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與胡適婦女解放思想之比較
張麗彬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摘要:李大釗和胡適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同處一個歷史時期,同為近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二者都對婦女解放的問題比較關注,并形成了自己的婦女觀,為近代中國的婦女解放事業(yè)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然而由于二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完全相同,二人的婦女觀也有所差異。本文旨在對二人婦女觀進行梳理,分析比較二人的婦女觀之異同,以期為當代婦女運動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李大釗;胡適;婦女解放思想;比較
中圖分類號:D442
收稿日期:2015-07-17
作者簡介:張麗彬(1988-),女,河北唐山人,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過近代中國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對婦女解放問題更是極度重視,把婦女解放問題作為無產(chǎn)階級解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適與李大釗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作為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也是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也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胡適也同樣對婦女解放的問題比較關注并作了相關的闡述。李大釗與胡適不僅是同為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私底下兩人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對婦女解放的問題都十分關心,然而二者的看法既有相同,也存在差異。
一、李大釗和胡適婦女解放思想之相同點
五四新文化運動后,西方先進的思想涌入中國學界,尊孔復古逆流甚囂塵上。一方面,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的思想意識在中國學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復辟的袁世凱倒行逆施的行為使中國的女權運動日益消沉,廣大婦女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婦女要求解放的呼聲應運而生,“婦女參政運動,求女權之解放”,當時中國社會上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對根深蒂固的封建倫理道德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李大釗和胡適同處這一社會歷史條件下,也把目光集中在婦女解放的問題上,并聯(lián)系當時的基本國情,提出了一系列的婦女解放思想。
首先,兩人的婦女解放思想都是在反對封建倫理道德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他們二人都提倡首先在形體上解放婦女,要求給女性放足。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男子畸形審美對婦女身體上進行的殘害,同時也是封建禮教對男女區(qū)分對待的一種表現(xiàn),它弱化了女子的人格,使女子形成依賴心理。李大釗和胡適都提倡放足,還女子一個平等的人格。其次,李大釗和胡適都提倡婚姻自由。他們都反對當時社會所推崇的“貞潔烈女”,反對守寡的行為,認為這是對婦女的一種不尊重,提倡男女平等,李大釗指出,“一個公正的娛快的兩性關系,全靠男女間的相依、相平與互相補助的關系,不靠婦女的依附與男子的優(yōu)越。男女各有各的特性,全為對等的關系,全有相與補足的地方”[1]。胡適也指出褒揚節(jié)婦烈女,尤其是未嫁守節(jié)和室女守志的法律和習俗是忍心害理、野蠻殘忍的。再次,李大釗和胡適都主張婦女參政。他們二人都主張男女兩性在政治上發(fā)展機會要均等,認為沒有婦女解放的民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同時,他們二人都認為婦女應該接受教育。通過接受教育提高婦女參加社會工作的機會,并且能夠更好的促使女性自己謀求解放的積極性,使女子能夠獲得實現(xiàn)自立自強的能力。綜上所述,李大釗和胡適都是在批判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的基礎上,主張從肉體到精神對婦女實現(xiàn)全面的、徹底的解放;并且他們二人都主張婦女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都提倡男女平等,倡導給予婦女與男子平等的人格;都主張婦女要同男人一樣到社會上去工作,去實現(xiàn)價值。
李大釗和胡適都是婦女解放運動的領軍人物,在婦女解放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關于婦女解放的思想在近現(xiàn)代婦女運動史上可以說是開山之舉。但由于二人所成長家庭環(huán)境不同,所受教育背景也有差異,所以在對待婦女解放的問題上雖有相同之處,也存在不盡相同的方面。
