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植物源氣味化合物與黏蟲蛾性信息素的協(xié)同作用

    2015-03-21 08:04:12王高平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年16期
    關鍵詞:黏蟲乙醛苯甲酸

    楊 巧,郭 培,王高平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自1959年Butenandt等確定家蠶蛾(Bombyx mori)性信息素的成分后,昆蟲性信息素的研究迅速展開[1]。昆蟲性信息素具有靈敏度高、專一性強、不傷害天敵、不會引起害蟲產(chǎn)生抗性等優(yōu)點,20世紀70年代后,性信息素的使用得到迅猛發(fā)展[2]。植物揮發(fā)性化合物在植食性昆蟲的寄主定向、產(chǎn)卵、聚集、傳粉等行為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4]。昆蟲性信息素和植物源揮發(fā)物兩者都是昆蟲重要信息物質,兩者協(xié)同作用可以調節(jié)昆蟲的行為。在自然界中,植食性昆蟲所接受、感知的往往是植物源揮發(fā)物與昆蟲信息素的混合物。大量的研究結果證實它們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Reddy等的室內風洞結果顯示,(Z)-乙酸-3-己烯酯、(E)-2-己烯醛、(Z)-3-己烯醇與性信息素的混合物對未交配的雄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引誘行為達到80% ~100%,明顯高于僅用性信息素的作用。野外的試驗結果也表明,用(Z)-乙酸-3-己烯酯和性信息素以1∶1的比例混合所引誘的菜蛾數(shù)量為僅用性信息素的6~7倍[5]。黏蟲[Mythimna separata(Walker)]主要危害小麥、玉米等農(nóng)作物,其暴發(fā)的時空規(guī)律難以預測。2012年,黏蟲在華北、東北驟然特大暴發(fā),造成很大產(chǎn)量損失。從蜜源植物和花的揮發(fā)性化合物中篩選對黏蟲性信息素有增效作用的組分,研究開發(fā)引誘效力更高的性誘劑,對于提高黏蟲監(jiān)測水平具有重大意義。鑒于此,筆者研究了9種植物源氣味化合物與黏蟲蛾性信息素的協(xié)同作用,以期篩選出有效的增效劑。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源揮發(fā)物。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醇、2-苯乙醇、正丁醇、羅勒烯、β-蒎烯、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9種試劑均購自Sigma化學試劑公司。性信息素組分(Z)-11-十六碳烯醛和(Z)-9-十六碳烯醛均購自上海蕓蕓化工有限公司,性信息素混合物為(Z)-11-十六碳烯醛和(Z)-9-十六碳烯醛按95∶5的比例組成[6]。

    1.1.2 器械與試劑?;衔镝尫牌?誘芯):室內試驗誘芯為Hirschmann定量精密玻璃毛細管,長度為32.00 mm、外徑為0.68 mm,內徑為0.20 mm;室外誘芯所用釋放器為帶凹槽橡膠塞(中捷四方公司),長度為14.00 mm,外直徑為10.00 mm,凹槽內直徑為7.00 mm。水盆式誘捕器為中捷四方公司產(chǎn)品。溶劑為分析純正己烷。

    1.1.3 供試昆蟲。黏蟲: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遷飛室提供卵,在(24±1)℃、相對濕度(70±5)%、光暗周期為14∶10 h的條件下用玉米葉飼養(yǎng)幼蟲,每天更換新鮮玉米葉。幼蟲老熟后放在下鋪一層3 cm濕潤土的盒子內供其化蛹,在蛹期將雌雄分開。羽化黏蟲按日齡數(shù)分裝于紗籠中,喂以10%蜂蜜水。試驗用蟲為4日齡雄蟲。

    1.2 方法

    1.2.1 植物源揮發(fā)物與黏蟲性信息素室內協(xié)同效果試驗。

    1.2.1.1 生物測定裝置制備。自行設計大型“Y”形管,主管長為100 cm,2支管長為75 cm,內徑為20 cm,2支管夾角為60°,主管與支管夾角為150°,主管為放蟲管,“Y”形管2支管分別為試驗管和對照管,并在各管貼上標簽。

    1.2.1.2 試驗設計。試驗以性信息素為對照(CK),性信息素劑量為1μl;試驗組為植物源揮發(fā)物和性信息素按1∶4的比例組成,其中性信息素劑量為1μl。分別放入“Y”形管的對照管和試驗管,將4日齡雄蟲放入主管,觀察、記錄成蟲選擇方向。

    1.2.2 黏蟲性信息素增效劑的田間篩選試驗。

    1.2.2.1 單劑制備。將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醇、2-苯乙醇、正丁醇、羅勒烯、β-蒎烯、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9種試劑與正己烷按 1∶9的比例稀釋,每個綠色橡膠誘芯劑量為4 mg。

