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琨,成洶涌
(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河南鄭州450001)
目的論視角下電影《同桌的你》字幕翻譯
張 琨,成洶涌
(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 外語學(xué)院,河南鄭州450001)
功能主義目的論強調(diào)翻譯是有目的的行為,它包含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文章基于目的論,簡要分析電影《同桌的你》的字幕翻譯,試討論在翻譯電影字幕時,譯者采取哪種翻譯策略既能很好地保持原字幕的韻味,又能讓觀眾充分理解電影中的異域文化。
目的論;字幕翻譯;翻譯策略;《同桌的你》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方式在國際間的交流日益突出。電影題材廣泛,涉及不同領(lǐng)域,每個觀眾總能找到偏愛的類型,因此受到全世界觀眾的追捧,而對電影字幕翻譯的研究也順應(yīng)了全球化發(fā)展的需要。字幕翻譯能反映出不同語言的特點,它要求譯者在翻譯時既要保留電影的原聲,又要讓觀眾感受原汁原味的異域文化。字幕翻譯的主要目的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向處在特定文化背景的觀眾最有效地傳達相關(guān)信息,幫助其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電影。傳統(tǒng)的對等翻譯理論已很難適應(yīng)字幕翻譯的特殊要求。德國學(xué)者賴斯等人提出的翻譯目的論適用于應(yīng)用型文本的翻譯,為電影字幕的翻譯開辟了新天地。
電影《同桌的你》通過講述男女主人公的成長經(jīng)歷,回憶了這對同桌從初中到大學(xué)畢業(yè)期間發(fā)生的故事。男主人公林一和女主人公周小梔中學(xué)時代相識,大學(xué)時代相戀,成年以后分手。他們的經(jīng)歷印證了一代人的成長,迎合了當(dāng)代觀眾,尤其是80后、90后觀眾的需求。觀看這對同桌的成長,能激起觀眾對自己青春的回憶。
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它大體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的發(fā)展與完善。首先,凱瑟琳娜·賴斯(Katharina Reiss)最早提出了功能派思想。此后,她的學(xué)生漢斯·弗米爾(Hans Vermeer)擺脫了等值論的束縛,提出了功能派的基礎(chǔ)理論——翻譯目的論。之后在弗米爾的目的論基礎(chǔ)上,賈斯塔·赫茲·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進一步發(fā)展了功能派理論。最后,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的主要倡導(dǎo)者之一,克里斯蒂安·諾德(Chiristiane Nord)完善了此理論。
根據(jù)行為學(xué)理論,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一書中,賴斯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一方面,賴斯以等值理論為基礎(chǔ)進行研究,認(rèn)為理想的譯文是原文與譯文在內(nèi)容、交際功能和語言形式上的對等;另一方面,她意識到在實際的翻譯實踐中,因為翻譯特殊的要求,這種原文與譯文的對等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賴斯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譯者要優(yōu)先考慮譯文的具體功能而并非對等原則[1]。
之后,賴斯的學(xué)生弗米爾創(chuàng)立了翻譯目的論。他認(rèn)為翻譯是人類的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活動。弗米爾的翻譯目的論進一步擺脫了等值論的約束,將翻譯從原語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并且,弗米爾在其理論中引進了三個概念:翻譯行為、委托人和翻譯委托。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翻譯行為要根據(jù)委托人的要求,結(jié)合翻譯的委托和翻譯的目的,進行有選擇的翻譯。
在弗米爾目的論的基礎(chǔ)上,曼塔利進一步發(fā)展了功能派的翻譯理論。她在1984年直接定義翻譯為“目的性行為”。她認(rèn)為翻譯是一種復(fù)雜的活動,是為了取得某一特定的具體目的而進行的人類行為活動。她的理論著重強調(diào)三個方面:翻譯過程的行為、翻譯過程參與者的角色以及翻譯過程所在的環(huán)境。
克里斯蒂安娜·諾德是功能主義翻譯理論的另外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是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的主要倡導(dǎo)人之一,她繼承并完善了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用簡單的語言歸納整理了該理論的思想。諾德總結(jié)了功能派的形成過程和基本的學(xué)術(shù)思想,指出了功能派翻譯理論的不足。
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有三個原則,即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性原則(Fidelity Rule)。目的原則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核心原則。翻譯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結(jié)果決定方法。連貫性是指譯文要具有可接受性和可讀性,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標(biāo)準(zhǔn),并且使譯語的接受者能夠理解。忠誠性原則是由諾德提出的。諾德指出,一方面,譯者對譯文接受者負(fù)有責(zé)任,必須解釋翻譯的目的,即解釋他們所做的一切和這樣做的原因;另一方面,譯者還必須忠誠于原文作者。目的原則是核心原則,其它兩條原則要服從于目的原則。一方面,如果翻譯的目的是要求改變原文的功能,譯文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適合或者符合翻譯的目的而不會是原文文本語際間的連貫。忠實的形式和程度取決于翻譯目的的要求,也就是說忠實性原則要服從于目的原則;另一方面,如果翻譯的目的要求譯文文本再現(xiàn)原文文本的風(fēng)格特點,那么忠實的原則與目的原則就相符合[2]。
