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青
(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西安710119)
論朱淑真及其詩詞的“境界”
劉雪青
(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陜西西安710119)
王國維先生把“境界”作為他評詞的基準(zhǔn),并將這一美學(xué)基準(zhǔn)運用到具體的評詞實踐,即《人間詞話》,這是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著作。但是仔細(xì)斟酌,書中評論的詞家并未涉及到女性,而女性詞人曾在文壇上以自己的獨特話語抒寫過自己切身的愛恨情仇,其中也不乏有“境界”的作品。朱淑真豐富的生命歷程形成愛與愁、美與恨交織的女性隱秘的心靈世界。她的詩詞就敘寫著真景物,真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真“境界”。
境界;朱淑真;朱淑真詩詞;女性境界
王國維先生融通中西古今的學(xué)術(shù)傳統(tǒng),自成一家而坐立“境界術(shù)士”的凌云曠臺,自此,學(xué)術(shù)界對“境界”的討論正可謂是經(jīng)久不息。但不論是王國維的“境界說”還是后來學(xué)者對“境界”內(nèi)涵的闡釋,都很少有人論及詞史上的女性詩詞,這不免引發(fā)我們的疑問,女性作者的詩詞都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嗎?按王國維的評詞標(biāo)準(zhǔn),就都是無境界的陋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撇開王國維先生所處時代的特殊的歷史背景,立足當(dāng)下,用“境界”說重新審視詞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女性作者曾給以男性為主導(dǎo)的文壇吹進(jìn)別致的清風(fēng),瓦解著男性話語,開拓了別樣的美的境界,朱淑真即是當(dāng)時女性作者的代表。
朱淑真,是南宋時期的女詞人。王國維先生推崇北宋詞人而輕視南宋詞人。不能否認(rèn)這種說法是對詞史走向的正確性評價,但也不能否認(rèn)存在特例。中國古語有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詩無達(dá)詁”,可見對讀者和閱讀的重視早已有之,西方結(jié)構(gòu)主義美學(xué)家羅蘭·巴特也曾經(jīng)說過“作者死了”“寫作的真正場所是閱讀,是讀者”“文本還是復(fù)數(shù)”。①可見在文學(xué)活動中,讀者不僅僅在闡釋文本,更在創(chuàng)造性地生產(chǎn)文本。我們以這樣的讀者身份重新介入文本,介入朱淑真其人及其作品,介入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來審視這位南宋女詞人及其詩詞的“境界”。
結(jié)合王國維所處的年代,我們可以略微窺見他之所以不錄女詞人的原因。王國維是在封建文化的熏陶下長大的,雖然接受過西方新學(xué)的教育,但骨子里卻還是流淌著清代人的血液,對茍延殘喘的清朝政府還抱有希望。他的一生不主張過激的為人處事,可以說儒家的中庸之道已經(jīng)內(nèi)化為他的性格。所以在面對這樣一位反叛封建禮教的女子面前,他是持本能的批判態(tài)度的,這和他本人的興趣取向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但就客觀地以他設(shè)定的評詞標(biāo)準(zhǔn)——“境界”而言,朱淑真詩詞也不乏有“境界”的作品。
王國維先生推崇擁有“赤子之心”的“主觀之詩人”。這是一種“天真和崇高的單純”,②是不可多閱世的性情愈真之人,李后主是代表。朱淑真是一位深于閨中的女子,她即目所見之景便是她的“世界”,便將自己敏感的情思全部投入其間。即使婚后的生活范圍突破了閨閣,也接觸到了當(dāng)時的社會和下層人民,但是這不正符合尼采及王國維稱道的“以血書者”嗎?即“能擔(dān)荷人類罪惡之意”“以一己之感情為全體人類之感情”。所以比之當(dāng)時社會閱歷相對復(fù)雜的李清照,朱淑真更符合王國維欣賞的詩人標(biāo)準(zhǔn)。
