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英,黃 群,馬智濤,楊文月
(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醫(yī)院,北京 101318)
EZSCAN在體檢人群中進行早期糖尿病檢測的應用研究
夏翠英,黃 群,馬智濤,楊文月
(北京市順義區(qū)空港醫(yī)院,北京 101318)
目的 研究EZSCAN系統(tǒng)在體檢人群中進行糖尿病早期檢測的可行性。方法 將348例體檢者分為糖尿病組75例和正常對照組273例,采用EZSCAN糖尿病評估系統(tǒng)評估患者糖代謝情況,并就各項體檢指標和EZSCAN評分與糖尿病的關系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糖尿病組血壓、空腹血糖、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和三酰甘油(TG)與正常組相比均明顯增高,顯著性差異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都表明空腹血糖和EZSCAN與糖尿病發(fā)生顯著相關。EZSCAN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敏感性為82.7%,特異性為72.5%,均高于空腹血糖,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 EZSCAN比空腹血糖更適用于在大范圍體檢人群中進行早期糖尿病風險檢測。
糖尿病;EZSCAN;空腹血糖;早期檢測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齡化現(xiàn)象的加劇,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難治愈、治療費用高等特點已使其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又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社會性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糖代謝異常對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對降低糖尿病發(fā)病率、減少醫(yī)療費用、提高生存質(zhì)量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公認的糖尿病早期篩查方法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等。其中糖耐量試驗是金標準,但其操作繁瑣、時間長、費用偏高,這給臨床應用帶來極大不便[1]。目前臨床上較常用的是空腹血糖檢測,單純的空腹血糖檢測敏感性又很低,因此,臨床上亟須一種簡便快捷、靈敏度高的糖尿病早期篩查工具。EZSCAN是法國Impeto公司研發(fā)的一項無創(chuàng)糖尿病早期篩查設備,它通過反向離子分析法測量汗液中離子的濃度變化來評估汗腺功能,進而達到診斷糖代謝異常風險的效果[2]。EZSCAN系統(tǒng)日益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和臨床醫(yī)師的關注[3],現(xiàn)將我院348例使用EZSCAN系統(tǒng)評估糖尿病風險的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到我院體檢者共348例,年齡21~70歲,排除受試者服用可能影響血糖的藥物,如皮質(zhì)激素、利尿劑、腎上腺素、雌激素、水楊酸類藥物等;服用可能影響自主神經(jīng)興奮性的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等;有電子器械植入(如起搏器、除顫器等)者;截肢術(shù)后或?qū)︽囯姌O以及其他電極過敏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75例,健康人273例;男136例,女212例;年齡(54±10.2)歲。
1.2研究方法
1.2.1常規(guī)檢查 檢查前要詳細詢問受檢試者的病史及用藥情況,記錄受檢試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質(zhì)量等基本資料,計算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受檢試者靜息10 min后進行2次血壓測量,取均值用于分析。受檢試者空腹至少10 h后抽取靜脈血,測定血糖、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尿素(UA)水平。
1.2.2EZSCAN糖尿病風險評估系統(tǒng)檢查 應用法國Impeto公司的EZSCAN系統(tǒng)對所有受檢試者進行檢查,受檢試者雙腳立于足電極板上,雙手放在手電極板上,戴上頭電極帶,靜息站立2~3 min。檢查結(jié)果會用不同顏色區(qū)分,①綠色:0~24分,健康狀態(tài);②黃色:25~49分,糖尿病低風險;③橙色:50~74分,糖尿病高風險;④紅色:75~100分,糖尿病及并發(fā)癥。
2.1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及各項檢查指標 與正常組相比,糖尿病組的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BMI、EZSCAN和TG均明顯增高(P均<0.05),其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各項檢查結(jié)果比較
注:1 mmHg=0.133 kPa。
2.2EZSCAN糖尿病風險評分與糖尿病的相關性分析 依據(jù)EZSCAN評分把患者分為:健康組(0~24分)136例、糖代謝異常低風險組(25~49分)176例和糖代謝異常高風險組(50~100分)36例。與健康組比較,糖代謝異常組(低風險+高風險)年齡、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BMI、TG、TC和HDL-C均顯著增高(P均<0.05);與糖代謝異常低風險組比較,糖代謝異常高風險組的男性比例、收縮壓和UA明顯偏低(P均<0.05),見表2。各項檢查指標與糖尿病的回歸分析顯示:EZSCAN和空腹血糖與糖尿病的發(fā)生顯著相關(P=0.000),見表3。
表2 EZSCAN不同風險評分3組間各項檢查結(jié)果比較
注:Δ為糖代謝異常組(低風險+高風險)與健康組比較;*為糖代謝高風險組與糖代謝低風險組比較。
2.3EZSCAN糖尿病篩查系統(tǒng)的準確性 348例受試者中,EZSCAN系統(tǒng)檢查判斷36例為糖尿病高風險,176例為糖尿病低風險,136例為正常。EZSCAN和空腹血糖在ORC曲線下的面積分別為0.867和0.713,EZSCAN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敏感性為82.7%,特異性為72.5%,準確性顯著高于空腹血糖,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見圖1。
