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學 孫曉莉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痹谒刭|教育結構中,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以及自身意識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特別是后進生,由于他們在班級中的特殊地位和老師、家長、同學對他們的態(tài)度,使他們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第一,厭學心理?!昂筮M生”在學習中背負著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一方面在學習上由于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對更大的困難,學習趕不上去,拖欠的“債務”太多,挫傷了學習積極性,覺得學習沒希望,產生厭學心理;一方面可能還要承受來自家庭、老師和同學的精神壓力。特別是幾經努力仍不能讓自己站起來的后進生就會失去勇氣,在他們的眼里學習的前途十分暗淡。也有的人覺得教師的教育方法有問題,由于課程內容抽象枯燥,教育方式機械簡單,激不起學習興趣,覺得學習沒味,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學習滑坡,從而與科任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厭惡相關學科,學習成績便無法提高。還有一部分感到升學無望的中等生,覺得學習沒有奔頭,也逐漸看破“紅塵”,產生厭學心理,越來越不用功,成績越來越差,也變成了后進生。在厭學心理的驅使下,他們怕學習、怕考試、怕談成績,致使他們在下滑的道路上越滑越遠。他們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 是學習的奴隸, 時時感到應付不了, 難以招架, 整日稀里糊涂,看到書就頭疼, 繼而產生厭學心理。再面對升學難、就業(yè)難、出路窄的現(xiàn)象,深感前途渺茫,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第二,壓抑心理。后進生由于家長、學校要求嚴,自我負擔過重,表現(xiàn)為膽怯、緊張,害怕受到批評,時時處處表現(xiàn)得謹小慎微,郁悶寡言。如不及時矯正,時間長了這種心理可能固定下來,形成郁悶性格,造成終身缺憾。因此,家長應改變嚴厲的教育方式,還給孩子一個自由、舒暢的空間。教育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其心服口服,利用節(jié)假日帶孩子出外活動,或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賞優(yōu)美的音樂,圍繞某一問題各抒己見,讓彼此達到心的交流。只有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敢于表現(xiàn)自我、有健康心態(tài)的兒童。
第三,逆反心理。對后進生一些行為的誤解或不恰當?shù)呐u,使他們與老師、家長之間形成隔閡。表現(xiàn)為不滿意,不服氣、不服從。如果強行壓制,越壓制越抵制,時間長了會和老師產生距離,把一時的逆反情緒形成穩(wěn)定的抵觸對立。對待這類學生,一定要掌握他們心中所思,要學會和他們溝通,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們身上,要科學地疏導他們,使他們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建議。
第四,嫉妒心理。自己受不到老師的表揚,又嫉妒別人受到表揚,自己不會和同學、老師相處,又嫉妒別人處得友好。自己學習上不刻苦、不努力,學習成績上不去,反而嫉妒別人成績優(yōu)秀。如果這種嫉妒心理得不到及時矯正,這種心態(tài)可能蔓延到學習、生活及其他各個方面。這樣所造成的危害是很難估計的,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讓學生學會虛心學習,正確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認清自己的不足,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就會很自然的沒有了嫉妒。
第五,孤僻心理。教師對后進生的特殊對待或教育方法不當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妄自菲薄,自輕自賤,表現(xiàn)為不愿與人交往對學習和集體活動缺乏熱情。如不加以重視,時間長了會變得狹隘、自私,成為一種不好的消極心理。對學習自然就缺乏激情,對班的一切自然也是冷漠處之。如長期下去,學生就不可能有合理健康的心理。
第六,粗野心理。有些后進生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惟我獨尊。表現(xiàn)為說話沒禮貌。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愛撒野,欺侮小同學和女學生。甚至不滿老師的嚴格要求,對老師的批評 教育不服氣,認為與自己過不去,與老師發(fā)生口角、抵觸等,如不關注并矯正,發(fā)展下去將會形成一種不文明的習慣,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待他們一定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認清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第七,僥幸心理。表現(xiàn)為說慌話,做虛假的事,原因是怕被老師、家長責備,也有的受不良影響所致。發(fā)展下去將會形成不誠實的惡習。有了這種僥幸心理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第八,自卑心理。差生的心理復雜多變,表面傲慢、驕橫,而內心卻是自卑的。對于錯誤有的滿不在乎,當家常便飯,有的干脆用不上課來逃避。個別教師對后進生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他們不被重視受不到表揚和鼓勵,缺乏表現(xiàn)的機會,對學習沒有信心,不愿意出頭露面,而是隨大流。如不加以關注,他們的自卑心理會越發(fā)展越嚴重,以至完全喪失信心。其實,他們內心也渴望成功,也需要信任,而且他們也有閃光點。所以,老師要改變這種學生的心態(tài),首先要重新點燃其信心的火焰,為他營造信任的氛圍。根據他們的特長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如唱歌跳舞、朗讀、運動等,一旦有點滴進步,要充分肯定,讓其局促不安的情緒逐漸消失,增添自信和勇氣。當然,要完全恢復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師和家長配合,堅持不懈地給予耐心引導。
第一,傾注愛心,消除后進生的疑懼心理和對立心理。
第二,揚長避短,讓“閃光點”燃燒,培養(yǎng)自信心。
第三,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機,引起后進生內心的震動。
第四,因勢利導,對后進生進行心理疏導。
總之,后進生心理障礙的矯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對后進生要多跟蹤,只有全面了解后進生的心理障礙,并有針對性的給予矯正,才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