目的論強調(diào)譯者應(yīng)該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選擇恰當(dāng)?shù)姆g策略和方法,在原文提供的各類信息中進行有選擇性的翻譯,從而實現(xiàn)翻譯的目的。為了迎合國內(nèi)外觀眾對青春電影 《同桌的你》的觀賞要求,《同桌的你》的字幕翻譯采用了多種翻譯策略。
2.1 闡 明
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一些習(xí)語又有各自的文化出處,無形之中給翻譯帶來了很大困難。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有許多四字成語或典故。而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圣經(jīng)》里的故事對語言影響很大。基于這樣的差異,譯者在翻譯字幕時要充分考慮觀眾,甚至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加一些額外的解釋。
例1:Tom:老師,我是外國人。能不能給安排個好點的房間?
譯文:Excuse me.I'm a foreigner.Can you put me in a more comfortable room?
老師:Where cold where to stay.
譯文: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Get out of your face)。
在抗擊非典期間,華籍美裔學(xué)生Tom被隔離。為了能住得更舒適,Tom利用自己的外國人外表向老師要求更好的房間,不料老師非但不買賬,反而回了Tom一句地道的中式英語 “Where cold where to stay”。“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這一習(xí)語具有很濃郁的中國色彩,如若直譯只能譯成老師的回答“Where cold where to stay”。譯者在翻譯時如果僅將“Where cold where to stay”作為字幕,外國觀眾肯定理解不了,所以譯者在保持中式英語的同時,又在句子后面綴上標(biāo)注“Get out of your face”。兩個習(xí)語雖出自不同的文化,但表達相同的意思。譯者通過一句簡單的標(biāo)注既闡明了對話的搞笑效果,又能讓外國觀眾充分理解,一舉兩得。
2.2 增 譯
目的論認(rèn)為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其原文本信息也應(yīng)該根據(jù)作者的意圖、翻譯的目的以及文化語境進行選擇。當(dāng)缺省現(xiàn)象出現(xiàn)、不能一對一翻譯時,應(yīng)當(dāng)采取適當(dāng)?shù)脑鲎g。
例2:周:咱們走吧?;厝グ?。
譯文:Let's go.Come with me.
林:怎么這么擔(dān)心我?
譯文:I didn't know you were so worried aboutme.
1999年,美國政府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群情激昂的中國人義憤填膺,男主人公林一也不例外。他不顧老師的反對,只身參加抗議游行。但他未料到一向乖巧聽話的好學(xué)生周小梔會尾隨。找到林一后,周小梔勸他和自己回學(xué)校。翻譯時,譯者將“回去吧”這句言簡意賅且符合中國人表達習(xí)慣的祈使句增加了賓語“with me”。英語中習(xí)慣及物動詞后面跟賓語,構(gòu)成主謂賓結(jié)構(gòu)。但漢語卻截然不同,主語、賓語時常被省略。所以在翻譯時,“回去吧”這一句子被加上了符合英語習(xí)慣的賓語“with me”。林一在回答周小梔時,簡單的一句疑問句“怎么這么擔(dān)心我”,翻譯后變成了一句陳述句 “Ididn'tknowyouweresoworriedaboutme”。漢語“怎么這么擔(dān)心我”中沒有主語“我”,但英語字幕加上了“I didn't know you”。漢語主句之前加上“I didn't know you”,將句子改為賓語從句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xí)慣。這里,如果譯者只是簡單地將這句話譯為“Why worried me so much?”,句子成分雖然和漢語一一對照,但存在明顯的語法錯誤,外國觀眾很難理解。林一的話“怎么這么擔(dān)心我”是一種肯定的語氣,只是出于兩人的關(guān)系將話語的重心轉(zhuǎn)交給了周小梔。所以在翻譯時,譯者增加了主語“I”,采用了陳述句的表達。
2.3 減 譯
無論是從電影效果上還是從技術(shù)層面上考慮,字幕翻譯都要求簡練。對于觀眾而言,次重要的信息在欣賞電影時,如果不影響對電影的理解完全可以縮減。Baker也曾指出:“When converting the spoken to written words,the volume is typically reduced by one third.”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漢語和英語不論在語音、語法,還是句子結(jié)構(gòu)上差異都較大,因此在翻譯字幕時,譯者需要充分考慮觀眾對翻譯字幕的接受程度。
例3:王:我們要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jié)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精神。一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zhàn)斗進入了攻堅階段。一座抗擊非典的偉大長城巍然屹立了起來。
譯文:We need to be united as one,extend a helping hand to each other,and take obstacles head on in order to win a victory.This war without fire and smoke has entered a critical stage.A Great Wall against SARS has been erected.