EZSACN是一種安全無創(chuàng)、簡便易行的檢測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且檢測結(jié)果不容易受到檢測時間、檢測地點、受試者性別的影響,穩(wěn)定性很好[4]。這使得EZSCAN非常適合在大范圍體檢人群中進行糖尿病早期風險的檢測。
表3 各項檢查指標與糖尿病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圖1 EZSCAN與空腹血糖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準確性比較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血壓、空腹血糖、BMI和TG與正常人相比均明顯增高,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5-6]。EZSCAN糖尿病評估系統(tǒng)的結(jié)果顯示,糖代謝異常組年齡、血壓、空腹血糖、BMI、TG、TC和HDL-C均顯著高于健康組,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論相吻合[7-8]。糖代謝異常高風險組的男性比例、收縮壓和UA明顯低于糖代謝異常低風險組,這一研究結(jié)果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9-10]。這可能是由于入選人群的年齡結(jié)構(gòu)和地域差異造成的,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組間顯著性差異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都表明了,空腹血糖和EZSCAN與糖尿病發(fā)生的強相關性,它們均可作為臨床上糖尿病的早期檢驗指標[11-12]。此外,EZSCAN在ORC曲線下的面積明顯大于空腹血糖,EZSCAN篩查糖代謝異常的敏感性為82.7%,特異性為72.5%,均高于空腹血糖,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EZSCAN比空腹血糖更適合作為糖尿病風險檢測的臨床指標,這一結(jié)果再次印證了以往關于EZSCAN的研究結(jié)論[13]。
目前我國糖尿病檢出率和控制率仍比較低,缺乏有效的早期糖尿病風險檢測技術(shù)。EZSCAN糖尿病風險評估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為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提供了可能。但是目前EZSCAN的臨床研究還比較少,還需要針對我國人群的大樣本、多地域、多民族的研究實例來探討EZSCAN在糖尿病檢測和治療中的作用。
[1] Bennett CM,Guo M,Dharmage SC. HbA1c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detection of type 2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 Diabet Med,2007,24(4):333-343
[2] 陳麗竹,丁榮晶,胡大一. EZSCAN在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進展[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3,11(1):122-123
[3] Ramachandran A,Moses A,Shetty S. A new non-invasive technology to screen for dysglycaemia including diabete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8(3):302-306
[4] Schwarz P,Brunswick P,Calvet JH. EZSCANTM a new technology to detect diabetes risk[J]. British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2011,11(4):204-209
[5] 胡春榮,鄒容,黃李春,等. 杭州市江干區(qū)居民糖尿病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14(1):53-55
[6] 王海祥. 北京市順義區(qū)糖尿病患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J]. 首都公共衛(wèi)生,2010,4(2):58-60
[7] 戴青原,郭濤,葉青,等. 冠心病患者糖代謝異常的篩查方法[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755-2758
[8] 戴蒙,李勉,畢宇芳,等. 上海城鎮(zhèn)人群EZSCAN-糖尿病風險評分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1,31(6):471-473
[9] Yang Z,Xu B,Lu J,et al. Autonomic test by EZSCAN in the sc-reening for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J]. PLoS One,2013,8(2):1-8
[10] Sheng CS,Zeng WF,Huang QF,et al. Accuracy of a Novel Non-Invasive technology based EZSCAN system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J]. Diabetol Metab Syndr,2011,3(1):36
[11] 陳偉才. EZSCAN在糖尿病早期篩查中的應用報告[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2(19):2146-2149
[12] 邵侃,黃珊,盧蘇梅,等. 人體生物刺激反饋儀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經(jīng)病變的篩查及其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6):2079-2083
[13] Chen L,Chen X,Ding R,et al. Evaluation of EZSCAN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3,100(2):210-214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5.018
R587.1
B
1008-8849(2015)05-0502-03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