    1.2.2.2 誘芯制備。性信息混合物和單劑分別與正己烷按1∶9的比例稀釋后,制作誘芯。第1組試驗在2014年4月進行,試驗化合物為初步篩選的9種植物氣味化合物,每個信息素誘芯(每誘芯11 mg)加入的植物氣味化合物劑量為4 mg。另設性信息素對照和正己烷對照[7]。單純植物氣味化合物的誘捕試驗采用天然橡膠誘芯劑量為4 mg。第2組試驗在2014年9月進行,試驗化合物為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每個性信息素誘芯所加入的氣味化合物劑量分別為4、10、20 mg?;旌衔镎T芯組成為苯乙醛(4 mg)與苯甲酸乙酯(4 mg),苯乙醛(4 mg)與乙酸苯甲酯(4 mg),苯甲醛(4 mg)、苯乙醛(4 mg)、苯甲酸乙酯(4 mg)與乙酸苯甲酯(4 mg)。

    1.2.2.3 試驗設計。試驗于河南省農(nóng)業(yè)大學科教園區(qū)進行。誘捕用架為特制2 m長的鐵架,采用水盆式誘捕器。注入2/3體積清水,加入適量不加香的洗衣粉,誘芯放置于與水盆配套的傘架中,每個誘芯處理3次重復,在盆側面標記誘芯編號。所有誘芯采用隨機排列。每3 d田間統(tǒng)計誘捕量,撈出統(tǒng)計過的蟲體,及時補水;每10 d收集全部誘芯,更換新誘芯并重新排列。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室內“Y”形嗅覺儀測定黏蟲對植物源揮發(fā)物反應數(shù)據(jù)采用卡方(X2)檢驗,田間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Duncan’s多重比較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ASS19.0 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物源揮發(fā)物與性信息素混合對黏蟲雄成蟲的室內引誘效果 由表1可知,在性信息素中加入苯甲酸乙酯后增效效果極顯著。苯甲醛作為增效劑效果顯著,但不如苯甲酸乙酯。苯甲醇和苯乙醛具有一定引誘作用,但效果不太明顯。羅勒烯和β-蒎烯具有一定趨避作用,且羅勒烯趨避作用顯著。

    2.2 單個植物源揮發(fā)物與黏蟲性信息素混和在大田的引誘效果 由圖1可知,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醇、2-苯乙醇、正丁醇、羅勒烯、β-蒎烯、苯甲酸乙酯、乙酸苯甲酯9種植物源單劑無引誘效果,而苯甲酸乙酯作為增效劑有顯著效果,與性信息素化合物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苯乙醛和乙酸苯甲酯有微弱增效作用,但與性信息素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2.3 不同劑量植物源揮發(fā)物與性信息混合的引誘作用 結果表明,4 mg苯甲酸乙酯顯著提高性信息素的引誘效果,在4~20 mg范圍內,隨著植物源揮發(fā)物劑量的增加,誘蛾量呈現(xiàn)降低趨勢,但差異不顯著(圖2)。

    2.4 多個植物源揮發(fā)物與黏蟲性信息素混合的引誘效果 配制了苯乙醛(4 mg)與苯甲酸乙酯(4 mg),苯乙醛(4 mg)與乙酸苯甲酯(4 mg),苯甲醛(4 mg)、苯乙醛(4 mg)、苯甲酸乙酯(4 mg)與乙酸苯甲酯(4 mg)混合物,結果表明:各混合物組成未顯著提高黏蟲性信息素的引誘作用(圖2),不同混合物誘芯差異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陸生植物與植食性昆蟲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復雜的互作關系[6-8],在植物-植食性昆蟲-天敵三者關系中,植物氣味起重要作用[9]。自然界中,一些植物可以強烈地引誘雌雄兩性蛾子[10],羽衣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可以誘集小菜蛾產(chǎn)卵[11],芫菁(B.rapa)可以有效誘集甘藍卷心象鼻蟲(Ceutorhynchus obstrictus)[12]。楊樹枝把對許多夜蛾類雌雄蛾都有引誘作用,郭線茹等已從中鑒定出一些誘蟲活性物質,楊樹枝把的誘蟲作用在于其釋放的揮發(fā)性次生物質[13-18]。

    該研究發(fā)現(xiàn)所選取的9種植物源揮發(fā)物單劑無任何引誘活性。苯甲酸乙酯作為植物氣味化合物的一個組分,對黏蟲性引誘劑具有協(xié)同作用,且引誘效果大于性信息素和苯甲酸乙酯兩者之和。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植物源單劑劑量,引誘效果差異不顯著。室內試驗苯甲醛作為增效劑具有顯著效果,田間試驗顯著性不差異。

    總體上看,性引誘劑對黏蟲雄蛾的引誘效果欠佳,絕對數(shù)量不大。其原因可能是:①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組分缺少雌蛾釋放的性信息素微量組分。②目前黏蟲的監(jiān)測主要采用燈光、糖酒醋液和雷達監(jiān)測等方法[19],性信息素的應用少、研究薄弱,該試驗依據(jù)汪新文等[6]研究分析配成的黏蟲性信息素有可能不是最準確的。黏蟲性信息素及其增效劑的研究、試驗有待進一步開展。

    [1]BUTENANDT A,BEEKMANN R,STAMM D,et al.Uber den sexual lockstaff des seidenspinners Bombyx mori Reidanstellung und konstitution[J].Z Naturforsch B,1959,14:283 -284.

