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揚, 康 健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呼吸疾病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01)
?
235例戒煙志愿者戒煙成功及失敗因素分析*
李文揚, 康 健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呼吸疾病研究所, 遼寧 沈陽 110001)
目的: 分析235例戒煙實驗者戒煙成敗的因素,為戒煙提供有效依據(jù)。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門診235例戒煙志愿者的一般情況和戒煙成敗相關因素進行統(tǒng)計,隨訪期2年,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戒煙成敗的影響因素。結果: 235例志愿戒煙者中,戒煙成功30例,其中因病干預15例,家庭干預5例,藥物干預6例,醫(yī)生干預4例;戒煙失敗205例,其中71例因工作因素戒煙失敗,79例因心理因素失敗,55例因憂慮患病失敗。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如下因素會增加戒煙成功的可能性:患有肺部基礎疾病(OR=4.63,P<0.05),戒煙意愿強烈(OR=4.19,P<0.05)。相反,煙齡較長(OR=0.24,P<0.05)會導致戒煙失敗的可能性增加。結論: 藥物、家庭、因病和醫(yī)生干預都可以促進戒煙成功,而工作環(huán)境、心理因素和憂慮患病可導致戒煙失敗。
吸煙戒斷;因素分析,統(tǒng)計學;回歸分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2010年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現(xiàn)有吸煙者3.01億,每年有100多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1],因此戒煙顯得十分重要。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多[2-3],宣傳戒煙已成為全體醫(yī)務人員肩負的使命[4]。有研究報道,我國吸煙者戒煙率只有16.8%,戒煙成功率僅為3.5%[5]。本文統(tǒng)計235例戒煙志愿者的戒煙結果,分析戒煙成功與失敗的相關因素,以期找到更好、更全面的戒煙方法。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戒煙志愿者235例,其中男199例,女36例;年齡17~72歲,平均(45 ±29)歲。所有志愿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的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戒煙情況
吸煙的標準為連續(xù)或累積吸煙6個月以上,戒煙的標準為符合吸煙條件、從開始戒煙到試驗開始時連續(xù)不吸煙2年以上。本研究由呼吸科醫(yī)生及隨訪工作人員対入選者進行至少1 d的培訓,給患者講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要求等,隨訪期2年。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納入者的基礎資料,包括患者吸煙情況(包括吸煙量、煙齡、戒煙志愿)職業(yè)、婚姻狀況、收入、受教育水平、肺部基礎疾病情況(患病與否)、戒煙意愿(強烈與否)、吸煙危害知曉情況(多或少)、家庭干預(有無)、戒煙藥物干預(有無)、醫(yī)生勸導(有無)及工作環(huán)境等。根據(jù)隨訪結果分為戒煙成功組和失敗組,其中導致戒煙成功的因素包括:因病(患肺部基礎疾病)干預、家庭干預、(戒煙)藥物干預、醫(yī)生(勸導)干預;失敗因素包括工作環(huán)境、心理因素、憂慮患病,并分別比較兩組戒煙成敗的相關因素所占比例。
1.2.2 成功戒煙影響因素分析
將235例吸煙者中以影響戒煙成敗的概率作為因變量作logistic回歸,以分析以下影響因素對戒煙成敗的影響。根據(jù)肺部基礎疾病患病情況(患病與否)、戒煙意愿(強烈與否)、吸煙危害知曉情況(多或少)及煙齡這4個因素按無序多分類變量處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戒煙情況
戒煙2年后,235例戒煙志愿者中,戒煙成功30例(12.7%),戒煙失敗205例(87.3%),其中戒煙成功組中,因病干預成功15例(50%),家庭干預成功5例(16%);藥物干預成功6例(20%),醫(yī)生干預成功4例(14%)。戒煙失敗的志愿者中,有71例因工作環(huán)境導致戒煙失敗(34.6%),79例因心理因素導致失敗(38.5%),55例因憂慮患病而戒煙失敗(26.9%)。
2.2 成功戒煙與否的影響因素分析
患有肺部基礎疾病(OR=4.63,P<0.05),戒煙意愿強烈(OR=4.19,P<0.05),煙齡>21年(OR=0.24,P<0.05)會導致戒煙失敗的可能性增加,對吸煙危害度的認知對成功戒煙與否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成功戒煙影響因素的 logistic回歸分析Tab.1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successful smoke quitting
1996年中國人群吸煙行為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吸煙者戒煙率只有16.8%,戒煙成功率僅為3.5%,在戒煙原因中,因患病戒煙者占47%,擔心患病而戒煙者占34%, 81%是由于患病后被迫戒煙[1]。本文結果顯示,患有肺部基礎疾病者戒煙率相對較高占50%,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患有肺部基礎疾病的吸煙者其戒煙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是沒有肺部基礎疾病吸煙者的4.63倍(OR=4.63),說明較多吸煙者因患病后而戒煙,提示呼吸疾病患者就診期間,醫(yī)護人員啟動戒煙干預并輔以藥物戒煙可能是戒煙的最佳時機。
本研究中吸煙危害知曉度對戒煙成功的影響不大,考慮是由于不少吸煙者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吸煙有害健康,并愿意嘗試戒煙,但是由于煙草煙霧中尼古丁有成癮性,戒煙并非易事。在美國約有75%的吸煙者愿意戒煙,但有1/3在戒煙1年后又復吸。據(jù)相關報告顯示,2002年我國有26%吸煙者計劃戒煙,有戒煙行動的吸煙者只有11.5%,其中只有2/3戒煙超過2年[6]。尼古丁和其他麻醉劑一樣,剛開始吸食時會引起胸悶、惡心、頭暈等不適,但長時間吸食,血液中的尼古丁達到一定濃度,可反復刺激大腦并使各器官產(chǎn)生對尼古丁的依賴性,此時若停止吸煙,會暫時出現(xiàn)煩躁、失眠、厭食等戒斷癥狀,這其中有部分吸煙者對煙草產(chǎn)生心理依賴,認為吸煙可以提神、解悶、消除疲勞等,所以煙癮越來越大,欲罷不能。本研究結果也提示煙齡越長,戒煙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OR=0.24)。
