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伶儲晨
(1合肥市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分院 安徽合肥 238000;2合肥市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分院普外一科 安徽合肥 238000)
調節(jié)性T細胞在腫瘤免疫和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
許伶1儲晨2
(1合肥市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分院 安徽合肥 238000;2合肥市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分院普外一科 安徽合肥 238000)
調節(jié)性T細胞與腫瘤免疫密切相關,是致免疫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調節(jié)性T細胞與腫瘤免疫、腫瘤免疫治療關系,可為腫瘤治療提供新思路。本次研究從調節(jié)性T細胞概述出發(fā),概括近年來關于其腫瘤免疫、腫瘤免疫治療的重要研究成果,并作出展望。
調節(jié)性T細胞;腫瘤免疫;腫瘤免疫治療
調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指具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細胞,具有廣泛的免疫抑制性,在維持機體免疫、預防免疫性疾病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腫瘤的發(fā)生、進展以及轉歸于Treg密切相關,惡性腫瘤患者體內Treg水平與腫瘤進展程度、患者預后與生存率呈負相關,Treg一定程度上對腫瘤起到了保護作用[1]。近年來,關于Treg腫瘤免疫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有望成為惡性腫瘤新途徑,本次研究就此進行概述。
調節(jié)性T細胞即CD4+CD25+T,大量研究證實Treg是維持外周免疫平衡的關鍵。CD4+T細胞廣泛分布于人體,其中外周血以及脾臟約占5%~10%,通過作用于靶細胞調控機體免疫。Treg根據來源以及分化可分為誘導性Treg以及獲得性Treg,前者主要有未成熟T細胞發(fā)育而成,后者主要由成熟CD4+CD25+T在外周抗原活免疫或免疫抑制因子刺激下轉化而來。Treg具有免疫無反應性以及免疫抑制功能,可使T細胞對免疫刺激不應答,同時抑制體內外CD4+CD25+T活化。目前Treg在人體中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四種途徑:①與細胞直接解除,增強對效應T細胞的抑制;②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抑制免疫應答;③結合后間接抑制效應細胞功能,下調免疫應答;④介導免疫抑制效應,致免疫細胞死亡[2]。這四種被發(fā)現的Treg作用途徑,部分已經過臨床驗證,甚至已開發(fā)出相應的產品上市。
大量研究證實Treg廣泛聚集與人體各類實體瘤如肺癌、肝癌、胃癌之中,與腫瘤的發(fā)生、進展密切相關,對部分實體瘤數量多少、預后也存在顯著印象,實體瘤可能可引起天然免疫反映,能夠抵御免疫抑制作用,這與腫瘤細胞自身即分化于健康細胞有關。目前,被廣泛研究的腫瘤免疫主要為婦科惡性腫瘤如卵巢癌,已取得階段性進展,證實Treg在腫瘤中的聚集可影響腫瘤浸潤程度,腫瘤細胞對Treg具有招募作用,其中巨噬細胞起到關鍵作用。
Treg還與血液惡性腫瘤免疫密切相關,研究證實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普遍升高,抑制腫瘤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值,使腫瘤細胞具備免疫反應。目前,普遍被認可的觀點是,人體為維持自身成分免疫耐受,致腫瘤細胞免疫,產生免疫抑制作用,這種作用是由腫瘤性質決定的,即腫瘤細胞是由健康細胞分化而來,同源同體[3]。
Treg細胞還與惡性腫瘤轉移密切相關,甚至可能起到關鍵作用。實證研究證實,直腸癌、乳腺癌等浸潤部分Treg水平高于正常組織,Treg水平上升與腫瘤復發(fā)密切相關,Treg聚集程度與患者生存期呈負相關,同時分期較晚,伴有腫瘤細胞轉移者Treg水平明顯增高,且局部區(qū)域與腫瘤轉移部位相關。Treg水平可作為惡性腫瘤轉歸預測重要指標,Treg可促進腫瘤病灶前炎癥反應,進而誘導腫瘤抗原免疫應答。
目前,已被證實了有效的抗Treg細胞抑制功能主要方法包括清除Treg細胞以及逆轉Treg細胞抑制作用[4]。
(1)逆轉Treg細胞抑制作用:①應用CTLA-4抗體,主要應用于黑色素瘤治療,人體實驗研究證實有效性達到3/14,作用機制可能為阻斷CTLA-4傳導信號,CTLA-4傳導是Treg使腫瘤產生免疫抑制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可能與CTLA-4可干擾T細胞介導有關,這種阻斷干擾具有廣泛性,靶點不易控制,因此易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②糖皮質激素誘導,動物實驗表明,給與抗GITR(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治療,可減緩腫瘤增值速度,抑制腫瘤細胞浸潤,同時不會影響T細胞活性,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生風險[6];③通過影響Treg細胞中的TLR8信號發(fā)揮作用,研究發(fā)現CpG寡脫氧核苷酸可與TLR8結合,從而抑制Treg細胞免疫抑制作用,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能力,已通過動物實驗。
(2)清除Treg細胞:①以特異性抗體或泥白介素2清除CD25+Treg細胞,但CD25還廣泛存在于其它活化T細胞之中,這種介入治療可能在清除CD25+Treg細胞的同時,清除活化的效應細胞,進而破壞整個免疫應答平衡,帶來嚴重不來后果[7];②使用Foxp3疫苗,這一種可于胸腺中表達的自身抗體,活化CTL,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映;③FasL介導凋亡,對實體瘤內聚集的Treg細胞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可配合輸注T細胞增強抗腫瘤療效[8]。
腫瘤免疫治療是基于惡性腫瘤免疫機制,而提出的一種新的腫瘤療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細胞毒性藥物治療,更具有預見性,作用目標明確,對健康細胞殺傷更小,為腫瘤治療開辟了新途徑。筆者相信,隨著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徹底根治惡性腫瘤將不是夢想。
[1]Woo EY,Chu CS,Goletz TJ,et al.Regulatory CD4+CD25+T cells in tumors from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late-stage ovarian cancer[J].Cancer Res,2001,61(12):4766 -4772.
[2]楊磊,王景文,寧豐,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血CD4+ CD25high Treg細胞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癌癥進展,2011,9(5):569-571.
[3]Ohkura N,Sakaguchi S.Rgulatory T cells:roles of T cell receptor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J].Semin Immunopathol,2011,32(2):95-106.
[4]申衛(wèi)紅,楊春香,朱嵐,等.癌患者外周血FOXP3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11):1559.
[5]王爾兵,王肇炎.惡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研究進展[N].醫(yī)藥導報,2012,31(10):1333-1334.
[6]Nishioka T,shimizu J,Iida R,et al.CD4+Cn25+roxp3+Tcells and CD4+CD25-FoxP3+T cells in aged mice[J].J Immunol,2006,(176):6586.
[7]Liston A,Rudensky AY.Thymic developmentand Peripheralhomeostasis of Regulatory T cells[J].Curr Opin Immunol,2007,(19):176.
[8]Akbar AN,Vukmanovic Stejic M,TaamsLS,et al.The dynamic co-evolution ofmemory and regulatoy CD4+T cells in the periphery[J].Nat Rev Immunol,2007,(23):7-231.
R73
B
1009-6019(2015)01-0073-01
許伶;男;漢族1983-10;合肥市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分院;基礎學科;大學本科學位:研究方向;病理學生理學解剖學
作者簡介:儲晨;女;漢族1986-01;合肥市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分院;普外一科;大學??瓶茖W位: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