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西安 710061)
郭雯瑩 薛 揮▲ 隋東虎△ 李偉之 李培杰
·藥物與臨床·
洛鉑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西安 710061)
郭雯瑩 薛 揮▲隋東虎△李偉之 李培杰
目的:探討洛鉑(LBP)聯(lián)合碘化油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方法:2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行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檢測ALT、AST、sICAM-1含量變化,同時評價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20例患者共接受40次治療。①首次術后、二次術后ALT、AST較術前升高,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首次術后sICAM-1水平(551.80±62.29μg/L)較術前(736.89±74.32μg/L)明顯下降(P<0.05);二次術后(459.93±45.23μg/L)較二次術前(649.81±77.76μg/L)明顯下降(P<0.05)。經(jīng)2次介入治療,二次術后(459.93±45.23μg/L)比首次術前(736.89±74.32μg/L)明顯下降(P<0.05)。二次術前(649.81±77.76μg/L)分別與首次術前(736.89±74.32μg/L)、首次術后(551.80±62.29μg/L)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③術后肝癌細胞死亡現(xiàn)象明顯增多,術前細胞死亡指數(shù)(5.20±1.32)與二次術后(85.31±7.52)相比,兩者差異顯著(P<0.05)。④應用mRECIST標準評價:2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CR 0例,PR 11例(55.0%),SD 8例(40.0%),PD 1例(5.0%),客觀有效率55.0%,疾病控制率95.0%;術后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熱、疼痛、胃腸道反應、ALT、AST升高及血小板減少,未見膽囊炎、潰瘍性出血和門脈高壓出血,無治療相關性死亡。結論: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可以降低血清中sICAM-1含量水平,促進肝癌細胞死亡,其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低,是原發(fā)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在TACE治療間歇,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腫瘤藥物維持治療。
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原發(fā)性肝癌首選的非手術治療方法[1-2]。洛鉑(Lobaplatin,LBP)是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是唯一可以完全溶解于4.5ml碘海醇+0.5ml水的鉑類藥物。其所形成的油包水微粒小,適于介入中應用。本課題通過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接受洛鉑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觀察治療后肝癌細胞的死亡情況和血清中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變化,同時評價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以期探討一種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療效確切、不良反應低的方法。
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不能手術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齡56.4(30~79)歲。均經(jīng)臨床、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其中肝細胞癌18例,膽管細胞癌2例。見表1。
表1 20例患者術前一般情況
2 方 法 采用Seldinger技術,常規(guī)行腹腔干動脈、肝固有動脈、腸系膜上動脈造影,明確癌灶供血動脈后,超選擇性插管,根據(jù)腫瘤大小及術中情況,將5~10ml碘化油與50mg LBP充分混合成乳劑,將腫瘤血管栓塞,視情況補充栓塞碘化油,充分栓塞瘤灶,并再次造影以確認栓塞滿意。TACE治療后給予保肝、抗感染、支持治療。術后4~6周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AFP、增強CT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適于手術者,再次行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
3 觀察項目 ①首次術前(A組)、術后3d(B組)、術后7d(C組);二次術前(D組)、術后3d(E組)、術后7d(F組)清晨抽取空腹血,檢測ALT、AST水平及sICAM-1;②首次術前及二次術后7天,在B超引導下,于腫瘤組織處取材,標本用原位DNA末端標記法(TUNEL法)行原位細胞死亡檢測;③首次術前、二次術后4~6周行增強CT檢查,計算腫瘤大小變化。應用mRECIST標準評價臨床療效;④術后不良反應:根據(jù)WHO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國際腫瘤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評價系統(tǒng)——通用不良反應術語標準4.0版。Levi專用感覺神經(jīng)毒性分級標準評定不良反應[3]。
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版統(tǒng)計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治療前、后slCAM-1值的動態(tài)變化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治療前、后細胞死亡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
1 ALT、AST水平變化 見表2。首次術后及二次術后,ALT、AST均有一過性升高,分別與其術前相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TACE前、后肝酶變化
2 sICAM-1水平變化 TACE術后sICAM-1的變化呈下降趨勢,首次術后sICAM-1水平(551.80±62.29μg/L)較術前(736.89±74.32μg/L)相比明顯下降(P<0.05);二次術后(459.93±45.23μg/L)較二次術前(649.81±77.76μg/L)sICAM-1水平明顯下降(P<0.05)。二次術后sICAM-1水平(459.93±45.23μg/L)明顯比首次術前(736.89±74.32μg/L)下降(P<0.05)。而二次術前sICAM-1水平(649.81±77.76μg/L)分別與首次術前(736.89±74.32μg/L)、首次術后(551.80±62.29μg/L)相比,差異均無顯著性。
3 腫瘤細胞死亡變化 光鏡下死亡的腫瘤細胞陽性染色位于細胞核,呈棕黃色。術前可見肝癌死亡細胞散在分布;經(jīng)2次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肝癌死亡細胞明顯增多,可見大量聚集的死亡細胞。術前細胞死亡指數(shù)(5.20±1.32)與二次術后(85.31±7.52)相比(P<0.05),兩者差異顯著。
