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銅梁區(qū)侶俸小學 陳代云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特別是《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出臺以后實施的。隨著信息技術在學校的廣泛發(fā)展,很有必要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的關鍵是在新的課改精神指引下,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實現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的方式,這是今天教育信息化所處的位置。怎樣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呢?
如二年級語文課《清清的溪水》,本課是一篇既有時代感,又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全文十一個自然段,按照溪水變黃—變黃的原因—溪水變清分為三大部分:一場大雨過后,小兔發(fā)現溪水突然變黃,原來是大象和野豬比賽誰有力氣,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樹,雨水把泥土沖進小溪,使清清的溪水變渾了,大象和野豬知錯就改,重新把樹栽好,溪水又變清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毀掉樹林,造 成水土流失,就會使溪水變渾,要使溪水變清,就要多栽樹。一開課,教師聲情并茂地說:“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那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童話故事。小兔家門前在一條清清的小溪,溪水又涼又甜,可是,一場大雨以后溪水突然變黃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跟著小兔去弄明白。”緊接著,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創(chuàng)設情境,演示多媒體童話故事的生動畫面,并配上課文朗讀,讓學生的視覺感官都受到刺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如二年級語文課《清清的溪水》,教師是這樣教學的:第一步、整體感知,說大意,先從整體入手,初步了解圖意,啟發(fā)學生說出完整的故事大意為自主學習打下基礎。第二步、自主討論,說具體。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志和習慣,在理解
小溪的水為什么變渾時,用多媒體件出示兩幅圖,一幅種上了小樹,一幅小樹被拔掉了。讓學生一邊觀察圖一邊展開熱烈的討論,主動尋找溪水變渾的原因。通過討論,得出由于拔掉了小樹,泥土沒有了樹根的保護,就被雨水沖進了小溪里,所以溪水變渾了。這樣,就順利突破了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第三步、采取小組朗讀,分男女生讀,個人朗讀,齊讀,教師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分角色朗讀等等,進行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朗 讀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樹立環(huán)保意識,同時,也享受審美樂趣,真正做到把課堂讓給學生。
如《清清的溪水》在故事學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喜歡誰,為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播放一段由于人們毀掉了樹林,破壞了環(huán)境、造成水土流失,而引發(fā)洪災的錄相,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教師并提出為了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怎么做?當學生開動腦筋說自己的做法時,教師積極進行鼓勵,保護和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一步增強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最后還結合我縣的實際讓學生畫一幅心中的巴川河的圖畫,這種設計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突出學生學習自主性,又將美術、勞作、環(huán)保與語文融為一體,較好地體現了學科之間的優(yōu)化整合。
如五年級語文課《再見了,親人》的教學?!对僖娏耍H人》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散文,它敘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歸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志愿軍對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組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要注意用前面幾組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體會思想。本文重點是從大娘、小金花、大嫂對志愿軍的無私幫助中體會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zhàn)士的一片深情,體會他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對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志愿軍離朝歸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讓學生感受、體驗,學生身臨其境。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教師把第一段作為重點,讓學生在反復讀誦中熏陶感染,真正體會到大娘同戰(zhàn)友們有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變串講串問為組織、啟發(fā)、引導,摒棄教師的體驗代替學生的體驗,教師在設計提問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志愿軍對大娘說了些什么?有讓你特別動情的句子,請大家交流。要怎樣讀才能讓小金花止住眼淚?試一試。前三自然段中,請選一段最能扣人心弦,讓你感動不已,大聲地自由地讀一讀等。教師設計教學時,開門見山,激情引入,直奔課題中的“親人”,然后組織、啟發(fā)、引導學生反復體驗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最后回讀體驗、貫通一氣,富有創(chuàng)意。板書僅僅九個字,一改以往繁瑣的板書,不以板書框定學生思維。結尾作業(yè):假定你是朝鮮親人的一員,此情此景,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也極富創(chuàng)意。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順應了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大潮流,體現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效果十分顯著,發(fā)表了多篇論文并且在市級、國家級評比中獲獎,形成了系列教案,制作了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很強的實用性和一定的典型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量的學生習作在全國各家報刊上發(fā)表并且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