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博羅縣園洲第二中心小學 劉玉蓮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闭n外閱讀很重要,這已成了共識。課外閱讀也要有一定的閱讀量,課標上說:“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笨梢?,閱讀應從小學抓起,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有興趣有品位地閱讀。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的品位呢?
小學生以為課外閱讀就是就是閱讀課本外的書籍,不管什么書籍,只要不是課本就行。所以很多學生讀漫畫書,如《叮當貓》《爆笑校園》等,這些漫畫書全是插圖,一頁都沒幾個字,而且即使有都是“嘿”“看”“耶”“哇塞”這樣的字,沒有什么文學價值取向,學生看完整本書也是毫無收獲的。為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選擇讀書內容,讓他們明確讀些什么書。
什么是經典呢?《現代漢語詞典》上說:“經典,就是歷史留下來的具有權威性、典范行的著作?!弊鳛樾W生,經典作品第一類為國學經典,如《弟子規(guī)》《論語》《百家姓》《千字文》等適合孩子記誦的內容;第二為詩歌類經典,如《唐詩三百首》《宋詞》《楚辭》、現代中外詩歌等;第三類為兒童文學經典,包括中外一切優(yōu)秀的兒童作家的經典作品。
課標推薦的課外讀物除了包括經典作品外,還有許多中外名著。這些讀物有很深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必讀。
教師通過發(fā)動學生、家長推薦各自認為必讀的好書,結合網上專家推薦的好書,在此基礎上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選擇閱讀。如《上下五千年》《希利爾講世界史》《女兒的故事》《草房子》《米蘭的秘密花園》《親愛的安德烈》《告訴世界我能行》等,這些書涉及面豐富,貫通古今中外,既有文學歷史的,又有科學趣味的,既有價值取向,又有時代性,充滿正能量,值得學生一讀。
作為老師,要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不能書目一開就萬事大吉,讓學生自由閱讀。因為學生沒有明確讀書方法可能就會這里翻一下,那里翻一下,有興趣就看下去,沒興趣丟在一邊,達不到讀書目的。要提高課外閱讀水平,就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先看封面書名,接著看內容大要、目錄、扉頁,然后逐頁閱讀。一本書至少看兩遍,第一遍快讀,第二遍邊看邊想,寫寫批注,看完后寫讀書筆記。在方式上教會學生精讀、略讀、抄讀、批讀。學生掌握了讀書方法,才會有所收獲,閱讀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當前學生作業(yè)量多,大多數學生沒時間閱讀。為此,我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取消大量重復機械的抄寫,把這些時間擠出來讓學生閱讀。每天要求學生有半個小時讀課外書,周末、假日還要更長的時間。每逢寒假、暑假,更是要求學生花大量時間閱讀,至少讀5~10本課外書。
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親近書籍的習慣,興趣和習慣一旦養(yǎng)成,能使人終身受益。所以對學生如何去讀,我沒有限制,不做干涉,采用三“允許”:第一,允許學生自由選讀。書目老師給出了,具體讀哪些書自己選,自己選才會有興趣讀。第二,允許學生個性閱讀?!耙磺€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喜歡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展個性,在閱讀中有自己的看法、判斷、心得,讓學生專心于閱讀本身,完整地享受故事。第三,允許學生有時可以“新媒介閱讀”。時代在發(fā)展,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閱讀等各種新媒介閱讀方式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而《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新增要求是“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新媒介不僅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特的閱讀示觀,也帶來了更多對語言和文字的體驗。所以我允許他們以紙質閱讀為主的同時,可以“新媒介閱讀?!?/p>
《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的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課外閱讀是一種獨立、自主、受主題潛意識趨勢的心智活動,教師只有激起學生自由閱讀欲望才能讓閱讀主鍵走進學生的心田。
在班級中進行朗誦活動是推動高品質閱讀的有效手段,為此,我在班里每周舉行一次美詩文誦讀活動,對誦讀出色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誦讀比賽不是藝術展示,而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體會閱讀的樂趣,從而參與課外閱讀。
我班每周五下午最后一節(jié)安排閱讀課,專門用來指導學生閱讀,或者組織學生進行讀書交流,交流形式可以是對人物的評價、讀后感、讀書筆記展覽等。每月一次閱讀成果匯報會,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相互交流,暢談自己閱讀的書目的主要內容、精彩篇章、說自己的看法、體會,并派代表上講臺交流,評選出優(yōu)秀的發(fā)言者,給予獎勵,以此促進學生的讀書興趣。而學生在相互交流,彼此分享,互動評價中也會獲得共同進步。
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還你一個驚喜。我班經常開展課外閱讀專題競賽評比。如講故事比賽、讀書征文比賽、讀書手抄報評比以及一些文學常識的搶答比賽等。這樣的競賽活動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成果的展示與分享的舞臺,讓學生體會到了閱讀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釋放了能量。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弊鳛榻處煟覀儜种院愕刈屨n外閱讀成為系列,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會不斷拓寬自己的閱讀面,從而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成為學生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