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赟捷 虞燕婷 金濤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杭州 310053)
過敏性咳嗽(Atopic Cough,簡稱AC)也稱變應性咳嗽,目前AC定義為臨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應性的因素,抗組胺藥及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有效,但不能診斷為哮喘、變應性鼻炎或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將此類咳嗽定義為過敏性咳嗽[1]。但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污染及食品安全問題,過敏性咳嗽的發(fā)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成為臨床上常見的疾病。而臨床上,由于診斷不明或漏診誤診,導致患者服用過量抗生素、糖皮質(zhì)激素的案例也屢見不鮮[2]。長期無療效的服藥對患者的身心都具有極其不良的影響。
金濤教授是浙江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臨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內(nèi)科疾病的防治,尤擅長各類內(nèi)科疑難雜癥,特別是在運用中醫(yī)藥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治療方法,臨床收效甚佳?,F(xiàn)筆者將其整理如下:
金師認為,過敏性咳嗽病因復雜,多是遺傳因素、免疫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造成。外界因素包括感染致病菌、接觸過敏源、遭遇寒冷、過度活動以及環(huán)境污染因素等。這些病因均能導致機體在遭遇邪氣之后,上襲于肺,肺氣上逆而咳,肺久日咳,累及他臟,咳嗽經(jīng)久不愈。臨床上,金師將疾病歸納為以下四個證型:
肺屬金,肝屬木。久咳傷肺,則肺氣虛,肺金無以制肝木,木火刑金。臨床可見陣發(fā)咳嗽,咳時面赤,痰少或常感痰滯咽喉,難以咳出,質(zhì)粘,或痰如絮狀,咳引胸脅脹痛,咽干口苦。癥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尖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shù)。臨床上金師多選用桑白皮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理氣,清肺止咳。如咳久伴頭痛頭暈者,可加天麻、鉤藤;便秘者,加萊菔子、五味子;若肝火旺盛、口苦目赤,可酌情加焦山梔、炒黃芩;若肝火灼肺,咳嗽較甚,可加海浮石、青黛、焦山梔等。
咳嗽日久,肺氣虧虛,肺主一身之氣,氣虛推動無力,肺屬上焦,津液等無以被輸送到肺,久之則致肺陰不足。肺陰不足,失于濡潤,則肺失清肅,肺氣上逆,可見干咳無痰或痰少難咳;虛火灼絡,絡脈受損,血離脈外,可見痰中帶血;陰虛火灼于咽喉,可見咽癢、聲嘶等;虛火內(nèi)熾,可見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午后潮熱、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金師多用沙參麥冬湯合二至丸加減,補益肺腎、滋陰止咳。如痰中帶血,可加藕節(jié)炭、仙鶴草等;痰少難咳,咽喉癢甚者,可加川貝母、知母、天花粉等。
肺屬金,脾屬土,肺虛久咳,肺氣虛弱,子病及母,脾氣亦隨之減弱;脾氣虧虛,無以運化水谷精微,致肺氣不足。兩臟互相影響,一方受損必定會累及另一方,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故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氣喘,咳嗽聲小,少痰或痰質(zhì)清稀,神疲乏力,少言,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色蒼白或 白,舌淡苔白滑,脈弱。金師用生脈飲合六君子湯,補脾益肺,益氣生津。