朱淑真的生活是不幸的,“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竟悒悒抱恨而終?!雹圩髌芬脖桓改浮案吨痪?,百不存一”,后由魏仲恭將其殘存詩詞輯錄為《斷腸集》,從其集名便可瞥見其內(nèi)容的感情基調(diào),更能想見主人公用情之深。單看“斷腸”二字,一位嘔心瀝血,決絕剛毅的主人公形象便能使我們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朱淑真將自己一生的即目所見之景,內(nèi)心洶涌澎湃之情用自己特有的筆調(diào)描繪出女性詩詞獨有的審美境界。
1.真景物、真性情、情景交融。
縱觀朱淑真的詩詞,不難發(fā)現(xiàn)她對自然萬物情有獨鐘,她筆下的花、月、竹、雪等組成龐大的自然意象群。她僅存的三百多首詩詞中,詠物詞占了很大部分,這些景物不是為了起興,而是純粹的詠嘆。
“雪從庾嶺梅中盡,春向隋堤柳上來。多少園林正蕭索,紛紛爭逐趁時開?!?《新春二絕》)這是一幅冬末初春圖,“雪、春、園林”在作者的筆下沒有受到任何外在的壓抑,順性而呈現(xiàn)自身,春意的活潑,柳色的追逐,在剛乍暖還
寒時節(jié)便競相“粉墨登場”,好一派真景物,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也無苦吟雕琢之感,一切順性而發(fā),順勢而成?!度碎g詞話》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④這樣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寫背后,可窺見朱淑真對大自然由衷地向往和喜愛之情。她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斷腸人”,至少在嫁作人婦之前,單純的閨閣生活養(yǎng)育了她單純的性格,繼而表現(xiàn)于詩乃是真景物的真境界。
真景物如此,直抒胸臆的真性情之作更是讓讀者的感情為之激蕩?!芭优恼\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fēng)。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書懷》)淑真將封建禮教束縛下女子的悲哀赤裸裸地寫于詩中,時代事實就是如此,看似是在直陳女子的社會分工,實際卻包含著莫大的諷刺。當(dāng)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東西由背景移到前臺,它之所以是它自己的意義便值得重新思考。淑真是一位智者,她敢于質(zhì)疑積淀已久的封建禮教制度,心中的一腔怒火充斥而出,“女子弄文誠可罪”無疑是給封建統(tǒng)治者的當(dāng)頭一棒,無名的罪狀既可笑又可惡,一個“卻”字,詩人的感情色彩便活脫出來。不知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讀罷此詩會作何感想。在封建專制的年代,男性知識分子尚且信仰明哲保身,曲意奉承,而這位女性性情中人,為了真性情的抒發(fā),無所畏懼地傲視權(quán)貴,甚至不惜站在整個封建統(tǒng)治的對立面。這和王國維先生所論述的真情感之真境界并無二致。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雹?《人間詞話》)朱淑真的詩詞也不乏這樣的境界。“柳重新綠膩煙光,紫燕惺忪語畫梁。午睡忽驚雞唱罷,日移花影上窗香。”(《春日雜書十首其四》)這里,著一“香”字而境界全出。詩人在一片鳥語花香的環(huán)境里午睡,忽然被雞鳴聲驚醒,此時的她定是睡意猶存,意識朦朧,而正是在這似夢非夢的瞬間,一番美景伴著花香與意識的朦朧,碰撞糅合,到底是景美味美還是人美,已無從分辨。視覺和聽覺相伴,嗅覺和觸覺相生,恰有一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⑥之感?!吧洗跋恪庇葘懙妹?,在我們看來,花怎么可能自行移動?而在有細(xì)膩感受的淑真那里,一切生物都是靈動的,生命無處不在。原來是花的影子隨著太陽的方位移動而投射到窗上,詩人由此而似聞到這移上來的花影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恰與詩人此刻的朦朧意識契合,一番美輪美奐的境界彌漫在字里行間。
朱淑真寫詩寫詞不是為功為名為顯為貴,純粹是為了表現(xiàn)她自己的心志。她在《掬水月在手詩序》中寫道:“翰墨文章之能,非婦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鐘,不覺自鳴耳。”詩詞是作者的感情郁結(jié)于心不得不發(fā)的結(jié)果,是“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這不正契合王國維先生所提及的真感受之真境界嗎?