4 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 見表3。應用mRECIST標準評價,2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CR 0例,PR 11例(55.0%),SD 8例(40.0%),PD 1例(5.0%)。客觀有效率ORR(CR+PR)55.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95.0%。
表3 不良反應統(tǒng)計表
注:根據(jù)NCI-CTCAE v4.0標準評估;a疼痛采用WHO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評估;b神經(jīng)毒性采用Levi專用感覺神經(jīng)毒性分級標準評估
研究顯示sICAM-1由腫瘤細胞分泌產(chǎn)生,并且受癌細胞中mRNA調控[4]。腫瘤細胞分泌有活性的sICAM-1,與NK細胞或其他細胞的LFA-1(淋巴細胞功能抗原)結合,阻斷了激活靜止CD4+、CD8+淋巴細胞的必需信號,中斷了免疫系統(tǒng)對腫瘤細胞的清除。隨著腫瘤細胞的生長,分泌的sICAM-1不斷進入周圍組織及血液循環(huán),保護腫瘤細胞逃脫免疫系統(tǒng)的清除,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使病情不斷惡化,造成不良預后[5]。本研究顯示TACE術后sICAM-1的變化呈下降趨勢,提示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有殺滅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作用。而第二次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距離首次治療相隔4~6周,二次術前sICAM-1水平較首次術后升高,且與首次術前、首次術后7天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原因可能為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中,LBP的一過性作用和碘化油栓塞造成的暫時性血運阻斷,只能殺滅部分的腫瘤細胞,不能殺滅所有的腫瘤細胞,腫瘤邊緣的腫瘤細胞可以從周邊的側枝循環(huán)得到血供,均可使殘存的腫瘤細胞繼續(xù)存活生長。隨著時間的進展,栓塞的碘油自然流失及被巨噬細胞吞噬等,腫瘤組織內的血管可發(fā)生再通,使腫瘤組織繼續(xù)發(fā)展。新生的腫瘤組織分泌sICAM-1,使其水平再次升高。提示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有短期療效,在TACE治療間歇,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腫瘤藥物維持治療。而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是否有長期療效,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成質量,還需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從組織水平說明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可以明顯促進肝癌細胞死亡。LBP可以通過形成Pt-GG和Pt-AG鏈內交叉連接,影響DNA的復制和轉錄,使腫瘤細胞周期不能正常進行[6]。碘化油栓塞治療可以使腫瘤血供減少甚至中斷,造成腫瘤缺血、缺氧。缺血、缺氧不僅可以導致腫瘤壞死,Koumenis等[7]還研究發(fā)現(xiàn)缺氧性應激可以誘導p53蛋白表達增高,從而使p53依賴性細胞凋亡增多。應用mRECIST標準評價,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客觀有效率55.0%,疾病控制率95.0%。說明該方案臨床療效較好。術后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熱、疼痛、胃腸道反應、ALT、AST升高及血小板減少。通過對癥治療,上述癥狀均可緩解。未見膽囊炎、潰瘍性出血和門脈高壓出血,無治療相關性死亡。說明該治療方案的不良反應可耐受,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LBP聯(lián)合碘化油栓塞治療可以降低血清中sICAM-1含量水平,促進肝癌細胞死亡,其臨床療效較好,不良反應低,是原發(fā)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在TACE治療間歇,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抗腫瘤藥物維持治療。
[1] 徐鵬飛,李 孟,郭 明,等.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聯(lián)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32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7):820-822.
[2] 周煥清,?;菝?影響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肝癌預后因素的評價[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3,32(6): 501-502.
[3] Levi F, Misset JL, Brienza S,etal. A pharmacologic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with 5-fluorouracil, folinic acid, and oxaliplatin using an ambulatory multichannel programmable Pump. High antitumor effectiveness agains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Cancer, 1992,69:893-900.
[4] 張閩峰,孟加榕,鄭瑞丹,等.肝癌及肝硬化組織中ICAM-1和TopoII的表達[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4,20(4):420-422.
[5] 熊枝繁,劉菊,曹仕瓊,等.肝細胞肝癌組織ICAM-l及血清slCAM-1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6,22(3):274-276.
[6] McKeage MJ. Lobaplatin:a new antitumor platinum drug [J].Expert Op in Investing Drugs,2001,10(1):119-128.
[7] Koumenis G, Alarcon R, Hammond E,etal. Regulation of p53 by hypoxia: dissoci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and apoptosis from p53dependent transactivation [J]. Mol Cell Biol,2001,21(4):1297-1310.
(收稿:2014-08-26)
*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黔科合中藥字(2011) 5068]
▲通訊作者
△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醫(yī)學部
肝腫瘤/治療 栓塞, 治療性/方法 鉑化合物/治療應用 碘化油/治療應用 肝動脈
R735.7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