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迎賓路小學校 蔣 敏
語感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思維能力。即是指對語言文字的敏銳地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成一個人語文素質的核心因素。語文教學以語言實踐能力訓練為中心,而語言實踐能力的訓練又以語感訓練為中心。語感的強弱直接體現(xiàn)學生閱讀文章和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語感敏銳者,在聽、讀時,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說、寫時,能以豐富的語言準確地傳遞信息。郭沫若先生曾說:“大凡一個作家或詩人總要有對于言語的敏感。這東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這種敏感的培養(yǎng)在兒童時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充分體現(xiàn)出來?!币虼耍瑢W生加強語感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在教學中進行語感培養(yǎng),體現(xiàn)出語文課的特點呢?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言的多種意味包含在語音的高低快慢強弱之中。如果朗讀時僅是簡單地把文字流暢地讀出來,就無法體會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讀時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盡可能融為一體。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優(yōu)美的意境會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起他們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其語感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朗讀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訓練學生。
美學老人朱光潛說:“把數(shù)量不多的好詩文熟讀成誦,反復吟詠,仔細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確切意義,還要推敲出全篇的氣勢脈絡和聲音節(jié)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動筆行文時,于無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氣勢?!毙W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言精美、內涵豐富的課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它們作為語感材料,指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潛心誦讀,因聲求氣,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變化和語音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內涵,達到“語語悟其神”的境界。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有些詞雖然并不深奧,表層意思也并不難理解,但卻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對于這樣的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揣摩品味,挖掘其隱含意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獨特魅力,錘煉學生的語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課,皮鞋匠兄妹稱贊貝多芬所彈的曲子時說:“彈得多純熟啊!”老師把“純熟”換成意思相近的“熟練”,讓學生和原句比較,反復朗讀推敲賞析,學生品出了“純熟”不但表現(xiàn)了曲子彈得熟練,還反映了熟練的程度。這樣學生在邊比較、邊揣摩、邊賞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文章中的一字一語的特性?!拔┯羞@樣的閱讀,才能發(fā)掘文章的意蘊,沒有一點含胡,也惟有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養(yǎng)成用詞造句的好習慣,下筆不致有誤失?!?/p>
言語感受同生活經驗直接相關,離開了生活經驗,語言就會同現(xiàn)實刺激物失去聯(lián)系,難以獲得具體的語感。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币玫矫翡J、豐富、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聚多了,了解也越見深切。一些年代久遠或與學生生活有距離的文章,如《草船借箭》《頤和園》等,教學中可聯(lián)系電影、電視的有關鏡頭,或利用投影、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將語言文字所描寫的具體情景再現(xiàn)出來,使學生入情入境,誘發(fā)學生敏銳的語感。其次,也可以引導學生拿生活中見到的同類事物,同課文描寫的未曾見到過的事物做比照。
除此之外,還應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自覺地把生活經驗與語言緊密聯(lián)系起來,研究表現(xiàn)生活的語言,揣摩語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細微差別和變化。
文章是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進行思考后寫成的語言符號,這些文字本身沒有直接的可感性。別林斯基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但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所以,閱讀時,只有憑借想象才能走進作品所描寫的世界,進入一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到氣味,能聽到音響,能辨出色彩的世界,一個活生生的具體的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暗示和啟發(fā)的蘊含的情感。
小學語文課本上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語言規(guī)范。指導學生朗讀成誦,讓他們真切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語氣、情感的變化,體味文脈的起伏文氣的貫通,進而充分吸收文章精華,使他們便于學習借鑒。沒有背誦之功,我們就無法實現(xiàn)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積淀。背誦的方法有多種,尤其要重視“感知與試背結合法”。這種方法就是對要背誦的材料,品讀上幾遍后就嘗試回憶,然后再品讀,品讀后再嘗試回憶,循環(huán)往復,直到把材料回憶起來為止。
遷移表達就是讓學生運用在課文中感悟到的表達方法、寫作方法進行一些口語和書面寫作方面的訓練,使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在二年級教學時,我們除了對學生進行一些說話、寫話訓練以外,還設計了一些創(chuàng)設情境交談、猜謎語、講故事、編演課本劇等,讓學生在應用中不斷提高語言感知力。
在三年級教學時,除了讓學生間周一次作文以外,我還設計了一系列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圍繞一個主題演講辯論、編演課本劇、答記者問、講故事、演短劇等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作文時,要求學生能憑語感自行修改。
總之,語感是通向更高語言文字境界的橋梁,是學生語言基礎、生活體驗、思想情趣和文學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一旦形成,將終身受用不盡。朱作仁先生指出:“敏銳的語感既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語文水品的重要標志?!币虼嗽谛W語文教學中,重視語感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感受語言的靈敏度和頓悟力,必將對學生從更高層次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