2.境界之“大”與“小”。
關(guān)于朱淑真的生平歷來眾說紛紜,但就其詩詞所透露出的信息可大概猜測一二,她應(yīng)該是一個長于深閨中的女子,因為她的詩詞中有大量是表現(xiàn)其閨情的。但她又非甘于“三從四德”的中國傳統(tǒng)婦女,隨夫從宦,她勇于接觸下層民眾,面對不幸的婚姻,她敢于另覓幸福,她并非不關(guān)心國家態(tài)勢,所以又有鏗鏘瑰麗的詠史詩。如果說閨閣意味著“小”境界,那么敢于沖破閨閣不可不謂之“大”境界。王國維先生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雹哒\然,不論朱淑真詩詞的境界大小如何,都可謂有真境界。
“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繡裙腰,衾寒枕暖夜香銷。深院重關(guān)春寂寞,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春夜》)這首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妙齡女郎孤寂思情難以入睡之圖,此一境界可謂“小”,主人公的身體因相思而致纖細(xì)如釵,夜色降臨,準(zhǔn)備解衣欲睡,然而美人如此,在這漫漫長夜卻無人相伴,情思伴著雨中落花一起孤寂,多情的春思即使在夢中邂逅又能怎樣,夢醒時分,只不過徒增傷悲罷了。觀其內(nèi)容有淫鄙之疑,但細(xì)細(xì)體味,我們不會把它視為淫詞,因為其真也,讀之親切感人,我們會感同身受而為之同情與感動。此境界僅局限于身體而至閨閣枕前,詩歌取景之細(xì)膩,使讀者的心沉靜而多思善感,少了一份恢宏之氣,卻生出一腔細(xì)膩柔情。只因情真而能打動人。
“日輪推火燒長空,正是六月三伏中。旱云萬疊赤不雨,地裂河枯塵起風(fēng)。農(nóng)憂田畝死禾黍,車水救田無暫處。日長饑渴喉嚨急,汗血勤勞誰與語?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無成熟。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頭向天哭。寄語豪家輕薄兒,綸巾羽扇將何為?田中青稻半黃稿,安坐高堂知不知?”(《苦熱聞田夫語有感》)這首詩是朱淑真在隨夫從宦期間寫成的,在此期間她有機會接觸到下層民眾,并能以人民的立場去感受生活,這時她已從閨閣走向社會,此可謂“大”境界。太陽無情地灼燒著三伏的大地,滴雨未進(jìn)的土地已干枯皴裂,田地尚且如此,靠天吃飯的莊稼人的生活現(xiàn)狀更難以想象,淳樸的農(nóng)民憂心田里的莊稼,哪里還顧得上自己的饑渴生死,淑真抑制不住自己的真情而呼喊“汗血勤勞誰與語”“恨不抬頭向天哭”,為民著想而又無可奈何。然而更可貴的是,詩人并非就此打住,而是深入到人民苦難的根源,一位對世事知之尚淺的女子竟有如此眼界,看穿這看似天災(zāi)而實為人禍的社會丑惡。一位真性情的女子絕不止于看破而止于中規(guī)中矩,她敢怒更敢言,終而將怨憤毫不避諱地直指“高堂”,伸向封建統(tǒng)治者。作為一位女詩人能有這樣的胸襟是難能可貴的,有這樣的見識是非當(dāng)時一般男兒可比的。讀罷這首詩會讓我們心情澎湃,為民憂,憤高堂。此可謂“大”境界。
就其愛情詩詞而言,也隨處可見當(dāng)時男子作閨音罕見的“大”境界?!皨D人雖軟眼,淚不等閑流。我因無好況,揮斷五湖秋。”(《秋日述懷》)雖然視野所及還是閾于愛情的范圍,但明顯已超越個人的身體所限和閨閣繡戶,女詩人面對不幸的婚姻不選擇委曲求全,甚至表現(xiàn)了剛強的巾幗氣概,所謂“物極必反”,也正是這個道理。昔日多情的女兒可以為愛寢食難安,一旦遭遇背叛,便是毫無退路的斬斷。愛情對一個封建時代的女子可謂寄寓了全部的理想,而理
想一旦破滅,有多少女子被封建禮教摧殘地只知“三從四德”“貞節(jié)牌坊”,而抹殺了本性對情愛的熱烈追求。但是,理想的破滅沒能讓淑真垮掉。她是這一社會集體無意識中的叛逆者,更是首當(dāng)其沖的覺醒者?!按号L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吾欲透龍門志,只待新雷震一聲。”(《春日亭上觀魚》)愛情理想破滅又何妨?正如“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保半S情而生氣動人,長江水的急切蕩漾之情便是詩人束不住的敢于挑戰(zhàn)世俗之心。她轉(zhuǎn)而渴望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當(dāng)視野突破了愛情,女詩人便用全部的激情等待新雷聲震,一派達(dá)觀的境界排山倒海般涌來。