抗擊非典期間,學(xué)校廣播每天都會播送這樣的話語鼓勵同學(xué)們。廣播中,播音員王爾德播送的都是些成語或四字詞語。這些成語或詞語個個都有出處,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在西方文化中卻極為罕見。翻譯時,譯者將有些成語合并,如“眾志成城,團結(jié)互助,和衷共濟”三個成語被合譯為“extend a helping hand to each other”。三個成語表達了相同的意思,如若三個都譯會顯得冗雜。而且“眾志成城”和“和衷共濟”這兩個成語在英語中也沒有對應(yīng)的習(xí)語??紤]到外國觀眾的表達習(xí)慣,譯者將這三個結(jié)合,僅用一個“extend a helping hand to each other”表達,此翻譯言簡意賅,又不失原文意思。
例4:林:我問你有勁嗎?
譯文:Are you having fun?
胖:沒勁,沒勁,沒勁,沒勁。
譯文:No,No,No,No.
林:沒勁?
譯文:No?
胖:哎,有勁,有勁,有勁,有勁。
譯文:Well,Yes,Yes,Yes,Yes.
周小梔剛到學(xué)校時被一個胖男孩欺負(fù),愛打抱不平的林一見不得胖男孩欺負(fù)周小梔,所以在胖男孩扔周小梔鉛筆時抓住胖男孩的手,發(fā)生了例4的對話。對話開頭,林一問胖男孩“我問你有勁嗎?”字幕翻譯時“我問”已被省略,簡單表達為”Are you having fun?”由于疼痛,胖男孩向林一求饒,趕緊回答“沒勁,沒勁”。在第一句的問話中,漢語的疑問句譯成了英語的一般疑問句。在英語中,回答一般疑問句時為了簡練可以只回答“Yes”或“No”。但此策略在漢語中行不通。當(dāng)林一問胖男孩“我問你有勁嗎?”時,一般情況下漢語都不會只回答“有”或者“沒有”。胖男孩和林一的“有勁”和“沒勁”的對話翻譯減譯為“Yes”和“No”,這樣翻譯符合外國觀眾的語言表達習(xí)慣,不會使對話過長,能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有效地觀看電影。
翻譯目的論為翻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于研究各種文本的翻譯,推動翻譯領(lǐng)域的發(fā)展。字幕翻譯縮小了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差距。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的發(fā)展與增強,字幕翻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本文通過電影《同桌的你》的字幕翻譯,分析證實了目的論在字幕翻譯中的可操作性,是指導(dǎo)字幕翻譯的最佳理論之一。在翻譯電影字幕時,譯者應(yīng)該考慮所采用的翻譯策略、翻譯目的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
[1]范祥濤,劉全福.論翻譯選擇的目的性 [J].中國翻譯,2002(6):25-28.
[2]劉元秀.翻譯目的論之新視角[J].樂山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4 (7):80-83.
[3]李運興.字幕翻譯的交際策略[J].中國翻譯,2012(1):38-40.
[4]孫藝風(fēng).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J].中國翻譯,2001 (4):16-23.
[5]譚載喜.翻譯與翻譯原形[J].中國翻譯,2001(7):14-17.
[6]肖維青.論影視翻譯教程的技術(shù)路徑[J].中國翻譯,2012(5):44-47.
責(zé)任編輯 劉志明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My Old Classmat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ZHANG K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emphasizes tha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communicative action. It contains the principles of purpose,coherence,and fidelity.Based on it,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film “My Old Classmate”,and which strategy should be adopted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ubtitle but without losing the exotic civilization in the movies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Skopos Theory;subtitle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rategy;“My Old Classmate”
H319
A
1674-5787(2015)04-0059-04
10.13887/j.cnki.jccee.2015(4).16
2015-05-15
張琨(1990—),女,河南新鄉(xiāng)人,河南工業(yè)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