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改革意識大大加強,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教師對新課改精神理解還存在一些偏差,自然會造成一些教學認知誤區(qū),合作形式濫用、文本解讀拓展不恰當、課堂教學評價程式化等,都是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誤區(qū),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教學難題,勢必會嚴重阻礙教學措施的實施,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一、走出形式誤區(qū),強化目標達成度
新課改精神的先進性毋庸置疑,課堂教學引入新課改教學意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可走向極端。特別是對一些現(xiàn)成的教學模式進行照搬照抄,勢必要造成一些不良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自主學習,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可以完全放手,甚至出現(xiàn)教師缺位的現(xiàn)象。如合作學習,很多教師不管什么內容都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隨意性加大,小組討論大大貶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下降。因此,不管采取什么樣的形式,最終還需要用效果來支撐。這就要求教師少用花架子,少做一些表演,走出形式誤區(qū)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位教師講《赤壁懷古》時,先是教師范讀,講解朗讀技巧;然后是學生自由閱讀;教師指名朗讀,糾正朗讀缺陷;接著是全班齊讀;最后是小組競賽朗讀。前前后后總共進行了10次朗讀,課堂氣氛真夠活躍的。但事實上,這些朗讀形式并沒有太多必要性,如果是小學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還能夠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讓高中生搞朗讀競賽,恐怕響應者不多。如果學生對這些形式持排斥態(tài)度,這些朗讀還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二、走出拓展誤區(qū),提升學習針對性
教材學習時,教師需要對文本進行拓展,也需要讓學生認知與社會生活實現(xiàn)有效接軌,但在具體操作時,有些教師在文本拓展時存在盲目性。學生并不能從拓展中獲得能力遷移,這樣的拓展是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還有些教師為凸顯學生實踐體驗的重要性,往往會盲目加大拓展力度,在文本教學認知還不到位的情況就大搞能力遷移,拓展自然是“空中樓閣”,哪里有什么效果可言呢?文本學習需要有一個過程,學生接觸文本,要先掃清文字障礙,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由初步感知向深度認知過渡,掌握文本內涵外延構成要素,這樣才能進行拓展訓練。
《荷塘月色》在實施教學時,因為初中時學生都學習過朱自清的《春》和《背影》,我先用這些內容導入,然后讓學生進行初讀感知,為提升閱讀效果,我讓學生閱讀后要模仿《荷塘月色》的寫法寫一段“夜色”。結果在檢查閱讀成效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是簡單應付,并沒有寫出真正有感覺的東西。這時有學生就提出來:我們還沒有學習怎么運用寫作技巧呢?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這個拓展訓練的確有些不妥,沒有很好的基礎,當然難以發(fā)揮其功效。所謂拓展,要有前提條件,就是建立適當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經緯度的延伸,不然就是亂拓展。
三、走出評價誤區(qū),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高中生雖然不會像小學生那樣敏感地對待教師評價,但教師評價的激發(fā)效果還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正確運用評價手段,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學習正效應,否則,不僅難以發(fā)揮激勵效果,還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傷害,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多從正面操作課堂評價,有些學校甚至規(guī)定了教師課堂評價常用語言,這無疑是太教條的做法。面對高中生,教師還要用“你真棒!”“非常好!”之類的贊美,很多學生會感覺非常別扭,甚至為了不被教師“表揚”而拒絕表現(xiàn)。因此,教師需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評價語言,要體現(xiàn)專業(yè)和真誠,要注意贊美和批評相結合,這樣才能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在學習《鳥啼》時,我設計了一道思考題:分析“鳥啼”和“鳥尸”相關句子的作用。一個學生回答: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嚴寒過后就會迎來新生命;鳥尸是死亡的象征,生死循環(huán)乃自然法則。我給出這樣的評價:“認識很深刻,說明你思維已經啟動,語言很整齊,說明你用心整理了表達。”這個學生顯得很激動。又一個學生來回答:生命和死亡是兩種存在形式,生著就要活出價值,死后才會更安然。生命的春天必定會到來,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沖動,我們應該用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我給他的評價:“說得非常富有哲理,對生死觀有獨到見解,體現(xiàn)你思考的縝密。我為你點贊。”學生都鼓起掌來。這就是正確評價帶來的正效應,多一點真誠鼓勵,學生會受益無窮。
新課改的確給課堂教學帶來可喜變化,讓教師徹底擺脫了“一言堂”,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良學習環(huán)境,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以有效開發(fā)。但我們還是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過去的落后教學觀念需要更新,現(xiàn)在的教學實踐需要合理運用,不能人為制造新的教學誤區(q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開展,相信課堂教學一定會走向規(guī)范化,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全面改革。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文峰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