二、李大釗和胡適婦女解放思想之不同點
首先,兩人對造成婦女得不到解放的原因分析不同。李大釗認為經(jīng)濟上的依賴性是婦女得不到解放的根本原因,所以認為只有在經(jīng)濟基礎的徹底改變,婦女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放,指出經(jīng)濟上的變動是婦女的解放的基礎,是婦女的地位發(fā)生根本變化的助力。他說:“將來資本主義必然崩壞,崩壞之后,經(jīng)濟上發(fā)生變動,生產(chǎn)的方式由私有的變?yōu)楣械?分配的方法由獨占的變?yōu)楣降?男女的關系也必日趨于自由平等境界,只有人的關系,沒有男女的界限?!盵2]他認為婦女的解放的最終結果是達到人的關系,而沒有性別的區(qū)分。胡適則認為,教育是造成婦女封閉落后、依附于男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接受教育在婦女解放的道路上占據(jù)重要的位置,指出婦女解放應該從接受教育開始,而且還認為女子不僅要接受初等教育,也要接受高等教育,并且提倡“大學開女禁”。在胡適看來,只有婦女接受教育的問題得到解決,那么婦女其他的一切問題都將得到解決,而在李大釗看來,婦女只有在經(jīng)濟上得到解放,即能夠?qū)崿F(xiàn)經(jīng)濟獨立,婦女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得到解放。
其次,兩人對貞操觀的看法有所區(qū)別。李大釗對中國大家族制度進行剖析,揭示了中國婦女被壓迫的狀況和受壓迫的深層原因,認為女性被封建禮教所要求的“三從”、“四德”以及“貞節(jié)(從一而終)”等造成“妻的一方完全犧牲于夫,女子的一方完全犧牲與男子”的這種狀況,并不是這種學說本身是恒久不變的,而是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制度,使得女子在家庭中處于依附地位,一旦這種經(jīng)濟制度被打破,那么建立在“中國大家族制度之上的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等將分崩離析”[3],那么,束縛在婦女身上的封建禮教將被打破。即貞操觀具有歷史變動性,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兩性之間將消除所謂的性別概念而變?yōu)槠降鹊娜伺c人的關系。而胡適是從男女人格的平等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貞操是“男女相待的一種態(tài)度,乃是雙方交互的道德,不是偏于女子一方面的?!盵4]即認為在貞操面前,男女是一致的,以愛情為基礎、自由的、不受外界干涉的。同時胡適還批判社會上表揚“貞潔烈女”的事跡,認為那是對婦女的一種壓迫,對于被強暴的女子不能認為那是“失節(jié)”,而且呼吁社會上打破處女迷信。
再次,兩人對實現(xiàn)婦女解放的方法、途徑的選擇不同。李大釗提倡階級聯(lián)盟,主張通過徹底的改變社會制度來實現(xiàn)婦女的真正的解放,主張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根本上,為實現(xiàn)婦女的解放提供一個平等的社會制度。而胡適則認為要想實現(xiàn)婦女真正的解放,首先婦女本身必須要有健全的人生觀,并且提倡通過循序漸進的、和平的方式進行社會改良來實現(xiàn)婦女的解放。
三、結語
胡適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教育思想對婦女的殘害,他提倡男女平等的觀點,其婦女解放思想在當時的社會不失為一種進步的思想,促進了廣大勞動婦女的覺醒,為當時婦女解放提供了精神的依靠和動力,提供了進步的理論基礎,然而,他的婦女觀是其民主主義和改良政治觀在婦女問題上的應用,具有不徹底性。相對于胡適而言,李大釗的婦女解放思想是一種較為徹底的婦女解放思想,這是因為李大釗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階級斗爭的觀點來分析婦女問題的,“科學的闡明了婦女解放與民主的關系以及婦女解放的最終歸宿是共產(chǎn)主義、指出了婦女解放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并且最早提出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5]等。不管是胡適還是李大釗,其婦女解放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由其所處的時代、世界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西方婦女觀的影響等多種因素決定的,然而,我們并不能否認他們對婦女運動的支持與對婦女解放思想的探求,他們的理論不僅在當時,即使是現(xiàn)如今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都是我們當今解決婦女問題的思想寶庫,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大釗.現(xiàn)代女權運動[M].李大釗全集·第四卷.
[2]李大釗.物質(zhì)變動與道德變動[M].李大釗文集(下),144-145、147.
[3]勁知. 試論李大釗的婦女解放思想[J]. 婦女研究論叢,1992,(3).
[4]胡適文集:第9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張富良.李大釗的婦女解放理論與實踐[J],北京社會科學,2003,(1).
責任編輯:周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