淑真還寫過十首詠史詩,“男兒忍辱志長存,出胯曾無怨一言。漂母人亡石空在,不知還肯念王孫?!?《韓信》)作為一個深于閨閣的女子能有這樣的遠(yuǎn)見實屬罕見,她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不失偏頗。歷史上不乏“男子作閨音”之作,而女性能深入男子內(nèi)心,揣摩其內(nèi)心情志的還不多見。可見,閨中女兒亦有萬丈豪情,淑真熱愛歷史,關(guān)心國家,只是生活在南宋相對安寧的時代沒有給她提供相關(guān)的素材,如果她身臨戰(zhàn)亂時代,以淑真這等愛憎分明的性格并不會比李清照的家國之痛少。僅就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中不難看出女詩人的視野已關(guān)照到古代,雖然相比男性詞人的境界還不夠宏大,但考慮到男女兩性當(dāng)時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就不得不慨嘆淑真所開拓的女性詩詞的境界在文壇上具有更深遠(yuǎn)的意義。
在詩詞中譜寫著生命的華彩篇章,朱詞敘寫她自己一生由少女到出嫁再到反叛的生命歷程,其境界也由小而變大。不論其境界或大或小,都共同抒寫著她自己的真性情,表達(dá)著作者特有的生命意識。
3.“造境”與“寫境”。
《人間詞話》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之所由分?!雹啻颂帯霸炀场笔侵溉〔挠诜乾F(xiàn)實中實有的事物,即由作者在意念中構(gòu)想出的事物。而“寫境”指取材于現(xiàn)實中實有的事物,而“理想”與“現(xiàn)實”只是二者“所由分”的根本上的差異而已。在朱淑真的《斷腸集》中有造境,也由寫境,它們相得益彰,共同抒寫女詩人特有的生命體驗。
感性的體驗伴隨著朱淑真的一生,由于生活范圍所限,想象便伸開翅膀,自然萬物都變得靈動可愛,富有生氣?!爸窭镆恢γ?,映帶林愈靜。雨后清奇畫不成,淺水橫疏影。吹徹《小單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風(fēng)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卜算子》)一枝梅花在竹林里傲然獨立,雪白和翠綠相映成趣,因為一枝梅花的與眾不同而為并無別致的竹林增添了一抹亮色,沉靜而高貴。春雨洗禮后的梅花清新秀麗自不必說,但仍能在該謝的季節(jié)依然展現(xiàn)颯爽英姿就不得不讓人折服。此刻的梅花怎能由筆攝入其畫?分明有讓人敬畏不及的靈魂不著筆端。此景觸動了女詩人敏感的心靈,伴隨著吹起的曲子,人與景早已融為一體,人的靈魂幻化為梅花之魂,月色映上梅花如同侵入自己之魂。這首詞給我們營造了一個清新空靈,靜謐奇麗的境界,尤其“月色侵花冷”一句,作者用奇特的想象將月色侵入梅花之魂,人與月與花融為一體,交相映襯,美不勝收。又如《減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蔽鍌€“獨”字排沓而來,作者行也孤獨,坐也孤獨,唱也孤獨,酬也孤獨,臥還孤獨,五個孤獨已把作者所有的孤獨寫得淋漓盡致,一個寂寞疏懶的形象就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作者想到自己的感情又有誰會給以關(guān)照,心灰意懶伴隨著窗外的清寒連做夢都成了奢望,思緒便在外界與內(nèi)心之間游蕩,創(chuàng)造了一個詩意的孤寂蕭索的境界。
朱淑真是個封建禮教的大膽叛逆者,并且這種反叛不只停留在意識的層面,而且寫之于詩詞,直接予以吐露?!皭罒熈寐?,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xì)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到人懷。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妝臺”(《清平樂·夏日游湖》)淑真將自己與情人的幽會真真切切地表現(xiàn)于詞,毫無夸張也沒羞澀欲掩之態(tài),心之所想便付諸行動。詞作內(nèi)容大膽裸露卻不顯得輕浮無物,在理學(xué)思想滲透已深的南宋,淑真將自己熱烈追求的婚外情寫得纏綿悱惻,勇敢地笑對世俗的冷嘲熱諷。我想今人面對愛情尚且會有所顧慮,而淑真卻不合世俗的“和衣睡到人懷”并真實地寫進(jìn)詞中,真有西蒙·德·波伏娃所清算的男性眼中“女人的神話”⑨之果敢和魄力,是寫境的上乘之作。
無論是藝術(shù)色彩瑰麗奇特的造境之作,還是直接以我手寫我心的寫境之作,淑真都將自己的真切之感受毫不避諱地訴諸筆端。一位性情中人,一首首性情詩詞,為王國維先生的“境界”增添了別樣的韻味。
朱淑真的詩詞是她一生真情實感的抒寫,是用血和淚交織而成的生命的贊歌,淑真作為當(dāng)時文壇上女性作家的代表,開拓了一代詞境,那是許多男性無法觸及的生命領(lǐng)域,用《人間詞話》之說便是“有境界,則自成高格”,《斷腸集》是當(dāng)之無愧的有真境界的作品。
注釋
①汪民安:《羅蘭·巴特》,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187頁。
②佛雛:《王國維詩學(xué)研究》,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頁。
③魏仲恭:《斷腸集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頁。
