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芳,馬鳳娟,弓蘭秀
(河北工程大學 社會科學部,河北 邯鄲 056038)
高校為青年學生圓夢提供了學習平臺,他們從這里走向社會大舞臺,青年以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托起夢想關乎祖國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運動 95周年之際到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與全國青年的深層對話,也是對全國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要注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效性,探索通過各種有效路徑在潤物細無聲中引導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好的效果,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就要避免只講大話、空話、套話,高校以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重要路徑,一方面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密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另一方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來自不同生源地的學生一般都會對高校屬地特色文化資源感興趣,有心理認知需要。高校要借助地方文化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在潤物細無聲中熏陶學生,達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教學內容,把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引入課堂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教學效果。河北工程大學社會科學部承擔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在圍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講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的教學中,推進了邯鄲地方文化進課堂活動,增強了相關內容的趣味性和說服力,在學生中取得了好的反饋,積累了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在此基礎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作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育部社科司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展示活動,組成科研團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提升地方文化進課堂效果,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
屬地高校要服務地方建設,高校學科建設要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對接。河北工程大學一些文化學者注重挖掘和研究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先后成立了荀子研究所、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古建筑博物館、社會科學“三化”基地。在女媧文化、趙文化、歷史典故文化、夢文化、荀子研究等地方文化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為地方文化傳播發(fā)揮了預期作用,在研究過程中尤其重視兼顧學術效益與社會效益,為以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學術積累。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部門要發(fā)揮引領作用。河北工程大學黨委宣傳部于2014年6月至10月在全校持續(xù)開展了主題為“文化根?民族魂?中國夢——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活動,進一步推進全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三進”工作。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體現(xiàn)。該活動借助邯鄲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提升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校園知名度和旅游參觀熱,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校老師爭做“四有”好教師,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動青年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xiàn)了“親其師信其道”效應。“禮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活動正能量傳遍校園,形成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氛圍,宣傳部及時做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果宣傳,總結交流經驗,鞏固活動成果,全校師生進一步提升了價值觀自信,活動取得了好的效果,也切實取得了教育實效。
高校校園坐落在某一地域,一方面,該區(qū)域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高校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豐富的涵養(yǎng);另一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凸顯出精神內涵,體現(xiàn)了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先進性和現(xiàn)時代價值。各高校屬地特色文化資源有各種表現(xiàn)和存在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和文化學者要深入挖掘和闡發(fā)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內涵,因地制宜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增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效性。我校在歷史文化名城邯鄲,《竹書紀年》中記載商末在邯鄲建離宮別館,證實這座古城有三千多年的建城歷史。邯鄲自建城以來三千多年名字沿用未改,是我國地名文化的特例,邯鄲悠久的歷史積淀了豐富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學者公認的邯鄲文化脈系,在我國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價值,其精神內涵有深遠的時代價值,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上古時期的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等系列神話傳說,從哲學的角度看,有唯心世界觀,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但從人文文化的角度看,女媧氏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女媧文化使全球華人有同根同源感,連起了全球華人的心,凝聚了全球華人的力量。邯鄲涉縣中皇山上的媧皇宮,是全國建造規(guī)模最大的奉祀女媧氏的祖廟,是全國五大祭祖地之一,女媧文化內涵博大精深,鼓勵中華兒女要有民族復興的宏偉氣魄,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要有原始創(chuàng)新的動力,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要用女媧補天的氣蓋保護地球臭氧層保護地球環(huán)境,要做大寫的頂天立地的人,要做敢于擔當有責任的人,女媧文化有豐富的時代價值,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邯鄲是成語典故之鄉(xiāng),邯鄲人談起成語典故如數(shù)家珍,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很多著名成語典故國人耳熟能詳,而邯鄲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都城,也就形成了豐富而又獨特的成語典故文化。學習成語典故重要的是學會運用其精髓,胡服騎射是國家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富國強兵的體現(xiàn);由趙括指揮的長平之戰(zhàn)引申出紙上談兵告訴我們能務虛更要務實;邯鄲學步則告誡后人要邁自己的步,走自己的道路;負荊請罪是人際關系中勇于承擔責任,嚴于律己的典范;完璧歸趙傳遞的是在當今各種關系中要靈活處事,中國固有的永遠是中國的,成語典故一語道破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邯鄲廣府城自有古城古樸典雅之美,更因太極拳名揚海內外。中國太極拳的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在這里中興發(fā)祥走向全國繼而走向世界,太極拳其共性是剛柔并濟、內外兼修的中國特有人體文化,是極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動態(tài)文化,融合眾家之長,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對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太極拳已經成為邯鄲的文化符號,邯鄲人民十分重視太極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太極拳文化傳遞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的精髓,有容乃大、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這一理念運用到愛國愛家、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40年,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挺進太行山,至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1945年,一二九師在邯鄲涉縣駐扎了五年之久,在這里打響了長生口戰(zhàn)役、上黨戰(zhàn)役等著名戰(zhàn)役。邯鄲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以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為代表的革命戰(zhàn)爭紅色舊址,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浴血奮戰(zhàn)、鞠躬盡瘁的歷史縮影,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的振興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見證,紅色文化折射著革命先輩們崇高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勿忘歷史,從包括舊址、人物、事跡等紅色文化留存的記憶中汲取精神化作力量,緬懷過去珍惜現(xiàn)在面向未來,發(fā)揮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各行各業(yè)應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有先進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別,有重點推介和非重點推介之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中要弘揚先進文化,突出推介重點,正解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做到因勢利導,傳播正能量。
邯鄲歷史文化名人荀況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性惡論的總論點是人在成長中學習有價值的文化逐步向上向善,實證人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主體作用,而不在于與孟子爭論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荀子的性惡論有其局限性,但也從人性的一個方面說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是公眾的認知、認同、行動。學習國學,古文今用,《荀子?勸學》是大家熟悉的文言古文,文中句句傳世名言,我們要“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懂得“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在邯鄲夢文化中,黃粱美夢名揚天下,以一枕黃粱名夢為代表的夢文化告誡我們:個人在工作中要美夢成真就要愛國敬業(yè),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統(tǒng)一起來;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國家要實現(xiàn)強國夢,就要眾志成城、實干興邦,反之空談誤國。由文化的正向引導功能看文化的戰(zhàn)略地位,文化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軟實力的體現(xiàn),同樣文化也是城市的軟實力和城市的名片,文化軟實力影響的漸進的量的積累達到質變,人的觀念和行為模式的漸進的量的積累也隨之達到質變,由文化認同形成的“文化力”突出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yè)明顯拉動國家或地方的 GDP增長;二是文化提高了國家或地方的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三是文化在國際上培育了中國的欣賞者,國際社會對我們多了一些認同與合作,少了一些挑釁;四是文化在國內激勵公眾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民價值觀念崛起,形成強國文化心態(tài),增強凝聚力。高校與地方的互動,就文化領域來說,地方為高校提供了特色人文環(huán)境,高校是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宣傳使者,體現(xiàn)了高校以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時高校要成為地方當代先進文化的形象使者、構建者和引領者,高校有思政工作者和文化學者,具有宣傳優(yōu)勢,屬地高校要用好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土壤、有涵養(yǎng)、有說服力、有實效性,這是高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工作之重點和特色。
[1]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張振國,孫秀芳,張少恩.以文化創(chuàng)意積淀文化底蘊.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科版),2011(2):74-75+78.
[3]張少恩,孫秀芳,田會輕.仁愛、兼愛與博愛.貴州社會科學,2014(5):10-14.
[4]張子榮.大學文化建設路徑選擇[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