    [2]蘇建偉,肖能文,戈峰.昆蟲雌性信息素在害蟲種群監(jiān)測和大量誘捕中的應用與討論[J].植物保護,2005,31(5):78 -82.

    [3]REDDY V P,GUERRERO A.Interactions of insect pheromones and plant semiochemicals[J].Trends in Plant Science,2004,9(5):253 -261.

    [4]LANDOLT PJ,PHILLIPS T W.Host plant influences on sex pheromone behavior of phytophagous insects[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7,42:371-391.

    [5]REDDY GV P,CUERREROA.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diamondback moth,Plutella xylostella,to green leaf volatiles of Brassica oleracea subep.capitata[J].JAgric Food Chem,2000,48:6025 -6029.

    [6]汪新文,劉孟英.利用超微量技術分析粘蟲單腺體信息素的化學組成[J].昆蟲學報,1997,40(2):22 -27.

    [7]沈幼蓮,高揚,杜永均.植物氣味化合物與斜紋夜蛾性信息素的協(xié)同作用[J].昆蟲學報,2009,52(12):1290 -1297.

    [8]康樂.植物對昆蟲的化學防御[J].植物學通報,1995,12(4):22 -27.

    [9]趙卓,劉國東,劉克文,等.昆蟲與植物協(xié)同關系的研究概況[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7.

    [10]吳名全.植物-植食性昆蟲-天敵相互關系中化學物質的變化[J].宜春學院學報,2003,25(2):71 -74.

    [11]杜永均,嚴福順.植物揮發(fā)性次生物質在植食性昆蟲、寄主植物和昆蟲天敵關系中的作用機理[J].昆蟲學報,1994,37(2):233 -249.

    [12]CHA DH,NOJIMA S,HESLERSP,et al.Identification and field evaluation of grape shootvolatiles attractive to female grape berry moth(Paralobesia viteana)[J].JChem Ecol,2008,34:1180 -1189.

    [13]MITCHELL E R,HU G,JOHANOWICZ D.Management of diamondback moth(Lepidoptera:Plutellidae)in cabbage using collard as a trap crop[J].Hort Science,2000,35(5):875 -879.

    [14]CARCAMO H A,DUNN R,DOSDALL L M,et al.Managing cabbage seedpod weevil in canola using a trap crop—A commercial field scale study in western Canada[J].Crop Protection,2007,26:1325 -1334.

    [15]郭予元.棉鈴蟲的研究[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8.

    [16]付新華,雷朝亮,王香萍,等.加拿大楊樹葉氣味對棉鈴蟲的引誘作用[J].昆蟲天敵,2001,23(1):22 -25.

    [17]郭線茹,原國輝,鄭啟偉,等.黑楊萎蔫葉片萃取物對蛾類成蟲誘集活性的研究[J].華北農(nóng)學報,2001,16(4):104 -108.

    [18]DICKENSJ C,SMITH J N,LING D M.Green leaf volatiles enhance sex attractant pheromone of the tobacco budworm,Heliothis virescens[J].Chemoecology,1993,4:175 -177.

    [19]江幸福,張蕾,程云霞,等.我國粘蟲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應用昆蟲學報,2014,51(4):881-889.

    猜你喜歡
    黏蟲乙醛苯甲酸
    天津地區(qū)黏蟲遷飛發(fā)生特征及監(jiān)測預報
    洛寧縣一代黏蟲的重發(fā)原因及防治對策
    離子交換樹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2
    含有苯甲酸的紅棗不能吃?
    百科知識(2016年22期)2016-12-24 21:07:25
    黏蟲和勞氏黏蟲形態(tài)特征比較
    植物保護(2016年4期)2016-09-14 01:08:55
    3,5-二氨基對氯苯甲酸異丁酯的合成研究
    對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實驗的改進
    p53和γ-H2AX作為乙醛引起DNA損傷早期生物標記物的實驗研究
    5,5’-二硫雙(2-硝基苯甲酸)構筑的鈷配合物的合成與晶體結構
    一代多發(fā)區(qū)黏蟲發(fā)生偏早,二代多發(fā)區(qū)需提前防控
    植物保護(2014年3期)2014-02-06 07:39:00
    武夷山市| 岳阳市| 玉龙| 大埔区| 房山区| 上思县| 同江市| 安多县| 潞西市| 乾安县| 阿拉尔市| 全椒县| 瑞安市| 北票市| 乌什县| 新乡县| 神池县| 亚东县| 商水县| 黔江区| 金阳县| 昆山市| 彭水| 南康市| 铜陵市| 腾冲县| 闸北区| 岚皋县| 温宿县| 达州市| 开阳县| 岳池县| 旌德县| 正阳县| 舟曲县| 广昌县| 马公市| 东平县| 崇文区| 彭阳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