肺病久而累及腎,肺腎同病。肺陰虛則可見咳嗽痰少或痰中帶血、咽癢聲嘶、消瘦潮熱等;腎陰不足,腰膝失于濡養(yǎng),則腰膝酸軟,陰精不足,精不化血,可見月經(jīng)量少,虛火內(nèi)熾,灼傷脈絡,則可見經(jīng)期延長或崩漏,擾動精室則可見遺精。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金師多用六味地黃丸合沙參麥冬湯加減,滋補肺腎。若咳嗽氣喘,可加杏仁、蟬衣、百部、紫菀等;若病久腎虛無以繼力,可加制黃精、蛤蚧、冬蟲夏草等。
膏方是將中藥反復煎煮熬取,將汁濃縮后,加入蜜或膠類藥制成的一類半流質(zhì)狀的劑型,因其加入了貴重滋補品而又被稱為大補膏、膏滋,被認為是養(yǎng)生佳品。金師擁有多年的膏方開具經(jīng)驗,他認為,膏方不僅是作為養(yǎng)生補藥,同時,在治療上也具有很大價值,特別是針對病程長、病變范圍波及全身且病理機制復雜的疑難雜癥,運用膏方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金師認為,過敏性咳嗽的發(fā)生與先天遺傳和后天感受外邪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病變部位可廣泛分布于五臟,正如《素問·咳論篇》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钡∽冎饕€是在肺腎兩臟,可累及其他三臟。清·黃元御曾有言:“肺主氣,其性降斂,病則降斂失政。”[3]可見,若肺有疾,多見肺氣上逆,上逆則為咳?!毒霸廊珪芬嘌裕骸胺蛲飧兄裕赜善っ?,蓋皮毛為肺之合,而凡外邪襲之,則必先入于肺,久而不愈,則必自肺而傳于五臟也。”五臟中與肺主氣關系最為密切的臟腑是腎,腎為一身之本,“腎主藏精”。先天之精來源于父母,故AC的病根便隨著先天之精成為“先天之邪”。先天邪氣藏于體內(nèi),當感受外來邪氣時,引動內(nèi)邪,故而發(fā)病。
治療的重點,金師認為是如何改善患者的過敏性體質(zhì),而要實現(xiàn)這個結(jié)果,則需要患者的長期配合。但是,臨床上許多病人并不耐受長期服用湯劑,因此,膏方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勝過湯藥的方法。膏方是具有大補功能的藥材的組成,因此在臨床上需要因人而異。也因為膏方具有大補的特性,在診治開方時,一定要明確診斷,體察陰陽虛實,結(jié)合其既往基礎疾病,辨證論治,避免過猶不及。
腎為先天之本,為人體生命之源,《素問》中提到:“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先天之精是稟受于父母的生命遺傳物質(zhì)。先天稟賦受損,必然影響后天功能。肺為嬌臟,易感受外邪,也容易被其他臟腑所累,引發(fā)疾病?!锻饨?jīng)微言》道:“蓋肺居上焦,諸臟腑之火,咸來相逼,茍非腎水灌注,則肺金立化矣。所以二經(jīng)子母最為關切。無時不交相生,亦無時不交相養(yǎng)也。是以補腎者必須益肺,補肺者必須潤腎,始既濟而成功也?!泵鞔t(yī)家張介賓亦曾言:“當眷眷以元氣為念,必使元氣漸充,庶可望其漸愈?!盵4]故在治療AC時,金師認為,腎為五臟陰陽之本,在補腎時需辨明腎的陰陽虛實;肺為嬌臟,“非輕不舉”,用藥宜清宣發(fā)散,切忌大補,容易膩礙脾胃,使精氣不上交于肺,反不利于疾病。同時宜稍補肺陰,如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等;若兼見鼻炎或癮疹則應清疏肺熱,如荊芥、白芷、防風等。同時適當配比理氣補血藥,調(diào)和營衛(wèi)。
金師認為,過敏性咳嗽患者大多稟賦有異,遇上致病因素即可發(fā)病。致病因素則較為廣泛,如外感六淫邪氣、內(nèi)在病理產(chǎn)物致病或是外感毒邪。六淫中以風邪為最,因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故而風邪致病多見于頭面部與衛(wèi)表,容易襲肺。內(nèi)在病理產(chǎn)物中當屬痰飲為首要因素,明代醫(yī)家張介賓有言:“痰則無處不到……無處不到而化為痰者,凡五臟之傷皆能致之?!盵5]因其致病廣泛,變化多端,且易受體質(zhì)影響,在過敏性疾病中,尤為重要。至于毒邪,因其針對每位患者具有特異性,不可一概而論,治療上可配伍少量清熱解毒藥,并囑患者避免接觸致病毒邪,以防疾病反復。
