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梅州中學 闕建志
在2009年下半年梅江區(qū)教育局向全區(qū)中學提出開展“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我校在2010年上半年開始進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當時較多學案從網上獲取,通過一個月教學實踐后感覺到使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理念好,課堂氣氛比以前活躍和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有所增加,但實施結果仍不夠理想,通過對師生進行調查,本人認為因素有:一是課前預習作業(yè)過多,造成學生課業(yè)過重,無法完成課前和課后作業(yè),引起學生在討論問題時知識積累不夠,討論效果不理想。二是學案中“探究問題”的不夠合理,有些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一看就知結果無需討論;有些問題難度大,學生討論不出結果,讓學生失去探究的興趣,不能達到目的。三是本校每間教室都有交互式電子白板,網絡資源——化學實驗視頻、化學反應動畫、相關新聞事件等利用不夠充分,未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與討論的積極性?;谏鲜鲈?,本人作為化學教研組長,開始編寫適合我?;瘜W課堂教學的學案。
我校是一所區(qū)級重點中學,學生來源主要在城區(qū),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很多現代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幫助,90%以上的學生都能夠達到相同的學業(yè)水平。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知識、經驗、個性等各方面的差異,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習方法多元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途徑獲取知識,達到對知識結構的理解。學案導學著眼于教學實際情況、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內容的特點、靈活選擇教學組織形式。讓不同的學生根據個人的需要來調整時間和速度,充分利用課前充足的時間進行自學和思考,盡量消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本人設計學案內容分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思考與探究、反饋練習、課后反思5個部分。同時對學案容量作明確的規(guī)定,新授課學案不能超過16開紙兩張,復習課學案不能超過16開紙四張。目的是減少學生課前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解決學生課業(yè)過重的問題。
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授課意圖,讓學生有備而來。制定的學習目標中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盡量簡潔明了,以便讓學生學習時明晰。
自主學習和思考與探究是學案的核心部分,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能了解的知識點安排在自主學習中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完成,從結構和細節(jié)上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對于重、難點內容通過化學實驗、網絡視頻、動畫模擬等角度增進學生的感性認識,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思考探究題,安排在[思考與探究]上課時老師再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印證。
反饋練習是為了使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消化和吸收,進而轉化為能力,精心選編練習題,發(fā)展各類學生的潛能,升華學生的理性認識。
課后反思:學案最后學習反思這一欄目的設置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整堂課的學習進行簡短小結和反思,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學案在老師、學生和教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通過設計更具體的系列問題和更細化的學習活動來降低新教材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根據我校學生特點及學案本身的特點,構建本校特色學案導學模式過程中化學課堂師生活動流程如下圖所示。
這種模式能最大程度給學生自主學習,課前學生在依稿預習時,能做到舊知識回顧和新知識的預習,縮短了學生個人之間存在知識、經驗、個性等各方面的差異,課堂上教師能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合作、討論時把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課后學生通過反思,得到歸納提升。
第一,“探究問題”設計是最大困難是如何從教材、資料及網絡資源中挖掘出有效的、能夠使自己設計出好的且合理的“探究問題”。
第二,備課的時候設計“探究問題”,探究教學的開放度的把控和對學生的調控,并預測學生活動在課堂實施過程會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學案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進行反思總結,再改進,不斷提高學案利用率,構建高效化學課堂。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總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學案的設計要與學生的自學探究的過程統(tǒng)一同步,不要提出過高要求,否則學生會失去自學探究的興趣。
第二,學案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與探究問題設計必須少而精。否則課堂操作將很急促,降低實效性。
第三,課堂上要把自做與討論嚴格分開。學生是以自已學習為主,合作討論為輔。
第四,學案必須收回來教師查閱。學案學習是個過程,教師查閱可以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上作針對性指導。
能夠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新課程教材的最大特色進行編寫。新課程教材通過構建一系列學習活動,讓學生去參與、去體驗,去主動獲取知識?,F在的初、高中化學教材中有很多“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欄目。可以說,新教材更像“學材”,特別適合學案導學。編寫學案和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理論,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學的實踐運用,也充分證明了學案教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我們的學案教學還不夠完善,有待我們繼續(xù)深入地研究改進,使學案教學煥發(fā)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