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 劉海云
有句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確,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則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推動力。一個精彩的導入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思維,強化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能夠精神飽滿的投入到課堂中。
導入在教學過程中就像一臺戲的序幕,安排得當就能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新課導入在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上好一堂課的保障。精彩的導入和過渡,往往是決定整個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起點和關鍵。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所以說,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并使其處于積極狀態(tài),是上好這堂課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教師在導入新課這個環(huán)節(jié)時,過渡語言是否恰當,導入設計是否合理,其教學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沒有固定模式,重在用得“巧、準、新”,力求因課而異,有所創(chuàng)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長,喧賓奪主。要充分發(fā)揮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畫龍點睛的作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藝術性的高低,反映著教師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所達到的水平、知識面覆蓋率的大小、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高低及個人美術素養(yǎng)的優(yōu)劣。下面,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高中美術教學中常用的一些導入方法。
孔子有云:“溫故而知新”。這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講授新課時,首先復習以前所學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這樣既可以使舊知識得以鞏固,又能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出與它們相聯系的新問題,由此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突出承上啟下的作用,提示學生要運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在進行中,問題提出后,通過爭論,學生回答,老師引導,場面熱烈而有秩序,有疑才能引起學生尋根問底的思,有趣才能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愉悅的情緒。
我們高中美術所采用的教材是湘版美術教材,其主要內容是用多種方法鑒賞各類美術作品。美術作品在生活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因此,在導入設計中,我往往會聯系生活實際來促進學生加深理解。比如,在《各異的風土人情》一課中,我就選用了傳統(tǒng)客家菜里面的幾種招牌菜的圖片來導入。作為民間藝術的一種,這個導入既貼合廣東客家人的生活實際,也跟教材內容息息相關,因而學生的興致很高,對中國民間美術也加深了認識。
“困難是最好的老師”,適當的設計一些難度,可以激發(fā)學生前進的勇氣。我在《美術家眼中的自己》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就運用了一個稍難的導入內容。我采用了學校高一屆的美術特長生的自畫像以及教師自己的自畫像的圖片,并給學生解釋了教師自己和部分特長生畫自畫像時的立足點,并簡單介紹了繪畫方法。學生們非常有興趣,一方面覺得這些師兄師姐的作品跟他們自己的差距不算大;另一方面又能從別人的繪畫中學習到一些繪畫技法。因此,在后面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的提筆自畫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參與得非常積極,繪畫效果也取得了顯著進步,更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
英國著名的作家、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一句話:“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我深以為然。在《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這一課中,教材開篇著重介紹了《蒙娜麗莎》這幅作品,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著重提出了四個問題,從四個不同的方面引入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問題分別是:一是這幅畫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為什么?(對應感悟式鑒賞方法)二是作者用了什么樣的繪畫方法?(對應形式鑒賞方法)三是你了解這幅畫背后的故事嗎?(對應社會學式鑒賞方法)四是這幅畫跟達芬奇學生的畫作相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應比較式鑒賞方法)由于這些問題涉及的內容大多是教材上沒有的,學生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地,對他們的美術素養(yǎng)、知識面拓展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鍛煉和促進作用。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上講,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就會積極地去尋求認知和了解該事物的途徑和方法,表現出強烈的探究精神。一般來講,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東西是與其所處的年齡段、時代以及周圍環(huán)境密切關聯的。當課堂的導入充滿趣味性,學生就會感到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會更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高中的美術鑒賞課堂上,是離不開多媒體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營造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美術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美術作品很多都反映了相應的歷史故事。在《人間生活》一課的導入中,我給學生詳細講解了《韓熙載夜宴圖》的全幅畫作,同時也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了韓熙載所作所為的原因以及他本人的生平。一方面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比較豐富并且有一定深度;另一方面他們受時下流行電視劇的影響,對“宮斗”和“權力斗爭”等題材的故事相當感興趣,所以這個導入設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而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我,則輕松地讓他們掌握了本課的重點之一,達到了我想要的教學效果。
總之,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巧妙的導入引人入勝,既可以促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又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一句話概括,就是“教無定法”。美術課堂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形式不拘一格,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引起興趣,啟發(fā)思維,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對美術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并根據不同類型課文的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