼發(fā)性胰腺炎的壞死階段,對于處于繼發(fā)性胰腺炎壞死階段且出現(xiàn)重癥胰腺炎的患者,應及時予以引流、病灶清除,并及時行急診手術治療。
綜上,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治療首先應判斷患者是否有膽道梗阻的病變,若患者無梗阻應先保守治療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再予以手術治療;若患者伴有梗阻則要立即予以手術治療;對于不同分型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應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和手術時機,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及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進一步降低手術死亡率。
[1]柴琛,曹農,李強.內鏡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系統(tǒng)評價[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04(03):404-408.
[2]孫昀,耿小平.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08(07):707-710.
[3]金安琴,黃曉俊,王偉.早期內鏡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46例臨床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0(06):1001-1005.
R322.4+8
B
1009-6019(2015)10-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