因此,吸煙作為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靠自行戒煙的成功率較低。本研究結果顯示,因煙癮不能控制而導致戒煙失敗占38.5%,而使用戒煙藥致成功戒煙占20%,可見藥物戒煙對戒煙成功起著一定的作用。英國Cochrance Library[7]進行的循環(huán)醫(yī)學文獻研究表明,由醫(yī)師勸導戒煙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效果與醫(yī)師勸導的深度或努力度成正比,3 min以下的簡短咨詢建議可使成效增加30%,3~10 min的簡短咨詢建議可使成效增加60%,10 min以上的詳細咨詢建議可使成效增加130%,4次以上的咨詢建議成功率會加倍,如果再加上護理人員的協(xié)助,效果會更佳;本研究中醫(yī)生干預成功戒煙4例,可見醫(yī)生的勸導和建議對戒煙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中,有部分志愿者因憂慮戒煙患病和工作環(huán)境而導致戒煙失敗,這些原因導致的戒煙失敗與對煙草的成癮性不同,是完全可以成功戒煙的,關鍵要戒除心理上對煙草的依賴,這種心理依賴導致吸煙者的一種行為依賴,使得吸煙者感到戒煙困難甚大,無形中增加了戒煙的難度。劉又寧[8]曾指出社會上有許多關于吸煙有益的流言,需要我們用通俗的說法讓有志戒煙者完全消除顧慮,讓他們明白吸煙致癌是個漸進的過程,大力宣傳戒煙后可能出現(xiàn)的身體癥狀并積極引導解除其顧慮。
[1] 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吸煙與健康協(xié)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國吸煙與健康研究——1996年全國吸煙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12-13.
[2] 劉又寧,崔俊昌.吸煙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J]. 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08(47): 782-783.
[3] 馬長生.吸煙與心血管疾病[J].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08(47):605-607.
[4] 胡大一,丁榮昌.全國的醫(yī)務人員行動起來,做控煙先鋒[J].中華內(nèi)科雜志, 2008(47):359-361.
[5] 楊功煥.1996年全國吸煙行為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腫瘤, 1998(7):3-5.
[6] 楊功煥,馬杰民,劉娜,等,中國人群2002年吸煙和被動吸煙的現(xiàn)狀調查[J].中國流行病學雜志, 2005(26):77-83.
[7] Health Education Authority of U.K.Cochrane collaboration’ Tobacco AddictionReview Group[EB/OL].http//www.cochrane.org/reviews/en/topics/94.html#topic 2.
[8] 劉又寧.開篇之篇-從控煙談起[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1(34):3-5.
(2015-02-28收稿,2015-04-07修回)
中文編輯: 文箐潁;英文編輯: 趙 毅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Factors of Smoke Quitting
LI Wenyang, KANG Jian
(RespiratoryDiseaseResearchInstitut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1,Liaoning,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fail or successful smoke quitting and provide effective proof for smoke quitting. Methods: Data of 235 volunteers were collected in ways of questionnaires with two years follow-up visit.Adopt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influence factors. Results: Thirty volunteers successfully quitted smoking, with which 15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5 were associated with family interference, 6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medication interference and 4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octor interference. Among the 205 failed volunteers, 71 cases due to work environment, 79 cases failed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55 cases failed because of anxieties.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following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ful quitting: lung underlying disease(OR=4.63,P<0.05), desire to quit(OR=4.19,P<0.05). On the contrary, long smoking history(OR=0.24,P<0.05)led quitting to failure. Conclusions: Medicine, family, diseases and doctor interferences lead to success of smoke quitting, wherea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anxieties tend to smoking cessation failure.
tobacco use cessation;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370149)
時間:2015-05-21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0521.1256.020.html
R562
A
1000-2707(2015)05-04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