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信息技術學校 蘇溶萍
中職學生學數學,一向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那是卷子里的紅叉叉,課堂上的睡趴趴,作業(yè)中的胡麻擦。在中職學校教數學,頭頂是領導的殷切希望,身邊是亟待解救的花樣年華。三尺講臺,輕舞飛揚!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覺得做好中職數學的教學,改變現實教學狀況,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是不容樂觀的。盡管我接觸到的是這些學生中相對“好”一些的學生,仍然能夠感受到學生們的數學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基礎以及對數學的認識都是相當薄弱、片面和零散的。其中我較深刻的感受到了幾個方面,一一列舉如下。
毋庸置疑,減法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作為加法的逆運算來講的。若a+x=b,則x=b-a。這是小學生的觀點。當認識了負數之后,減法有了它的第二種觀點,b-a=b+(-a),即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一個數的相反數,這是初中學生的另一個觀點。這時減和加之間就有了聯(lián)系,至于是把它看成是加法還是減法,也就是把符號“-”看成負號還是減號,全由個體自由決定。在現實運算中,減與加之間的這種轉換幾乎是瞬時完成的,作為一種數學常理,并無異議。
可是,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們在很多時候都分不清楚是加還是減。諸如“加上-1還是減去1”,她們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往往需要反應很長的一段時間。
類似的問題還表現在除法和比式的關系上,她們分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所以算起來相當費力。
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知道“同加減一個數,不變?!薄巴顺粋€數,不變。”但不明白在什么時候同加減、同乘除,什么不變。比如,代數式學 生 們 經 常 寫 成,并不認為自己犯了什么錯誤。上述口訣錯了嗎?沒有。只是他們沒有記住全文:“方程的兩邊同加減、同乘除一個數(除數不能是0),原方程不變?!薄胺质降姆肿优c分母同乘除(除數不能是0)一個數,原分式不變?!?/p>
開方運算是他們最為棘手的問題。自從學習了有理指數冪之后,學生們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正數開偶次方根的運算體系。他們知道一個正數開平方根有兩個數,它們互為相反數。不過會寫成當x滿足某個條件時當x滿足某個條件時
以上列舉的三個問題,在課堂上時時會遇到,令我防不慎防。所以,我總會覺得課堂是一個無底洞,填補這些缺陷,需要教師長期的努力。
第一,結合學生們的這些特點,當他們再開始學習中職數學內容時,并不建議做專門的銜接教學。別看這些學生基礎差,可是他們對重復數學知識并沒有多大的興趣,這些缺漏只能在課堂上逐一找機會慢慢彌補。
第二,中職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函數(含集合、三角函數、數列)、向量、幾何(解析幾何和立體幾何)、概率與統(tǒng)計(含計數原理、排列組合)四大部分,其中含有相應內容的主干知識。教學時,應以理解其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公式為主要任務,不遷移、不推廣,不做過多數學上的嚴密論證。過多的數學知識只會影響其對于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掌握,并不是多多益善才是上佳的選擇,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最恰當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數學科學中的嚴密性與數學教育中的可接受性相沖突的時候,我總是優(yōu)先考慮選數學中的可接受性,在學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考慮問題的嚴密性。學生們其實是很脆弱的,當他發(fā)覺有一點障礙的時候就會心生退意。如果教師這時還要執(zhí)意嚴密論證,只會讓更多的學生放棄學數學,日子一旦積累下來,學生們放棄的內容就會增加,放棄學數學的學生也會增加,到這個時候,教師若想“回天”,可真的是“無力”了。考慮到數學課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計”甚妙!
訓練是落實數學基礎的有效手段。結合工作實踐,我感到中職數學訓練的特點是:緊扣概念,同一題型,反復訓練。
現行的中職數學教材,配合有一套相當靠譜的數學練習冊,該練習冊按章節(jié)展開,結合每一節(jié)的內容,匹配有恰當的、足量的練習題,在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加上課本中的連練習和習題,已能滿足學生們落實基礎知識所需的訓練。
比如,根據定義求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的訓練,教材中就匹配有4個同類問題的計算,學生們在這些反復的訓練中,能夠逐漸理解數量積的定義,熟記公式本身和公式的變形。
再如,直線與直線的垂直關系中,出現了兩類例題。例3:根據斜率關系判斷垂直;例4:根據法向量判斷垂直。若只是單獨解決題目,就無法發(fā)現這兩種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對方程進行變形,分別使用另外一種方法進行判斷,既能達到檢驗的目的,也可使兩種方法在解題的過程中融會貫通。
在數學上,信心是可持續(xù)學習的源動力。可是學生的這點信心又從何而來?
很慶幸,中職數學的期中期末考試由教師本人負責。所以,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大綱的要求自主命題,力求表現:教什么,考什么;練什么,考什么。
通過這種方法命制的試卷能夠反應學生的學習現狀,考試成績也能反應學生的學習水平。結合上述平時小測驗的做法,學生們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的考試成績最能鼓舞學生,當成績漸漸變得比較“好看”的時候,就是數學教學得以良性發(fā)展的時候。這時他們就能從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從而推動自己持續(xù)的學習。
畢竟,考試是有限的,考試之外的日子,需要教師的鼓勵。在這里我想澄清一個觀點:并不是“給個大拇指”就能盤活這個學生。他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即便是個小孩子,他也能看得出你的真情或是假意。所以,一定要尋找時機,恰當的鼓勵你的學生,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從老師那里獲取能量,繼續(xù)推動他學習數學。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影響教學的因素也并不只以上三點。我為我的階段性勝利而高興,同時也為我存在的問題而苦惱。前進的路崎嶇不堪,雖然不能揚帆,但是天亮了,看得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