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開區(qū)崇化中學 鞏春野 劉翠翠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概念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合作學習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活動。筆者認為,狹義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中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合作學習最大的意義在于它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互動理論合作學習的互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單向型互動,或師生之間交流的雙向型互動,它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多邊互動為學生的交流提供了足夠的機會。
總之,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運用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明顯的轉變,使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改觀,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轉變。
第一,調查目標本調查擬解決以下問題:高中學生怎樣理解合作學習?高中學生如何認識合作學習的過程?
第二,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對部分題目結合起個別訪談以了解進一步的原因。
第三,調查對象:隨機抽取了市的四所高中(有重點中學和一般中學)的部分學生:這樣共抽取學生457人,均為高二年級學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第四,研究過程。問卷先于2014年4月在筆者所在學校高一年級的一個班進行了試測,修改了學生難于理解的語句、問法,然后在被試中進行了測試,學生答題用時20分鐘左右,測試后,從相關任課老師處獲取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成績,以作參照。
第五,調查結論。
一是學生對合作學習的一般態(tài)度調查表明,當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絕大多數學生(85%)會先問同學后問老師,說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比較普遍和正常的,這是學生求知的基本方法,并非就是開展合作學習的結果,或者說開展合作學習是返璞歸真。認為平時數學老師愛用合作學習形式上課的比例(57.7%)。部分學生(30.2%)認為小組討論時發(fā)言偏少,后續(xù)訪談得知合作學習中少數同學經常搶著發(fā)言,也有少數同學就不愛多說話;盡管如此,絕大多數同學(72.6%)數學課上注意力比較集中,很少干與任務無關的事。絕大多數同學(85.9%)認為幫助同學可以豐富自己的想法,說明學生已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意義。有一部分同學(14.3%)認為按別人講的解法算過,可下次還會錯,相當一部分同學((40.8%)對此認識比較模糊。
二是學生對合作學習特征的認識調查表明(表2)大多數學生(60.2%)認為數學課上交流合作時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同伴,同伴的工作也有助于自己,而且后一比例(75.2%)高于前一比例,說明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互助合作是充分肯定的。根據期末成績的比照研究,學生的這種認識差異與學習成績高相關。無論學生成績如何,大多數學生(61.9%)認為數學課上不善交際的同學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收獲小,同時認為上數學課小組討論的時候不可以沾同學的光;但也有同學(23.2%)持反對意見,說明合作學習中還有組織不到位的情況,存在合作中的“搭便車”現象,也可能與部分學生內向的個性相關。這一情況與數學成績高相關:認為可以沾同學光的學生,數學成績基本都不理想或進步不大,說明合作中只有積極參與才能帶來收獲。那些認為數學老師常把成績差不多的同學分為一組的學生的數學成績,沒有認為小組是由成績不同的同學組成的學生成績好,說明合作學習過程中異質小組較同質小組作用大。多數學生(57.8%)善于向成績好的同學提出問題,交往水平差異也與學業(yè)成績高相關。
三是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傾向調查表明(表3)數學課上的合作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大多數學生(72%)認為數學課上通過合作交流可以發(fā)現概念性錯誤;絕大多數學生(93.3%)認為同伴的不同意見能夠提醒自己有些考慮不到的地方;數學課上有些方法是自己和同伴一起想出來的,說明合作學習可以共同建構知識,證實了合作學習的實際意義。但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自己首先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由訪談可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反對例題一出來,學生剛剛看完題目,老師馬上就講解分析,因而大多數學生(88.2%)認為在合作交流前自己應該先考慮成熟,說明學生盡管喜愛合作,但也特別注重個人的獨立思考。這也許正是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課上有些方法是我和同伴一起想出來的基礎。在交流討論時絕大多數學生(88.2%)為了能讓同學明白自己的思路,會在發(fā)言前重新整理一遍思路;在聽取別人發(fā)言時最關心他(她)怎么想到的,注意數學思維的激發(fā)。大多數學生(78.2%)認為做數學題時,常常能按同伴的思路獨立重新嘗試一次,能用別人教給的方法試著再解一道題,但前一比例(61.9%)低于后一比例(78.2%)。
給據到查結論,總結有如下關于實施合作學習的對策。
第一,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防止形式化。第二,設置對合作學習有價值的內容。第三,學生思維受阻時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第四,教師要清晰地說明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和要求。第五,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明確分工。第六,教師要注意控制課堂教學中過大的噪音。第七,教師把握好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第八,對合作學習進行有效地評價。第九,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第十,訓練學生的合作的技能和技巧。
總之,教師在高中數學合作學習中針對問題實施的對策很多,并不是僅僅意味著安排學生按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個任務,它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尤其結合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給予認真的思考、關注及不斷的探索研究更好的對策,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