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摘要】新課程教材的編排體系與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學活動中常常感覺到不能得心應手,學生也由于內容多而感到學習困難。如何有效使用高中歷史新教材,便成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關鍵詞】歷史教學 有效 新課程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53-01
2009年秋,湖北省成為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省,新課程教材進入了課堂教學。四年多以來,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常常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感到有些困難,因為它的編排體系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學活動中感覺到不能夠得心應手,學生也由于內容多而感到學習困難。因此,如何有效使用高中歷史新教材,便成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要正確認識歷史新課程教材的特點
新教材與原來的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很多方面發(fā)生了變化。了解這些變化,有利于把握新教材的內容、形式及特點,也有助于根據(jù)新的教學內容進行新的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新教材,以《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編寫依據(jù),每套共有9本教材,包括反映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與科學技術三個必修模塊的3本必修教材,以及反映《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等六個選修模塊的6本選修教材。
體例不同,呈現(xiàn)的知識體系也不同。新教材建立了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與科技史等三大模塊,專題為單元,貫通古今,中外混編的知識體系。
新課標規(guī)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fā)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xiàn)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視角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材是一種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師來說,是教本;對于學生來說,是學本。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提升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
在課堂教學中,既不能教材至上,照本宣科;更不能使教學脫離教材,過分依賴課外資料。
如何確立正確的教材觀?歷史教材是歷史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既然是一種重要資源,就不能完全拋棄不用;但又不能不做任何改變。對于歷史教材來說,不僅要使用教材進行教學,而且要優(yōu)化教材進行教學。這是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應該具備的正確的教材觀。
在我省,主要選用了人教版歷史教材。人教版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形式、圖文并茂等方面都有其鮮明特色,切實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但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教材內容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我們教師進行合理調整和適當補充。
例如、在講必修一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內容,就需要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概念進行必要補充:“中國古代史,按照社會性質,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社會形態(tài)。約公元前170萬年——約公元前2070年,是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一夏朝,其后經歷了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1年)和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這是我國的奴隸社會。我國的封建社會,從公元前475年的戰(zhàn)國時期開始,后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五個時期,到公元1840年為止,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樣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時間就有大概的了解,對學習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發(fā)展很有幫助。
第一單元學習完后,可以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個總結:“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從內容結構上,可歸納為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從政治體制上,可以歸納為分封制和中央集權制;從官員權力上,可以歸納為血緣貴族政治和官僚政治。在發(fā)展過程中有三個重要階段需要重視:①夏啟開始王位世襲制,“家天下”制度出現(xiàn);②西周實行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血緣貴族政治制度形成;③秦始皇開創(chuàng)中央集權制度,中國從此進入官僚政治制度?!?/p>
總之,合理調整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也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關鍵?,F(xiàn)在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不再是完整的學科通史體系,而是中外混編的專題式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對于教材的整合能力,要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理順知識的內部聯(lián)系,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以此作為教學設計的思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2003
[2]余文森.《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視點》中國教育新聞網 2011年5月