④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2年,第5頁。
⑤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2年,第5頁。
⑥嚴(yán)羽:《滄浪詩話校釋》,郭紹虞,校釋,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頁。
⑦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頁。
⑧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3頁。
⑨朱立元:《當(dāng)代西方文藝?yán)碚摗?,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
社,2014年版,第290頁。
[1]魏仲恭.斷腸集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2]黃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分店,1992.
[3]朱淑真,鄭元佐,等.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2.
[5]佛雛.王國維詩學(xu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6]王國維.王國維文學(xué)論著三種[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7]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批評[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汪民安.羅蘭·巴特[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9]朱立元.當(dāng)代西方文藝?yán)碚摚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
[10]嚴(yán)羽.滄浪詩話校釋[M].郭紹虞,校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2.
[11]李偉民.朱淑真研究六十年綜述[J].吉林: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95,3:17-22.
[12]郭文成,周琳.王國維境界說的哲學(xué)內(nèi)涵新論[J].湖北:湖北社會科學(xué),2010,6:111-113.
On the Statey of ZhuShuzhen’s Poetry
Liu Xueq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119,China)
WangGuowei took the state of poetry as his basic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Ci poetry,which is presented in the book Renjiancihua,a theoretical work written by WangGuowei.But it did not refer any female Ci poetry writer.And as we all know,female Ci poetry writer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own emotions in the literary world and some of their works are full of a higher state of poetry.ZhuShuzhen’s specific spirit world has been weaving the love and the hate feelings.Her poems are described as the real scenery,the real feelings and the ideal state of her poetry.
state;ZhuShuzhen;ZhuShuzhen’s poetry;state of women’s poetry
I206.2
A
1672-6758(2015)09-0096-4
(責(zé)任編輯:蔡雪嵐)
劉雪青,在讀碩士,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古代文論。
Class No.:I206.2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