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鐘山縣第一中學 毛鳳梅
2014年4月18日晚,我校舉辦以“勵志中國夢”為主題的大型感恩演講會,演講名家一凡老師給全體師生帶來一次感人至深的精彩演講,向全體師生傳遞感恩正能量,部分學生家長也參加了此次感恩勵志演講會。
感恩勵志演講分愛祖國、愛父母、愛老師三個感恩主題。報告中一凡老師用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話語,以心靈對話及感恩互動的方式,引領師生及家長,重溫過去,暢想未來,感恩父母和師長恩情;在現(xiàn)場,許多學生自發(fā)走到臺上向父母或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感激,或悔過自新,或當眾立誓,奮進求學,立志成才,語言懇切,場面令人動容?;顒又械男@,彌漫著“愛”的氣息,很多學生覺得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能更加理解父母的付出、老師的奉獻,紛紛表示要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社會、回報母校、回報父母。在場的家長也潸然淚下,盛贊此次活動意義重大。
作為班主任,為了進一步拓寬感恩教育渠道、形式,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我以“我對‘感恩’的再次認識”為周記主題,要求全班同學針對這次主題寫一篇聽后感。
正如預料中的結(jié)果一樣,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此次感恩勵志演講給了他們很大的啟迪,讓他們更加成熟懂事了,懂得了感恩和責任,懂得體諒父母等。但是也有極少部分同學是沒有任何想法的,特別以班里的十幾個留守兒童最典型。
看過班級留守兒童的“阿珍”寫的周記后,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知道這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她的故事真實感人,內(nèi)心世界困惑而麻木,值得我們這些教育者和廣大家長們進行深刻反思,怎樣教育好留守兒童,如何減少他們內(nèi)心的困惑與彷徨,是我們肩負的重大責任。
以下是阿珍的日記:
“今天心情很郁悶,因為昨天聽了一凡老師的演講會,難道我真的錯了嗎?當一凡老師講到父母的時候,我心里不由自主的自嘲了一下。當聽到廣播傳出的地震時那對母女的對話時,我哭了,我心里自然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也會這么對我和弟弟嗎?或許吧。
他們從我記事開始時就外出打工了。三歲那年,爸爸媽媽告訴我,他們要去看外婆,過幾天就回來,可誰知道,他們一去就到年底才回來?;貋頃r,爸爸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很多好吃的,還有新玩具、新書包、新衣服,可買不回他們的愛,也買不回我對他們真摯的笑容,因為我已經(jīng)給了奶奶。我們被別人欺負時,是誰幫我們擦去委屈的淚水,在我們生病時又是誰照顧我們,是奶奶而不是他們。年底他們終于回來了,可是年初又走了,短短十幾天的日子,我們還來不及把距離感和陌生感完全趕走的時候,他們又走了。這樣已經(jīng)十年了,但他們?nèi)匀贿x擇離開我們在遙遠的地方長期生活,我恨他們!
我們不奢望很多,我們要的是愛,是父愛和母愛!不是錢!我等了10年,還是沒能等來。他們準備什么時候來彌補我們呢?
為什么心還會痛呢?都已經(jīng)痛了那么多年了,我還以為痛著痛著就不會痛了,可是還會痛……”
著名作家盧勤在她的著作《把孩子培養(yǎng)成財富》講到“今天的孩子缺什么”:第一缺少童年的快樂,孩子心中的好日子不是有多少錢,是有一個寬松和諧的成長空間;第二缺失精神文化,一個孩子從小缺鈣,就羅圈腿,從小缺少愛心將來無情無義,從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滋養(yǎng),將來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第三缺失親情溝通,孩子要學會表達,父母要學會傾聽,聽孩子說。
很明顯阿珍的父母這方面是做得很欠缺的,在阿珍很小的時候,他們就遠離孩子身邊,在思想教育和親情溝通方面沒有讓孩子看到他們的付出,所以作為孩子的他們,從小太缺少直接能感受到的關心和愛護,難以體諒父母的內(nèi)心世界。
事后我及時與阿珍的父母聯(lián)系,一番深談后,她的父母接受了我的一些建議。
首先每個星期打個電話回來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和對人對事的看法,及時引導和糾正她們的思想誤區(qū)。
其次多賞識和肯定。母親的偉大在于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會對她的需要!當她找到這種需要時,便找到了一種責任和幸福。
最后,建議他們適當?shù)臅r候多回來看望孩子,重視良好身教的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力,把熱情和愛心的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處于叛逆期的阿珍,是一個可憐又麻木的女孩。我首先引導她學會“發(fā)現(xiàn)愛,感受愛”。只有懷著愛的情感、用愛的眼光看世界,才會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有了愛的情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父母也是愛你、關心你的。
其次,我教育她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永遠心存感激,感恩父母給了自己生命,記住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最后,我建議她多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的難處。孩子要學會理解、體諒父母的難處,確信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的,不容質(zhì)疑的,體諒父母不善表達的外表下隱藏的濃烈親情。
第一,愛心與責任是教育留守兒童的前提。面對性格孤僻、思想有些偏激的留守兒童阿珍這樣的學生,老師不是歧視、冷落、責罵,而是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付出,談心、家訪,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愛心和責任感,正是這份愛心和責任,為后來阿珍的改變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第二,同伴支持是教育留守兒童的有效途徑。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留守兒童,如果僅僅依靠班主任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班主任應該重視發(fā)揮同伴支持的作用,發(fā)動其他同學幫助他們?nèi)谌爰w,學會交往,樹立自信,體驗成功。
第三,班主任還應該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的溝通,指導家長多關心孩子,發(fā)揮親情的影響作用。利用家訪和家長會,教師要與留守家里的監(jiān)護人很好的溝通,在同他們的相處中,教師有意地提高他們監(jiān)管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這樣以來,教師成了監(jiān)護人、孩子們的親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單。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也是教育的熱點,也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