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江蘇 常州 213000)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1]。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已經發(fā)生衰退,多伴有一些基礎疾病,對手術應激性的承受能力較差,術后麻醉恢復期較易發(fā)生異常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影響臨床治療效果[2]。臨床選擇恰當?shù)穆樽矸绞剑瑢τ诖龠M老年患者麻醉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本次研究針對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現(xiàn)做出以下討論。
本次研究從2013 年12 月至2014 年5 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中隨機性抽取68 例作為研究對象。68 例研究對象中包括神經外科患者5 例,骨科患者29 例,肛腸科患者11 例,婦科患者23 例。其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36 例,年齡在62 ~81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4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無認知障礙,對我院本次研究知情,研究對象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且已于參與研究前簽署我院制定的研究知情同意書。
術前對患者實施臨床常規(guī)檢查,評估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進入手術室后給予所有研究對象心電監(jiān)護和低流量吸氧,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全部準備工作完成后,對患者實施麻醉。參與我院本次研究的68 例患者中。5 例神經外科患者行全身麻醉,11 例肛腸科患者行局部麻醉,婦科患者和骨科患者行硬膜外麻醉聯(lián)合腰麻和臂叢麻醉。
麻醉效果根據(jù)患者術后主訴進行評價。手術過程中患者未感覺到疼痛,手術順利完成,麻醉效果評價為優(yōu)。手術過程中,患者感覺到疼痛,但可以忍受,未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麻醉效果評價為良。手術過程中,患者疼痛感明顯,不能忍受,麻醉效果為差。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優(yōu)(%)+良(%)。
參與我院本次研究的68 例患者中,5 例神經外科患者行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均未感覺到疼痛,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效果優(yōu)良率為100.0%。11 例行局部麻醉的肛腸科患者中,5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優(yōu),2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良,4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差,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63.6%。29例骨科患者中,5 例行臂叢麻醉,其中3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優(yōu),1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良,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80.0%。其余24 例骨科患者和23例婦科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聯(lián)合腰麻,33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優(yōu),9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良,5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為差,麻醉效果優(yōu)良率為89.4%。
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臂叢麻醉均為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的麻醉方式[3]。分析我院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數(shù)據(jù),不難發(fā)現(xiàn)全身麻醉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其它幾種麻醉方式,但這并不代表全身麻醉適合應用于老年手術患者。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已經出現(xiàn)衰退,且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全身麻醉的副作用明顯大于其它麻醉方式,易導致老年患者發(fā)生麻醉風險[4]?,F(xiàn)階段臨床認為硬膜外麻醉是最適合老年手術患者的麻醉方式,該種麻醉方式通過將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中,阻滯患者的神經根,產生麻痹作用,麻醉副作用較小,符合老年患者的機體狀態(tài)。但該種麻醉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手術,如神經外科患者就不能應用該種麻醉方式[5]。
臨床選擇的麻醉方式應以老年患者機體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我院本次研究根據(jù)老年患者機體的實際情況,為老年患者選擇了合適的麻醉方式。68 例患者中,10 例患者的麻醉效果被評價為差,麻醉效果總優(yōu)良率為85.3%。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術前對老年患者的機體情況進行評估,選擇恰當?shù)穆樽矸绞?,可有效提高患者麻醉效果,縮短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
[1] 王麗.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6(12):125 -126.
[2] 張慶超.淺析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27(4):73 -74.
[3] 劉衛(wèi)校.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影響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04(9):109 -110.
[4] 陳鎮(zhèn)文.淺析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23(7):29 -30.
[5] 明文東.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的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4(10):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