由于膏方制作復雜且代價高昂,服用持續(xù)時間較長,故要求醫(yī)師在開具膏方時能夠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辨證論治地開方。臨床上,可見過敏性疾病表現(xiàn)多樣化,某些AC患者并非僅以咳嗽為主訴,同時還夾帶其他癥狀,存在其他疾病,如過敏性蕁麻疹、過敏性結(jié)膜炎、過敏性鼻炎等。此時,需要對患者進行病史采集和分析,若患者兼有幾種疾病共同發(fā)作,需分清患者的主病主證。針對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用藥時既要有側(cè)重,又不可偏頗,分清疾病主次,針對性地給藥。
李某,男,66歲,2015年4月26日初診,患者于2015年3月感冒后咳嗽不止,已排除哮喘、腫瘤、結(jié)核等其余疾病??人詾殛嚢l(fā)性,夜間明顯加重,咳嗽有痰,難以咳出,咽癢口干,喝水后癥狀未得以緩解。胃納夜寐可,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質(zhì)紅苔薄,脈沉細?;颊咦栽V近5年來每次咳嗽都需大約4周左右才痊愈。有“酮替酚”、“舒利迭”、“順爾寧”等服藥史,近一年上述藥物服用后效果不佳。患者形體消瘦,平素體質(zhì)可,換季時易感冒。金師認為,腎為五臟陰陽之本,先天稟賦不足,腎虛無以制上,累積肺、脾二臟。肺衛(wèi)不固,易感外邪。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失清肅,氣逆上咳。咳嗽日久,肺陰不足,累及腎陰,導致腎陰不足。金師辨其肺腎不足證,治以補益肺腎,降氣止咳,予沙參麥冬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南沙參12g、北沙參12g、炒枇杷葉9g、麥冬9g、鮮蘆根15g、甘草3g、桔梗12g、蟬衣6g、炙蘇子12g、萊菔子30g、茯苓12g、熟地12g、山藥15g、山茱萸6g、澤瀉12g、丹皮12g,服7劑。一周后復診,患者咳嗽好轉(zhuǎn),夜間仍有咳嗽,咳嗽少痰,胃納夜寐二便可,故以原方去萊菔子,加玉竹9g,再服7劑。兩周后復診,患者基本痊愈,遇冷后及活動后夜間仍有少許咳嗽,余無殊。建議患者膏方治療,以改善體質(zhì),并預防感冒。金師辨證論治,予滋腎補肺,調(diào)補氣血,祛風化痰之膏方治療。組方:大青葉300g、川芎、當歸、熟地、茯苓、澤瀉各120g、紅芪100g、羚羊角、蟬衣、密蒙花、炙蘇子各100g、鐵皮石斛、蘄蛇各100g、枇杷葉150g 南沙參、北沙參各120g、地膚子300g、炒黃芩150g、煅龍骨、煅牡蠣各300g、蟲草2g、澤瀉、荊芥、防風各100g, 另加鱉甲膠250g、黃明膠250g、木糖醇15g收膏。早晚各1次,飯后半小時服用。感冒時停用。3個月為一個療程,至2015年9月20日復診,咳嗽已治愈,咽癢情況好轉(zhuǎn)。服藥期間未有感冒。
按語:過敏性咳嗽病因復雜難辨,然萬變不離其宗。肺腎不足是其根本,感受外邪后引起咳嗽經(jīng)久不愈。正所謂“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迸R床上需要關注患者的陰虛情況,結(jié)合其病史,辨證論治。有必要時可施以大補膏藥,可取得較好療效。
[1]鐘南山,朱元鈺,王辰,等.呼吸病學進展教程[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6: 158-161.
[2]張春林.過敏性咳嗽誤診為咳嗽變異性哮喘25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33):184.
[3]黃元御. 黃元御醫(yī)學全書[M]. 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22-24.
[4]李志庸. 張景岳醫(yī)學全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114-1115.
[5]李志庸. 張景岳醫(yī)學全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259-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